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A wrote:
其實早在底片機時代,...(恕刪)
阿花的特殊閃燈腳帶來的是各家閃燈中最早(當時大家裝閃燈都還在轉啊轉),最穩(雙牙咬住),拆裝最快(裝卡上去就好,一鈕快拆)的快拆腳.
一樣這是二選一的問題,性能或是相容?我認為論性能阿花腳各方面都是優於一般的ISO腳的,只可惜它不是ISO標準就是.
不過阿花燈其實不用太苛責那怪異腳,因為他跟Canon閃燈一樣一換系統幾乎就是不堪用(設計上控制只有自動到底與完全手動).
換系統終究是得換燈,較少人抱怨坎農燈卻很多人抱怨阿花燈還滿不公平的.
ASRAAM wrote:
因為他跟Canon閃燈一樣一換系統幾乎就是不堪用
ASRAAM wrote:
阿花的特殊閃燈腳帶來的是各家閃燈中最早(當時大家裝閃燈都還在轉啊轉),最穩(雙牙咬住),拆裝最快(裝卡上去就好,一鈕快拆)的快拆腳. 一樣這是二選一的問題,性能或是相容?我認為論性能阿花腳各方面都是優於一般的ISO腳的,只可惜它不是ISO標準就是.(恕刪)
gogobail wrote:
我不會這樣覺得
CANON我只記得他只有二次大改
底片機以及數位機不同控制的方式
而且EX系列的閃燈從CANON EOS50底片機就開始一直到現在
也就是說如果那時候是買550EX(9500元)到現在的5DII一樣可以用說
同時期的NIKON從SB-28DX-->SB-80DX-->SB-800-->SB-900
換到第三支閃燈才可以正常和機身工作說
所以就目前單眼糸統而言CANON閃燈比較保值說
但自從MINLOTA單眼技術被SONY使用之後
雖然一直延用那接腳但是用料卻變的不耐用,朋友的56AM的接腳
斷了好多次說,不如以前了
gogobail wrote:
我不會這樣覺得CAN...(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