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鏡頭的好壞?真的大家都看的出來嗎?

以C家來說,願意買且也相信紅線圈有其價值者~買吧
不相信紅線圈價值者~別買~

相信者不需要說服不相信者來強化自己的相信~否則你不是真的相信
不相信者不需要說服相信者來強化自己的不相信~否則你不是真的不相信

老話一句,好的照片不是靠驚人的畫值~而是靠撼動人心的畫面
時機對了~小孩子拿手機照都贏過一堆記者用白砲打超人~(請參閱「超人再起」)

但~當超人站在你面前時~手機照出來的照片贏得過全幅+紅線圈嗎?
答案是有可能,但做得到的人幾乎不可能在網路上出現~所以對於做不到的芸芸眾生來說
就是因為如此~紅線圈才會如此讓人魂牽夢瑩

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如果以35/2和35/1.4相比
不管作工、發色、解析度、對焦速度都有差~如果實在看不出來,我真心覺得你很幸運~
兩者都可以照出好照片,但35/1.4是否有比35/2好到如價差般的十倍~
好比鑽石和水晶相比,鑽石也不過是硬一點,亮一點,產量少一點~
鑽石值那個價嗎?就像35/1.4是否值那個價一樣~只能說完全是見仁見智~
stalin918 wrote:
我覺得有人能拿Kit...(恕刪)


自於18-50 Kit鏡 (3000元) vs 17-40 L鏡 (23000元), 貴了七倍, 畫質有好到七倍, 沒有吧....實際上拍差不了多少, 心理作用卻很大.....


我常說
音響、鏡頭等
都是「好一點,但要貴很多」

倒不是心理作用

那個「一點點」就是很難去界定的部分
也是較難分辨的部分
但要說「完全沒差別」
也不對
因從開發的人、買的消費者
不會全部是「心理作用」才開發、購買的
Pomah Yen wrote:
其實我也對這個問題納...(恕刪)

Pomah Yen大大:
F0的光圈是很酷的. 它的物理意義是光圈口徑無限大.也就是不存在的鏡頭.

以小弟粗淺有的概念. 光學透鏡為了滿足幾何/光波長的經常要妥協.
舉例來說鍍膜鏡片減少耀光,但卻傷了各光波長透射係數的均勻度.
大光圈提高曝光量,卻也傷害了鏡頭邊沿的色像畫質,也考驗的對焦系統的精確度.
非球面鏡降低了色像差,卻也提高了曝光的不均勻度.

每一個鏡頭設計之初都有其訴求的特性,也就是它強調的專長. 撇除了這個部分,其他可能就一團糟. 目的就是希望發揮其優點,缺點的部分就藉由正確的選擇拍攝的場景或對象,讓它的缺點表現的不明顯或不那麼重要.

來自物理基本限制沒有鏡頭可以面面俱到,所以鏡頭應該是什麼場景用什麼鏡,鏡頭也當然越多越好. 應該問自己要拍這樣的場景需要什麼鏡才是個好問題.

dgg wrote:
那個「一點點」就是很難去界定的部分
也是較難分辨的部分

那個「一點點」也是拿來分辨木耳與金耳的差別(在攝影裡就叫木眼和金眼好了XD)
人的觀感是很主觀的(視覺、味覺、聽覺)
每人對聲音、顏色的敏感度也都不同(敏感度極差的就是病 如色盲,重聽等)
A和B站在同一位置看同一幅畫都不見得會有同樣的觀感(心靈層面先不提)
更何況現在每人在家裡電腦前看照片 變因又更多了
當初我買EF 24-70也是看在網路上高手PO的美麗照片
那種色調...那種散景....敗下去了...
但.....發生..我拍不出那種色調..
散景是鏡頭的特性..我還拍的出來...
色調還是要有能力去測光...去調白平衡等等等的功力...小的能力還沒到..

所以好的鏡頭還是要有好的能力.......不然...也沒用
就好比小朋友玩大刀....也玩不出花樣來...

另外..我有一支LEICA的鏡頭...比解析比色調...連KIT鏡也可以輕鬆幹掉
紫花朵朵開...1:1更是不能看.....但..我還是喜歡這支鏡頭...
主要因為我有底片機...在底片機上沒有紫花..
有最自然的發色(不是美美的色調,是最接近自然)
有油到不行的散景
加上..底片本來就有比數位更佳的解析能力..加上...正片的毒......

日系的鏡頭解析高....色調美到不行...

德系的鏡頭..解析比不上日系..但...色調真的很自然....不凸出但真實


PS:解析力..大概只有拍鳥的人最注重吧...放到1:1還可以數羽毛是拍鳥人最愛說的(以DCVIEW的評語推出的結論.有得罪請見諒).
CERVELO S1 公路自組車一隻 SPINBURN 小徑自組車一隻 SPINBRUN CURVE GENKI 原廠橘一隻
dgg大大:
光學發展迄今超過300年,該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也都用得差不多了.
有時候鏡頭比較貴並不是用了什麼了不起的科技,也許只是要修正的光學性質需要的材料比較貴罷了.

舉例來說.修正耀光鍍上幾層膜就有不錯的效果,成本也不貴;修正色像差用螢石鏡片,很貴效果也很好.
但是人們問這兩種鏡頭哪一種或畫質比較好? 為什麼比較貴的畫質只好一點點? 只因為這是修正兩種不同的光學性質,付出的代價不一樣,根本無從比較好壞.

不會有人覺得不鍍膜的螢石鏡片也可以抗耀光吧. 貴的鏡頭錢也不一定是花在你重視的光學性質上嘛(最慘的是受物理限制,找遍光學材料,花了錢還只能修正一點點的),鏡頭還是適才適用.

這和買音響很像

如果你看得出鏡頭差異
恭喜您
有個好眼力

如果您看不出差異
那更要恭喜您
因為您不必為了鏡頭花大錢

時機歹歹
能省一點,就是多一點

dgg wrote:
我常說
音響、鏡頭等
都是「好一點,但要貴很多」

倒不是心理作用
...(恕刪)


是阿~ 同意 「好一點,但要貴很多」

但是以 Kit 鏡的case來說!
18-50 Kit鏡 (3000元) vs 17-40 F4 L鏡 (23000元) 品質當然有差!!
但是 不是每個朋友都是出版界的吧, 會買Kit鏡一般來說都是初學者, 網路Po圖或是洗4X6, 這兩鏡比起來差異不大!!


我認為跟顯示設備也有很大的差異~
在公司用個爛爛的15吋LCD 螢幕~
我實在不太想去看照片,或去挑選照片~因為看起來都灰灰爛爛的~~~
但當回家之後用 EIZO 的螢幕看時~
鏡頭的差異都很明顯~
並且較好的鏡頭,確實省了不少後製時間...


每次看到色調就很迷惑.
在材料上,玻璃添加鑭系元素(徠卡俱樂部有篇也提到,不過它寫錯鑭系元素都有放射性,事實上只有Pm這個而已)就可以改變玻璃色彩,簡單一點的直接在鏡片鍍上濾光材料也可以.

但這種人工調味的鏡頭色調好嗎? 小弟覺得發色似乎是不要的光學產物,理想的鏡頭應該是在可見光的頻段的透射係數都是一致的,才不會有多餘的色調被加強,事後還要靠底片或是沖洗技巧去削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