馬賽克CCD/CMOS,用硬體規格的半數畫素紀錄就夠了

rolkilos wrote:
這種說法,似乎是誤解...(恕刪)
當然運算一定會有誤差,但不會是1800萬和600萬的這種差距。


您好,色彩資訊上的差距是 3:1,
然而我並不是說最後的結果仍是這個差距,
在這邊要和大家探討,無非是想知道他的差距在哪邊。

由 AlexHsu兄 的測試數據告訴我們:800萬 DC 拍出的 800萬jpg 解像力只比 400萬jpg 好 7.6%。
這和我提出的〝一半畫素就夠了〞相去不遠。

當然啦,同一台相機,最高畫素比一半畫素的效果好,我並不否認,
但是依目前的幾個測試看來,個人覺得並不划算。
只不過,想透過更多的討論和測試,來驗證這樣的差距是個案還是廣泛的現象,
或甚至能得到更多的想法。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1.存成低解析度,一樣是補色後,而不會像SD14的截取方式,在改善顏色並無意義
2.網友FD8000測試結果,是解晰力,鏡頭因素居多
3.解晰力跟顏色擷取/運算方式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4.物體一個點就是一個點,CCD/CMOS運算方式,是找出最接近的,且命中率高
SD14擷取方式是同一個點三色分開擷取,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sd14是真實畫素(顏色),一般CCD/CMOS是真實解析度
各有優缺,以目前的技術,討論每個相機(鏡頭)在某片幅(CCD大小)的最高解晰力
對實際使用,比較有意義
=================================================
個人的不負責任經驗,僅供參考:

入門的低價機種,最高解晰力約在400萬畫素
中高階機種(俗稱有玻璃鏡片),約在五百萬
以下更正

searchman wrote:
您好,色彩資訊上的差...(恕刪)


如果是像我有時要大圖的話,用RAW轉jpg,就需要轉大圖,
所以大像素是需要的,
但如果只是存小圖,大像素跟本就不需要的
searchman wrote:
您好,色彩資訊上的差距是 3:1...(恕刪)


我指的誤解就是這個,馬賽克CCD/CMOS的色彩資訊本來就是要經由解馬賽克運算來取得,而不是取得多少影像畫素,就得有3倍的感光元件畫素。



========================================================
個人的想法是,在討論解析能力時,不用特意去強調馬賽克CCD/CMOS的色彩資訊是運算來的。
hjack wrote:
個人的不負責任經驗,僅供參考:
入門的低價機種,最高解晰力約在400萬畫素
中高階機種(俗稱有玻璃鏡片),約在五百萬


若能夠證明這些現象並不是Mosaic CCD/CMOS的問題,
而是鏡頭的問題的話,我也是很樂意見到的。

如果真的有數據能證明是鏡頭的問題,
那麼,現行那些600萬畫素以上甚至千萬畫素的數位像機就真的是在欺騙消費者囉!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searchman wrote:
若能夠證明這些現象並...(恕刪)

他們沒有欺騙
規格裡寫的是感光元件解析度,從來沒有寫過解晰力(mtf)

就好像同樣3500cc,約250p馬力,車商都誠實標示
直線加速能力差不多的國產車,一般進口車,超跑
在非直線的同樣道路/賽車場所能發揮的速度一定差很多

一般人不會輸出大尺寸圖片,也不會到賽車場開車

高階dc測試
hjack wrote:
入門的低價機種,最高解晰力約在400萬畫素
中高階機種(俗稱有玻璃鏡片),約在五百萬


hjack wrote:
他們沒有欺騙規格裡寫...(恕刪)


現在的小DC都有千萬畫素以上的,
依您所說的可能都用不到一半畫素,約 1/3 畫素就行了。
哇!hjack兄 沒想到您發現的是更血淋淋的事實。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hjack wrote:
他們沒有欺騙規格裡寫...(恕刪)

從這些測試來說,
可以發現這些大砲級的dc來說,

解析度都是很強低..

所以應該可以有個推論,

有效畫素其實根鏡頭口徑比較有關啊(我用過f828,口徑是58mm),

小dc大概有20mm就很了不起了吧..
(不過是有例外的,像grd那顆小頭解析就超高,但這跟他是定焦我覺得有很大關係)

至於300d 600百萬還贏其他的8百萬dc,這個測試並未註明他用的是啥鏡頭..

定焦鏡跟變焦鏡的結果我想可以天差地別,所以我並不覺得300d得結果客觀..

所以小dc動輒上千萬畫素,是真的沒意義..

但是,現在要買小畫素也是買不到,

太多消費者開採購規格,也是說,

我要千萬以上..

我想,廠商也是很無奈啊...

市場如此嘛..
我有DSLR、鏡頭,但是我不太想測,也沒有解析度圖表可以測
如果樓主只想看到「數據」顯示畫素一半的時候解析力下降很少這樣的結果,那沒什麼好測,原本就該如此

50/1.8->$3000
50/1.4->$3000*n, n>3
50/1.2->$3000*n*m, m>3

照樓主的說法,任何事都要數據來評算,世界上「合理」的事情太少了

話說上面那個300D的測試,其實畫素少一半很明顯看到解析度下降,我一點也不明瞭「差距不大」的差距在哪裡,兩圖一比較,差距非常明顯,明顯到不可忽略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馬克蘇 wrote:
我有DSLR、鏡頭,但是我不太想測,也沒有解析度圖表可以測
如果樓主只想看到「數據」顯示畫素一半的時候解析力下降很少這樣的結果,那沒什麼好測,原本就該如此


您好,
假設說有一台 2000萬畫素 Mosaic 感光元件相機,
拍 200萬 => 解析力 700
拍 400萬 => 解析力 1000 (+300)
拍 600萬 => 解析力 1200 (+200)
拍 800萬 => 解析力 1400 (+200)
拍 1000萬 => 解析力 1600 (+200)
拍 1200萬 => 解析力 1630 (+30)
拍 1400萬 => 解析力 1650 (+20)
拍 1600萬 => 解析力 1670 (+20)
拍 1800萬 => 解析力 1690 (+20)
拍 2000萬 => 解析力 1700 (+10)
在這個情況下,1000萬畫素之前提昇畫素所增加的解析力增加很多,
1000萬畫素之後所增加的解析力增加幅度就變少了。

全畫素的解析力仍然最好,無可否認,我也相信即使鈍化之後,還是有人選擇全畫素。
提以上簡單例子,只是想找出提升解析力鈍化的那個臨界點大約在哪裡。

我承認我所做的測試其實比不上 AlexHsu兄 的解析圖表測試圖,
因為他的有數據說話,比較不會有每個人的主觀認知差別。
不過至少依目前有限的測試結果來看,它在硬體規格的一半畫素附近。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