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前面朋友所述,光是客家人就有許多儀式,不同的對象、死法也有不同的儀式,不管商業還是環保、排場,我覺得這是一種當代文化現象的紀錄,自己也曾有拍照紀錄的機會,但是一樣在身著孝服,要參與儀式進行不方便,可以的話我希望不要有這種紀錄的機會......
鐵鳥迷日記【晴空亂流】www.wretch.cc/blog/ideealec 汪貝的咿~呀 www.wretch.cc/blog/miao79
Wind wrote:
有沒有人以這個題材去...(恕刪)


從念經到起乩都有

哇哩勒
還有起乩喔...
是迎神還是辦喪事看沒有也
棒球痴、棒球狂、就是愛棒球
gam wrote:
我也是覺得喪禮多多是...(恕刪)


說到這個我想起一件事....前幾年小弟在外租套房(住二樓),

剛好樓下一樓的人家有親人往生,

剛好是在禮拜六早上在家辦告別式,(這是後來才知道的)

那天早上六點....突然'阿娘阿'..孝女的喇叭擴音聲把我瞬間從睡夢中驚醒...

那個音量之大我想整間公寓裡只要耳朵沒壞的人都聽的到,更何況我跟他們只有一層樓之隔....

一整個火氣飆上來.....當下只有一個X字!...

我認同喪禮是讓活人安心...但是....公德心請多注意阿.....

星期六早上六點很多人都還在睡覺阿!!你家安心了..左鄰右舍可不安心阿...





這個題材好像不錯喔
很有趣

不過要跟家屬溝通吧!
先生阿

拍照拍成這樣可以不用拍了

天下之大你想拍這個?

攝影是興趣

別把自己放得太大

真不知道是不是人類喝了毒奶才會腦結石呢?
我奶奶家在南投縣的山上、還有點深山
在他走的最後那段路的時候、我的確拿起相機起來創作與記錄
也是有跟家人溝通在出殯的那天也有事先跟舅公講說一聲
因為山上重視傳統、也幸好他們沒有怎樣

我想若是自己家人的話比較好講話吧!
若是別人家的話、都是難過的畫面、家屬看了也會感傷吧!
但是最後還是取決於自己拍攝的角度
透過相機營造出不同的氣氛應該也可行
kof5002001 wrote:
這個題材好像不錯喔很...(恕刪)


很有趣?? 怎麼個有趣法呢??...

記得之前大約1、2年前就曾在travel&living看過世界各地喪葬習俗的專題節目,

其中包含在台灣傳統喪家實地拍攝的單元記錄介紹,記錄的蠻完整的

孝女(子)哭墓、電子花車、表演特技.....都有








喪禮喔...
小弟拍過許多場...
除了親人的 外人的都拍過
(會去拍外人 是因為有人看過小弟之前拍親人拍的照片之後...就被介紹去拍了)
(夭壽...仔細想想 拍過的喪禮比拍過的婚禮還多 感覺好怪...)
喪禮不是不能拍
只是若僅是以"題材"的心情去找喪禮拍...總感覺有不妥的地方

通常 很多時候 一般人都會顧忌 並懷疑喪禮有啥好拍的
其實...端看表現手法
如果只是隨便拍拍 自然事後大家看了照片也不會有任何感覺
小弟一開始拍 是親人過逝
久違的親戚好友在此時才聚在一起
不再像往年般意氣風發 頭髮都已經斑白
或是已經長大成人 不再是以前的小孩子
當時小弟拿著DC (KM A200) 仍是很用心的捕捉鏡頭
除了各個儀式流程的紀錄之外
小弟重點更放在人物的紀錄跟側寫
遠房的親戚也不再只是記憶中的模樣
試著帶出每個人的心情 跟這過程中大家互動的一點一滴
等到事後大家拿到照片一看
都很感謝我當時喪禮去做的這些紀錄

接下來的幾場家族喪禮 或是恩師的 甚至是不認識的人的喪禮
小弟就這樣被介紹去拍了...
拍到某些葬儀社的司儀或老闆都認得小弟XD 會幫小弟橋位置拍照

拍喪禮 其實最好能跟喪家達成默契跟共識
做好溝通
並且跟葬儀社來的人員打聲招呼
了解一下儀式過程
並聽葬儀社人員的建議 讓他們告知你哪些"不適合拍" 哪些地方打閃燈會把魂魄打散之類的風俗忌晦

雖然小弟也碰了幾次很玄的疑似靈異事件
不過只要心存善念
其實幫忙作紀錄 也是在做一種公德
安慰家屬的心靈 (端看拍攝的方式跟出發點0.0)
I have bad feeling about this.....
我講的當然不是自己一個人拿個像機去偷拍喪禮。就像一般婚禮也不會有人亂入吧。應該是先聯絡好才能去拍的。

就如同很多人提到的,傳統的喪禮有著太多的問題。不管是傳統宗教與理念的勢微、經濟與預算、噪音與環境,還有我之前提到現在的家庭越來越小,不像老一輩的兄弟姊妹很多。在這些因素之下,傳統的喪禮勢必會越來越少見。

再過個幾十年後可能這些景象都只有在"想當年"的話語中回憶了...

婚禮能拍, 喪禮應該也能拍. 只要拍攝者跟喪家有一定的默契, 我想應該不會有太多的不愉快出現, 甚至這些照片可能還可以成為喪家的回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