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方面的持久性,類比及數位都是不可靠的,底片會壞,硬碟光碟也會壞,定期轉存是必須的,問題來了,轉存也要時間資源,因此實務上盡量延長保存期限,又能兼顧安全性是儲存管理的要點
以目前電腦資訊發展區區50年的歷史來說,數位儲存在安全性上面我認為是不如類比的:
1.就讀取格式來說:檔案格式一直在改變,1,20年前流行的visicale,現在還有多少人讀的出來?如果光碟放30年後再讀,怕的恐怕不是讀不出來,而是現在的jpeg30年後已經不會解讀了;若是光學的保存方式,用的是光學的自然律,說誇張一點,就算是同宇宙的其他生物文明,也能解讀
2.就媒體寬容度來說:數位檔案若有部分損毀,常常是整個都無法解讀;類比的媒體,如光學或雕刻,部分損毀一般來說不影響其他部分的辨認
我們以前在評估光碟櫃或磁碟陣列時,就曾經接觸到微縮影片的技術,除了速度及方便性的因素外,微縮其實是保存安全性比較高的媒體,人類發射入太空,企圖呈現人類文明的媒體,其實是個微雕的金屬盤,絕不會是數位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