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alber wrote:
唉,我想太多高手懶的...(恕刪)

越小的鏡頭越好做,鏡後距越短的鏡頭成象越好控制
dc在設計角度上有很大的先天優勢,用料成本也有相當的優勢(一整顆鏡頭用到的材料可能還不到你dslr的一個鏡片),設計與成本的優勢都有了那價格自然就更有優勢
dslr鏡頭要做到跟dc的一樣高解像力價格可能要翻好幾倍,記住dslr的成像圈可是比dc大好幾倍喔,連120鏡頭比135大4.5倍,標準鏡一般做f2.8價格就不便宜了,要做到f1.4~1.2整個體積與售價就不知道要翻到幾倍去了
DC鏡頭是可以設計比135鏡頭解像高
是因為;成像圈;小

所以在設計光學時只要計算中央的成像部份做校正

以120鏡頭約有100條線的解像但135的鏡頭卻都有120條線
縮光圈的好鏡頭甚至可達250條以上
但4X5鏡頭卻只有50條左右

所以鏡頭成像圈跟解像力有很大關係
但是不代表DC鏡一定比較高
必須以"指定鏡頭"評比才能得知
拿最爛的DC鏡跟最好的135 鏡比
是不一定贏的

DSLR中要考慮的有CMOS/CCD元件隔間及單位元件大小
其中的隔間高度會影響光干擾問題


另外還有LPF密度對應問題
以前CANON在LPF有一大突破

但在EOS 50D上卻很糟糕


在單位原件縮小
得到光度減少
透過OP放大得到同光量信號
雜訊大幅同步放大
整個畫質變差
連RAW也一樣糟糕
這點不只在EOS 50D

先前EOS 1DS III也一樣
拍出來比EOS 1DS II還慘

EOS 50D拍出來比EOS 40D還糟

有空再說

fake802 wrote:
想多看點高手解釋一下APS-c的畫素極限的定義....(恕刪)

鏡頭的極限就是當MTF等於0的時候
既然鏡頭MTF還不等於0, 那提升相機畫素就還能提升細節, 只是越接近0, 提升相機畫素對細節的提升會越少而已
估計一般DSLR鏡頭MTF要等於0, 中央可能300lp/mm都還不會遇到, 邊緣可能不到200lp/mm就不行了

lp = line pair .......一條黑線, 一條白線這樣的組合
像50D這樣15MP的APS相機, sensor size是22.3*14.9mm, 解析度是4752*3168
所以對鏡頭解像力需求就是106lp/mm

但因為現在相機sensor又是馬賽克型, 需要LPF把光模糊掉才能顯示出正確色彩
實際上對鏡頭的需求還會再低一點, 所以看到畫面糊不見得全是鏡頭的錯, 只能說是鏡頭跟相機各有部分貢獻
譬如50D, 誰也不知道它的LPF到底是不是專門設計的
搞不好只是拿40D的來用, 那50D的像素密度根本不需要那麼強的LPF, 過度的LPF就導致畫面銳利度下降
所以說, 不只有鏡頭有MTF, 其實相機本身也是有MTF的
只是因為這是固定不能更換的(除非換掉LPF), 所以沒人在比這部份

fake802 wrote:
多虎爛一點,不管到哪個車討論區,一定會有人拿小cc引擎的每單位排氣量馬力來上訴大cc引擎的威能,其實對動力設計有sense的就知道小cc引擎確實可以輕易得到較好的馬力/排氣量比,但這並不表示大cc引擎完全沒價值...而且事實上就是大cc引擎的車型往往都賣的比較貴!反過來看DC跟DSLR的狀況,其實還算得上有點類似

+1
就像50CC的機車很有效率 可以騎到60KM(極速)
但是1000CC的機車並騎不到1000KM


raguna wrote:
dc在設計角度上有很大的先天優勢,用料成本也有相當的優勢(一整顆鏡頭用到的材料可能還不到你dslr的一個鏡片),設計與成本的優勢都有了那價格自然就更有優勢

小的覺得像遊戲機跟電腦一樣..PS2&PC硬體機能
xwing wrote:
你拿,DSLR用它原本的CMOS,DC用它原來的CCD,
然後拿來比較〝鏡頭〞解像力?說DC的鏡頭解像力較高?
兩個感光元件是一致的嗎?感光像素一樣嗎?有沒有經過校正?

還有,你給的那鏈結,那比較的不是〝鏡頭〞解像力,那是相機整體解像力!
包含鏡頭、機身、感光元件及運算處理器,更何況如果真的要客觀,量測幾次?拍照時,光源的穩定性?……等等。


我引用的資料是這樣比較的


鏡頭的部分. 單位是空間周波數(線/mm). 與片幅無關


相機實際成像的部分. 則是iso12233圖表測試. 單位是L/PH
這個測試只和相機最終所得的影像有關


這些測試都行之有年了.


四五年前我也曾有類似的質疑....鏡頭又不能拆下來. 如何互相比較??
DC的鏡頭確實不容易互相比較
不過因為DC鏡頭設計解析力高出DSLR甚多. 所以也不必很精確的比較....

當年這些數據解析方式都沒有普及. 現在就有很多數據和工具可以參考了
光學這東西,鏡片越小, 易容易控制, 面對的問題也越小

我又想起哈伯太空望遠鏡剛升空時的問題...
那塊超巨型鏡片,中間部分多磨了2微米,這2微米的誤差造成極大的像差問題,也使反射光無法正確折射

差點讓整個望遠鏡毀了(近視)

以下是修正前後的差別,就那個2微米的誤差....而主鏡片的直徑為2.4米,差不多是千萬分之一的等級
可見...鏡片越大越難處理,誤差的影響更大



對比下,DC鏡頭的直徑跟DSLR的比, 後者鏡片所要求的工藝水準可高了很多很多........
感謝各位大大的熱心回覆

看來DC鏡頭的解析度的確比dslr的解析度高
但不代表DC鏡頭比較“好”
因需要覆蓋的成像區較小,製作的難度較低
而DSLR鏡頭成像區較大,連帶鏡片大小和製作難度提高
所以DC鏡頭容易做出較高的解析度

雖然答案出乎我意料之外,不過總算了解了
謝謝
鏡頭的解析度測試不是都是統一利用MTF量測儀嗎?

倒是DC用的與DSLR用的MTF量測儀有沒有追朔到某一級校正實驗室....?

小弟只稍懂一點點光學設計, 但是問了兩位在業界不同公司專門設計鏡頭的同事, 他們都說單就MTF的話, DC鏡頭或是手機鏡頭的解像力都比DSLR鏡頭好很多噢~~

當感光元件變大時, 若鏡頭要維持相同的解析度, 在設計上會產生一些困難 , 就算設計出來也會又大又重~

"DC鏡頭的解像力比DSLR鏡頭的解像力好..."

乍聽還真的很詫異, 不過仔細想想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marklin888 wrote:
鏡頭的解析度測試不是...(恕刪)

這就好像在量視力, DC的pixel size小於DSLR許多, 好比量視力時那個E or C小, 需要更好的視力(鏡頭)才能看得清楚喔~~ ^^
那這些理由跟條件

是不是可以說photozone上面的測試意義不大

或者說其實如果有廠商來個於DC大三元或者DC定焦群(GRD之類)

其解像力是打死所有DSLR的??

除了淺景深或高ISO的純淨外DSLR不過是又大又重的老舊產物??

(淺景深搞不好在未來可以透過DC的機身功能模擬出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