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22] 點測光心得 - 其之二 : 負片與寬容度試驗

文包 wrote:
既然wiki和日本camera都說是同義詞.
那顯然一般講寬容度. 都是講底片上"影像"的明暗差距範圍啦....不是嗎??
雖然這兩個詞某些狀況結果是相近的


看到這邊又忍不住打打嘴砲........
先前我說過,日文我看不懂,所以不討論日文講的東西。
當對一種語言沒有深入瞭解時,常常會誤解其所要表達之意思。

請問在您引用的英文連結中,哪一段文字是說
Exposure Latitude 和 Exposure Range, Dynamic Range是同義詞??
我只看到Dynamic Range 等於
luminosity range of a scene being photographed; the light sensitivity range of photographic film, paper and digital camera sensors; the opacity range of developed film images; the reflectance range of images on photographic papers

我有精確的翻譯Wiki上關於Exposure Latitude的敘述,
其文字上所要表達的意義是和Exposure Range是不同的。

請問哪一段是說相同的?請指出原文和翻譯。
不知道小小弟漏看了哪一段還是英文太差.........
算了,一開始設定曝光不足0.3EV是大哥您耶

彩色負片的特性是過曝一些,不管有無減感處理,都會獲得較佳的暗部層次與飽和度
現在硬是為了掃描理由跟大家扯一些曝光少一點,才能獲得較好的亮部掃描細節

對負片稍有唸過技術資料的人也知道
影像亮部的控制是由沖洗程序決定,影像暗部控制是曝光時決定
那麼你現在設定曝光不足,跟大家講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亮部?

你那暗部反差看起來不是很明朗的色彩要不要在解釋一下?

要做測試不是先想好結論,再用一些奇怪論點來支持
違反底片特性再來說寬容度沒有很神,拿DSLR出來比較一番....

不是不能比較,而是你的設定實驗條件本身就錯的,後面比較是有意義?
如果你覺得這樣很好玩,那就繼續吧
張小偉 wrote:
Exposure Latitude 和 Exposure Range, Dynamic Range是同義詞??


這就回到您說的寬容度是什麼東西了.
是否寬容度=曝光寬容度?
由無忌的文章
顯然兩者意思不同

寬容度是指底片可紀錄的影像明暗範圍
曝光寬容度則是指你的曝光可以偏移多少還拉的回細節.

而一般所說"負片寬容度大". 顯然意義是與動態範圍同義.

如果是指"可容許的誤差範圍". 那就會隨你拍攝的題材而改變了

例如我用正片. 寬容度4EV. 但是我都拍藍天白雲只有1EV的題材
那正片的曝光寬容度就有3EV?
我用負片寬容度有7EV. 但是我拿來拍廢墟有5EV的明暗差距
那負片的曝光寬容度就剩2EV了?

這樣的話. 負片的曝光寬容度就比正片還差了?


換句話說. 這根本就不是個固定的數值.
除了底片.
還要看你拍攝的場景而定

既然不固定. 所謂負片寬容度大. 正片寬容度小的說法就沒法成立了

-
infoto wrote:
算了,一開始設定曝光不足0.3EV是大哥您耶

彩色負片的特性是過曝一些,不管有無減感處理,都會獲得較佳的暗部層次與飽和度
現在硬是為了掃描理由跟大家扯一些曝光少一點,才能獲得較好的亮部掃描細節



這沒有什麼硬扯.
這是實際範例證明的
如果要掃描. 影像偏向暗部本來就比較容易掃描.
我是掃描
你是放相
需求不同. 拍攝條件不同. 不是很正常嗎?

infoto wrote:
對負片稍有唸過技術資料的人也知道
影像亮部的控制是由沖洗程序決定,影像暗部控制是曝光時決定
那麼你現在設定曝光不足,跟大家講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亮部?

你那暗部反差看起來不是很明朗的色彩要不要在解釋一下?


您怎麼又問呢?? 您不是已經說了....即使底片有差. 也可以掃描處理到沒有差異嗎?
那您怎麼知道色彩是底片就這樣的?
還是我高興調成這樣的?

