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ceb2k wrote:D300銳化後粗顆粒...(恕刪) 40d機身預設銳化較高=>直接對raw data做銳化把d300在dpreview上的女王頭銳化=>對壓縮過的jpg檔做銳化再存成jpg檔兩個差了一次jpg儲存的動作 差異可大了建議你可以拿自己的相機開高iso拍張raw然後第一張拿raw銳化再出圖另一張不對raw的預設做修改直接轉jpg 然後銳化 再另存一次比較看看其中的差異性
heibow wrote:40d機身預設銳化較高=>直接對raw data做銳化...(恕刪) 請問這是真的嗎?是指在拍照的時候 就立刻對 raw 檔做一次銳化了,還是說放到電腦顯示時依據不同的設定(相片風格)來做銳化的?
heibow wrote:把d300在dpreview上的女王頭銳化=>對壓縮過的jpg檔做銳化再存成jpg檔兩個差了一次jpg儲存的動作 差異可大了...(恕刪) 這是確實,不過既然D3都這麼強大了D300的處理器卻還在以前表現的等級,實在是有能力在瞬間對RAW做更多處理,使JPG畫質更趨近於RAW檔的以前是CANON,到現在只有D3能打破這狀況?ANYWAY,對於S牌SENSOR從古至今都要靠油畫水洗法把雜訊與細節連同抹除實在是不敢領教,NIKON連D3都做得出來了,不妨把D3架構的SENSOR下放到D300畫素低一點根本沒關係,多那兩百萬的用處在高畫素時代實在是日益減少,這樣才可以跟SONY斷奶不然,以前日本做的高ISO雜訊測試中,連20D都打贏D2X的情況又要再度出現
aniceb2k wrote:這是確實,不過既然D...(恕刪) 要Canon用戶承認雜訊處理再也不是一支獨秀 , 恐怕拿出再多事實也是枉然我只想知道上表列圖Canon iso 可以開到多大 ? 6400 ? 還是 12800 ?誰的雜訊多 ? 別扯其他 ! 水洗算做手腳難到銳化就不算 ?事實又是誰保留的細節較多 ?
aniceb2k wrote:這是確實,不過既然D...(恕刪) 我想應該是dpreview測試的圖兩台用的都是標準參數差別在於40d的預設參數銳化程度調比較高 或是反差比較大(看dpreview上面的女王頭的圖 40d最亮跟最暗部 明顯都比d300來得亮)一堆入門機身預設反差大 銳化高也是被人嫌說細節保留少 階調不好d300的預設jpg直出會是這種調性 也不是毫無道理…如果nikon的user想要jpg直出有類似40d的效果那在機身設定上適度的加一點對比以及銳利度 效果應該不會較差千年殺板友的ps教學只是告訴大家 d300不是沒有把細節拍出來或是抹掉 而是機身預設沒把它特別強調罷了不過因為他也只拿得到壓縮過的jpg圖檔 弄不到raw經過ps銳化 原本肉眼難辨的jpg破壞性壓縮的造成的quantization noise就被放大到有點礙眼的地步了quantization noise在女王臉部輪括附近比較嚴重 在背景 變化平緩的地方不太明顯d300被銳化過的圖 noise較大的也是在輪括旁 應該是quantization noise的關係
關於雜訊測試,一直有個疑問通常人們會同時討論到雜訊的量與細節是否消失所以其實問題點在於測試法不夠完整?那為什麼不這樣測試:1.測量A相機在最低ISO時的解析度,並且重複測量取平均2.改變ISO的設定(漸增),並且重複上面的測試3.接著將各ISO值解析度除以最高解析度,會得到一個大於零小於一的數字4.繪圖出一條下降的曲線,這條線降越快表示雜訊越多(雜訊會吃掉解晰度)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測量出來解析度隨著ISO值的下降也不會被相機的晶片的模糊處理所影響到(因為模糊也會降解析度)如果要更嚴謹的話,使用不受銳化影響的解析測量法,還有額外測量三原色的解析這應該能得到大家想要的結果吧...
qazasd12345 wrote:關於雜訊測試,一直有...(恕刪) 雜訊在畫面亮部與暗部的量是不同的用iso12233解析力測試圖表不能完全表現雜訊特性ps.後來出現某些戰意很濃的文章. 希望大家給他略過不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