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娘畏 !這是啥咪情形啊?

我所有發言都仔細看完了,只能說.....

老禪師先生,您的硬碟有壞軌,要不然就是檔案搬移過程中有不正常斷電
這種情況我遇多了,使用硬碟這種記憶媒介本來就會有的情況

老實面對問題,不用東拉西扯一堆,只會讓人覺得您在危言聳聽

我是誠心地在幫您解決心中的疑惑,絕對不是要吵架啊!!!
要保數位影像目前最保險的辦法只有一個.
備份,再備份...

不花時間定期備份.到最後只有一個下場
媒體是好的,找不到可以讀的機器,或者,要
用極高的代價才能找回

用這麼久的感覺:
數位媒體損毀是一瞬間的事,而且你不曉得什麼時間會
發生,只有定時備份可以找回.
底片,相片變質是漸進,除非是遇到火災之類重大傷害毀壞掉,
原則上都可以用數位技術救回來.


老禪師 wrote:
事實上原來檔案是一部...(恕刪)

數位.類比哪個好?哪個壞?

這我沒有意見及想法,看每個人的習慣.用法罷了.

這些檔案是儲存在我第二顆硬碟裡.也就是沒跟作業系統同一顆.我也存了很多音樂檔.程式檔.文字檔.都沒問題.只有影像檔有問題.所以才PO文針對影像檔保存的可靠性

不過我覺得老禪師對於電腦這東西確實存有許多不解之處,所以才會有些不盡正確的想法.
如果不服,那也可以,等你當01老闆你想怎麼作都可以。
wesley_cch wrote:
> 今天你想找...(恕刪)

我還真是雞同鴨講.檔案管理是一回事 .無法防止檔案毀損吧!
難道沒有人告訴過你
只要是有形的東西
都會有損毀的一天嗎??

底片比數位檔案更難保存
因為難以複製備份
數位檔案備份速度快不快?
安全性也很高
影像檔傳輸不完全才有可能發生你的情況
複製完檢查應該不困難吧?
全部縮圖檢查一便就好了
大量傳輸的確有可能發生類似事件
所以檢查也是程序之一
你有看過哪家敢出一套軟體
保證你傳輸數位檔案不出問題嗎?
再來光碟的保存性在台灣來說真的很差!
難道你不知道嗎??
硬碟在現今低價戰來說
品質每況愈下是事實
重要的檔案
請選品質好一點才能讓你安心把原始檔案放入其中!
lengda wrote:
硬碟廠牌型號? 防毒軟體?
有沒有做過磁碟重組??

這問題是從記憶卡上發生的,還是從存入硬碟後發生的??

存入時,有沒有做檢查、比對??

到現在還是沒回答我的問題

可以請您回答一下嗎? 謝謝。

為什麼我的都沒毀損??
太好了,改在01教召30天......
lengda wrote:
寄過來不用了硬碟廠牌...(恕刪)

我使用電腦的經驗也是從486 DOS時期就開始有了.您說的那些動作都有.影碟的廠牌也都是選擇口碑最佳的.S.跟M.當案無預期的毀損是數位影像的致命傷.一但毀損是一切烏有.就如同遭到小偷偷竊一樣的痛心啊!
以一個資訊人的角度說說對資料保存的部分看法
在媒體方面的持久性,類比及數位都是不可靠的,底片會壞,硬碟光碟也會壞,定期轉存是必須的,問題來了,轉存也要時間資源,因此實務上盡量延長保存期限,又能兼顧安全性是儲存管理的要點
以目前電腦資訊發展區區50年的歷史來說,數位儲存在安全性上面我認為是不如類比的:
1.就讀取格式來說:檔案格式一直在改變,1,20年前流行的visicale,現在還有多少人讀的出來?如果光碟放30年後再讀,怕的恐怕不是讀不出來,而是現在的jpeg30年後已經不會解讀了;若是光學的保存方式,用的是光學的自然律,說誇張一點,就算是同宇宙的其他生物文明,也能解讀
2.就媒體寬容度來說:數位檔案若有部分損毀,常常是整個都無法解讀;類比的媒體,如光學或雕刻,部分損毀一般來說不影響其他部分的辨認
我們以前在評估光碟櫃或磁碟陣列時,就曾經接觸到微縮影片的技術,除了速度及方便性的因素外,微縮其實是保存安全性比較高的媒體,人類發射入太空,企圖呈現人類文明的媒體,其實是個微雕的金屬盤,絕不會是數位檔案
wesley_cch wrote:
> 您也太武斷...(恕刪)

您也太小看了那些同好朋友.他們自有自己的判斷力.不如您說的一知半解吧!我想在此論壇不乏電腦攝影高手.我不懷疑您是高手.不過高手也會失手吧!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我只是提供一個經驗觀念見解讓各位朋友做參考而已.
這是我1998年購買的Kodak DC-210 plus在1999年02月拍的,沒有十年也已經八年囉!
這是我第一台數位相機,1.8吋液晶螢幕、號稱百萬畫素(實際只有九十幾萬)、兩倍光學變焦(沒有數位變焦)、沒有自動對焦、四顆電池、體積及重量以現在的觀念無法想像!
清音俗世留 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 太虛任遨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