又. 請教暗部色彩要怎麼"明朗"? 我想不透....除了藍色以外. 哪個顏色在暗部還有"明朗"可言.

infoto wrote:
不是不能比較,而是你的設定實驗條件本身就錯的,後面比較是有意義?
如果你覺得這樣很好玩,那就繼續吧


我的曝光. 配合標準沖洗程序. 再加以掃描. 然後一如預期得到我想要的細節
攝影不就這樣嗎?

我要的細節
都如我預期地保留到數位檔上
頂多您可能有更適合的沖洗程序. 但是並不能以此說別人照標準程序出來的結果是錯的

-
文包 wrote:
這就回到您說的寬容度...(恕刪)


我個人認為,一般在講負片寬容度就是講曝光寬容度。
我認為無忌講的寬容度和曝光寬容度不同是錯誤的觀念。

攝影發展於西方,中文系國家在攝影發展上沒什麼貢獻,所以幾乎所有的詞都是翻自英文。
在英文中只有Exposure latitude, Exposure Range, Dynamic Range.

照你所引用的四個英文連結中有兩個連結提到Exposure latitude,另兩個沒提到。
而提到Exposure latitude的文章都有明顯的說明Exposure latitude 和 Exposure/Dynamic Range 不同
但是無忌的連結所說卻不同。
我認為無忌說的是錯的。

您說wiki上說的是同義?但是我所看到的卻不是。
所以請問您是哪裡說同義???


至於無忌上把寬容度和曝光寬容度分開談,
我說過,這東西是洋人發明的,
在洋人講攝影這門學問中,並沒有單獨用"Latitude"這個詞,
有用到一定是用Exposure latitude,所以我認為無忌上的說法是長久以來大家的誤解說法。

wiki上的文章是經過眾人公評所留下來的。
無忌的發言指代表發言者的看法。
而且救我所看過的文章,我也認同wiki的看法,不認同無忌的看法。

說wiki認為這兩者同義的是您,請不要扯到無忌說什麼!

而且,額外補充,若說動態範圍等於寬容度.......
負片的動態範圍只有2.8D左右,遠小於現今CCD/CMOS(都是3D起跳)
但是負片可以記錄現場光影的變化卻勝過DSLR,
那寬容度還等於動態範圍嗎????

PS.底片片基的通光量和未曝光蓋有藥膜部分的通光量差距大約只有600~700倍。
但是在CCD上可記錄的最亮和最暗的資料,其差距可達千倍以上。(10bit ADC即可記錄 1024倍的差距)
張小偉 wrote:
我個人認為,一般在講負片寬容度就是講曝光寬容度。
我認為無忌講的寬容度和曝光寬容度不同是錯誤的觀念。

攝影發展於西方,中文系國家在攝影發展上沒什麼貢獻,所以幾乎所有的詞都是翻自英文。
在英文中只有Exposure latitude, Exposure Range, Dynamic Range.

照你所引用的四個英文連結中有兩個連結提到Exposure latitude,另兩個沒提到。
而提到Exposure latitude的文章都有明顯的說明Exposure latitude 和 Exposure/Dynamic Range 不同
但是無忌的連結所說卻不同。
我認為無忌說的是錯的。

您說wiki上說的是同義?但是我所看到的卻不是。
所以請問您是哪裡說同義???


所以嚕. 我也認為一般在講負片寬容度. 其實就是動態範圍.

如果是曝光寬容度. 那它根本不是固定的值
得視你拍攝場景而定


我指的同義是wiki在Dynamic range後面那一排
Photographers use exposure range as a synonym for the luminosity range of a scene being photographed; the light sensitivity range of photographic film, paper and digital camera sensors; the opacity range of developed film images; the reflectance range of images on photographic papers.
而這就已經寫的很明確了. 當photographer使用Dynamic range一辭的時候
意義就等同於exposure range. 或景物的明暗範圍. 或(已顯影)底片的不透明度. 或相紙的反射率.


latitude確實不單獨使用在攝影. 但我們現在討論的不就是中文用詞的問題嗎?
是Exposure latitude=寬容度?
還還是Exposure range=一般所說的寬容度. Exposure latitude=曝光寬容度?


