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前一分貨
不一定比較耐用但是就是有人肯將白花花的鈔票掏出來
買他覺得質感比較佳的東西
這或許是工業設計上的進步
耐用上其實我覺得跟使用者也有正相關
愛惜的人就算MIC也是可以當MIJ來使用(愛惜)
大家也都知道"阿陸崽"這個說詞
也都有點反感更何況是買他們製造的東西
(上述為個人以第三人立場臆測非本人意思)
如果說家人問你這哪製造的當你說日本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第一直覺:耐用
原因不外乎以前農產品外銷一船的香蕉
換一丁點東西(生活用品) 且有一定年紀的人
都覺得以前日本買的東西都很耐用
到現在都沒壞掉當然他們也都一直將他告訴自己的下一代
寧願多花一點錢買好一點也不要多花冤望錢買來受氣
當然大陸製造也有一定優勢但是畢竟它製造的東西
才近幾年再世界慢慢有一點知名度
比起日本當然差很多
日本花了好幾十年才創造出的傳奇怎嚜可能
被一個只靠低價勞力的國家給輕易取代
這應該可以想像而知
MIC並非不好只是有待時間考驗,
MIJ並非神話只是以過往的例子來說
MIJ是好產品的樣本數比起MIC是好的樣品數來說比較多(多多少應該可以想像一下)
NIKON D80, 16-85mmVR, SB900, IBM X60s A59,ThinkPad W700 服役中
個人看法,目前大陸製的產品,的確有許多不良的紀錄,但他們正在起飛,想想30年前的日本製
產品外銷至美國,結果也是屬於沒人要的次級廉價品,看看20年前的台灣製產品也是屬於次級廉價品,但這種情況會永遠嗎?我想現在我們已經看到MIJ & MIT的產品,如何從次級升級為高級
如何從廉價搖身一變為奢侈品,這就是進步吧!
目前中國製的產品,雖然形象很差,但別忘了神五、神六,也是阿陸仔自己搞上去的,舉凡造船,造飛機,造汽車,造火車,造軌道車,重機械、精密機械等。
這其中都包含了機電整合、軟硬體等系統整合,大陸都可以100%的自製,我想在目前世界上除了七大工業國,外加個位數的國家外,沒有幾國可以辦到,雖然品質差了一點,層次低了一級,但可以符合最基本的需求,而且這個狀況也不會是原地踏步,而是會跳躍前進。
前2個禮拜去深圳出差,抽空去了趟深圳的購書中心,除了大以外,各種專業書籍可以說是一應俱全,包羅萬象,而且很有系統的規劃,最讓我感慨的是,我看到了許多人手拿筆記在抄書,年齡層從小到老,幾乎都是專業書籍,不然就是語言書籍,這一幕讓我想到,這應該是我們父母親那一輩才看的見的影像,而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也正好是我們的父母親那一輩所付出的辛勞,
所以!個人感覺~這種國家會強盛,而我們也應該看的到他站起來的那一刻,屆時不知該感到榮幸亦或忌妒,還是恐懼,還是雙贏?
沒有顏色!無關政治立場,非關筆戰,只是小弟的小小感想~
當然我是正港的台灣人,目前買東西都以台灣製造為優先~ 台灣第一!
上述過程不管是台日韓還是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供應商全都是照一樣的流程在跑。
這就是活生生的 QC Flow,在這種情況下,同一個大廠牌所出的由不同供應商供應的零組件所組成的同一種產品,會有差別嗎? 我可以很直接的說:還是有。但是已經把風險降到最低最低、降到消費者分不出來了,就像你分不出這幾台同一款的電腦是否是由同一個技術員組裝出來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