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 鏡頭的正確收納方法

大河馬 wrote:
我要環型的,而且是要...(恕刪)


基本上CANON的馬達結構應該不置於放在什麼狀態下會壞掉。
環形馬達並沒有齒輪組,是由兩片壓電材料產生震動而產生位移。
而且他的馬達看結構圖似乎是在鏡頭尾巴,頭上腳下會壓迫導致損毀有點對不上這個說法。
CANON是做超音波馬達的先驅,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把超音波馬達實現在生活上的應用。
行之有年的記者拿的都是超音波對焦的馬達鏡頭(白鏡),那種充斥各種惡 劣的震動環境如戰地記者等,都可以運用,何況是安置在防槽箱的鏡頭會因此而損壞。
不過基本上頭上腳下我個人還是認為是對的。因為有些鏡頭會伸縮(變焦而非對焦),這個部分是靠螺桿齒輪做位移,如果沒有縮頭到底就放頭下腳上,他鏡頭自身重量會壓迫螺桿,如果設計不良可能會導致斷裂。
所以我個人認為一般鏡頭的存放方式,就是:
1. 馬達先打空檔--->換成手動對焦模式(MF)。
2. 將鏡身縮短至最短(有些鏡頭可以用lock鎖在這個位置)。
3. 光圈放掉??這我聽說連桿一直拉緊會造成疲乏損壞(CANON EF閒置狀態便會放大光圈),所以到底是如何請各位自行求證(CANON EF系列不用管),這個是長時間存放的問題。
4. 頭上腳下(沒空間放時)或平躺(建議此方式,就如同其他大大說的,鏡身內的落塵長時間放置塵埃會落下,當濕度增高時塵埃會"黏"在上面)。一般不會頭下腳上,畢竟這樣大家都用屁股對著主人很沒有禮貌......

1,2項屬於一般存放就要這樣做,3.4項是針對長時間放置的要這樣做。
畢竟常常在拍,光圈連桿也一直在作動,鏡身的灰塵也是飄來飄去,也不會造成影響。
以上當然在包包裡面也是這樣,不然登山不就還要注意白鏡的方向,那多危險.....

以下網址為CANON原廠對超音波馬達的原理解釋,他是由兩片壓電材料組成,鋸齒狀的那一環是固定的,靠每秒超過2萬次(20K Hz以上)的震動,在環狀的結構產生固定週期的波形,讓較圓滑的那一片產生位移,其實想像一下就是那些鋸齒因為環狀的週期震動造成角度變化而產生摩擦力進而位移(像是繞圈圈的蛇一樣),為什麼要超過2萬次的震動頻率?因為人可以聽見的頻率是在2K~20K Hz,超過這個震動範圍我們就聽不到,所以才會有超音波馬達很安靜的原因。USM分環形和微型,微型馬達就不是環狀的,CANON的DC或者比較低成本的鏡頭就會用微型馬達,因為微型馬達出力較小,小鏡頭就可以推得動、成本也比較便宜,超音波的歷史大約追溯到1980年代而已,因為事先要發展出壓電材料之後才後來誕生USM,日本CANON更以理論確實實現在馬達上成為創舉,國內也有很多相關超音波馬達的研究。
知道CANON EF 85mm F1.2 USM這顆吧?因為他鏡組很重,舊式超音波馬達推的會很吃力(當時候的超音波馬達還沒現在這麼厲害啦!),尤其在那個年代的USM剛起步,不像現在的USM馬達這麼的先進,科技是慢慢地在以等比級數的方式進化。新的二代鏡就是已經改成現在L鏡用的環形馬達。等我整理完一堆報告之後,我會蒐集一下相關資料整合放在我的部落格,如果對USM有興趣的人可以等一陣子到我的部落格參觀~

http://www.canon.com/technology/canon_tech/explanation/usm.html

我不是做馬達的,我只是花了點時間看一些報告跟各位分享一下心得。有任何錯誤請更正。

--------------------------------------------------------------------------------
影麻吉 Image - 攝影對我來說,只是想留住那份感動。 http://www.wretch.cc/blog/GauJei
JOE-A wrote:
因為我在店家上班的朋...(恕刪)


沒有特別說明
只是他有說,直放的鏡頭售出之後一個多月就回來修了

ET COMET Elnchrom 棚燈及LEAF機背有問題皆可問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