- 
latitude確實不單獨使用在攝影. 但我們現在討論的不就是中文用詞的問題嗎?
是Exposure latitude=寬容度?
還還是Exposure range=一般所說的寬容度. Exposure latitude=曝光寬容度?


而我的看法是. 如果寬容度是指可容許的曝光誤差
那他就不是一個定值
就無所謂負片寬容度比較大. 正片寬容度比較小.

尤其是後面又加注了諸如"負片寬容度7EV, 正片寬容度5EV"一類的解釋時
這時講寬容度. 100%就是在講exposure range


所以我認為一般所謂寬容度就是Exposure range. 與Dynamic range在攝影上同義
文包 wrote:
latitude確實不單獨使用在攝影. 但我們現在討論的不就是中文用詞的問題嗎?
是Exposure latitude=寬容度?
還還是Exposure range=一般所說的寬容度. Exposure latitude=曝光寬容度?


若寬容度就是動態範圍,那您的實驗指出底片的動態範圍(寬容度)和DSLR一樣。
這一點是矛盾的,所以寬容度不是動態範圍。
哪裡矛盾?56樓有修補內容,請看56樓最下方兩段文字。
張小偉 wrote:
而且,額外補充,若說動態範圍等於寬容度.......
負片的動態範圍只有2.8D左右,遠小於現今CCD/CMOS(都是3D起跳)


您這個動態範圍講的不是影像的動態範圍
而是底片本身濃度的動態範圍
這又是另外一個東西了

我想我們現在討論的. 都是底片上紀錄的影像.
而不是底片本身
是吧??
文包 wrote:
我指的同義是wiki在Dynamic range後面那一排
Photographers use exposure range as a synonym for the luminosity range of a scene being photographed; the light sensitivity range of photographic film, paper and digital camera sensors; the opacity range of developed film images; the reflectance range of images on photographic papers.
而這就已經寫的很明確了. 當photographer使用Dynamic range一辭的時候
意義就等同於exposure range. 或景物的明暗範圍. 或(已顯影)底片的不透明度. 或相紙的反射率.


如果您看了這段英文就說動態範圍等同於寬容度,那我沒話講。
可能小弟英文太差,這段文字哪裡提到「寬容度」?????

exposure <- 曝光 / range <- 範圍 ..........怎麼翻成「寬容」?????

文包 wrote:
您這個動態範圍講的不是影像的動態範圍
而是底片本身濃度的動態範圍
這又是另外一個東西了

我想我們現在討論的. 都是底片上紀錄的影像.
而不是底片本身
是吧??

請自行參考動態範圍的定義。
在講動態範圍的定義時,就是在講記錄介質所記錄到的資料其最大和最小的差距。
而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早在數位系統發明出來之前就在用了!
而不是像43樓提到動態範圍是用在數位系統。
早期真空管的電子學就有這個東西。
有興趣可參閱30年前真空管電子學的書(純類比)
(他X的,網路上找不到真空管電子學的東西......我手上有一本是當初玩真空管時在舊書攤翻到的)
在講數位系統的動態範圍可參考電機系用「數位訊號系統」
有些數位訊號系統的書會在最前面導論的章節提到類比訊號。

動態範圍都是人類定義的,真正自然界的光,差距有多少,
是人類用不同介質量化記錄的結果。
所以,動態範圍只存在於記錄介質,而不在於自然界的光。

自然界的光動態範圍有多少?
以現今的物理學,最精確的算法應該是算單位面積內,光子的密度。
但是偵測光子的密度卻侷限於人類有限的科技。
不同的紀錄、偵測介質會有不同的結果。
所以自然界光的動態範圍是多少?Who Knows???



以下的文字是出自您36樓的發言。
文包 wrote:
Exposure latitude
http://en.wikipedia.org/wiki/Exposure_latitude
Exposure latitude is the extent to which a light-sensitive material can be over or underexposed and still achieve an acceptable result.

It i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dynamic range, which is, in photographic context, the range of light intensities a medium can capture.

這邊是說Exposure latitude(寬容度)與Dynamic range(動態範圍)的不同
寬容度指底片/感光材料. 在over和under之間. 可以紀錄的最大範圍
動態範圍指媒體(數位媒體)可以紀錄到的明暗範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