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高階數位相機或是單眼相機選購(希望泛用,主要是拍各種風景)

erc wrote:
兄弟們,這樣說吧!
DSLR不能用LCD取景,是DSLR為畫質而做的非常大的犧牲。

原理是這樣的,所有的數位相機裏,都有一個叫光學感應器的東西,就是俗稱的CCD。
這個東西很麻煩,會發熱,一發熱就有雜訊。
要它不發熱,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不供電給它。
問題是不供電給它,它就看不到影像。
這就是DSLR遇到的麻煩囉

呵呵,你會買一台重1公斤、單單鏡頭就要好幾萬,然後畫質竟然有雜訊DSLR?
肯這麼折磨自己的玩家,九成九九都是為了要追求那個儘可能完美的畫質吧!

出門幾個鏡頭,好幾公斤都在揹了;一顆蔡司十幾萬都在買了…為的就是畫質!畫質!
那麼怎麼可能會為了LCD取景,而去讓畫質有雜訊?NO Way!不可能!吼!這是不可以的事情!
當你跨入DSLR以後,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做吃畫質像吃麻辣鍋一樣,欲罷不能!

DC的CCD當然也是有題訊問題!只是DC又不是像DSLR那樣以畫質為「不可侵犯的絕對優先」。
所以製造商就讓DC的CCD可以隨時把電開著,雜訊還是會有啦,但是反正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而且可以換來LCD取景的方便,當然樂得高興啊!

=============================

如果你有夜拍的需求,或是低光度拍照的需求,那麼DSLR可能是您唯一的選擇。

但是如果您拍照環境多半是光線良好,那麼PRO-DC在光線充足下,畫質並沒有差DSLR太多。
會有差啦,但是那個差距不是太大,如果是用DSLR配上太差的鏡頭,那麼說要幹掉PRO-DC可能會很吃力的。

其實很多玩DSLR的玩家,身上都還是會揹一隻DC。一般稱隨身機。
DSLR真的像是法拉利,中看不中用。拍出來很漂亮啦!但是真的不靈活。
DSLR在拍照可不是像DC拿起來就拍,那拍出來和DC差不多去了。

真的DSLR要上場,媽的,那個真的像是媽祖要出巡,光線、色調、構圖…全都要搞對了,才會開拍。單單要搞好前置作業,通常就要耗掉一大堆的時間。
拍一張最簡單的全家到清境農場,要拍出感覺,至少要搞它個三、五分鐘,拍個二、三十張。機車!人都跑光光了!

很多DSLR玩家的年紀都有一些了,老花眼、老腰…要看觀景窗。要不是為了質畫折煞人,誰要折磨自己啊!
DSLR不能用LCD取景,是DSLR為畫質而做的非常大的犧牲。
不止相機犧牲下去了,連老命都丟下去了。
知道這票笨蛋在想什麼了吧!歡迎加入喔~

不少DSLR玩家身上的隨身機,對畫質貓一點的,可能就是拿PRO-DC隨手拍。
有些就是既然要隨身,那就是給我小,可以放在上衣口袋,其餘免談。

即然連DSLR玩家都可以DC、PRO-DC當隨身機,那麼拍出來的東西,你信不過你的眼精,那也信得過人家專家吧~



erc 兄:
看完您關於 DSLR 為何不能用 LCD 取景的分析,小弟在此想提出一些淺見。
首先 DSLR 不能用 LCD 取景並不是一種『犧牲』,相反的若使用 LCD 構圖對 DSLR 而言
才會是真正的犧牲。簡單的說目前 LCD 反應現場條件的能力遠不如光學觀景窗精準,尤其
是反差大或者是複雜光線下的環境。所以就取景與構圖上的精確性而言,改用 LCD 構圖才
是真正的犧牲,並不是全然因為是畫質的緣故。

另外提到畫質,不少初入門的人有的一個迷思就是 DSLR 的畫質一定很好。Wel,這個看法
不一定正確。畫質可以從幾個角度來分析:是最終呈現在螢幕上的照片品質?還是 CCD/CMOS
擷取畫面的能力?後者 DSLR 或許因為設計的緣故,其 CCD/CMOS 的先天條件確比
consumer/prosumer 等級的 DC好,但是那只是影響最終成品的眾多關鍵因素之一。

小弟粗淺的以為完整的數位攝影 workflow 應該包含前製與後製。前製主要指的是拍攝的過程
,對光線、色溫以及測光的控制,這部份夾雜了攝影者本身的攝影經驗以及機身的因素。力求
完美的前製作業,是減輕後製負擔的不二法門。

其次才進入相片的後製過程。這部份小弟指的是:由前製作業得到的原始數位影像的再處理。
照片畫質的好壞,這部分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往往一些曝光不足或者是白平衡沒有設好的相片
,都可以透過後製作業加以修補。(數位相機的照片只要過曝就沒救了,因為所有的細節都已
經消失不見,沒有的東西當然不可能透過軟體救回來。) 經過後製之後所到的相片才是最終的成
品。

拉拉雜雜寫了一堆,主要是想向您說明影響畫質的因素非常多,您手上的機器只是眾多因素
的其中之一。DSLR 沒有使用 LCD 構圖除了歷史因素之外,不想犧牲構圖的準確性才是最
主要的原因。







erc 兄:先跟您說聲抱歉賠不是,小弟不是想跟您掀起論戰。

說完DLSR沒有用LCD取景的殘酷原因後。
卻真的要說:「LCD取景真的好用」。
光學觀景窗有其優勢,但是LCD取景的優點真的也不能當做沒看見。
年紀一大,買了台DC之後,真的是覺得LCD取景不錯。
眼睛不行了,就算二十出頭時,連拍個三捲照片,那個右眼也是快掛掉。
以前出國也是把SLR揹出去,玩得超不過癮。現在拿著DC出國,隨便拍都可以拍到一天300張,同時還可以玩得很盡性。
很多的回憶是不用靠畫質的。腦中自有當時的回憶,照片只是用來提醒而已。
看什麼需求,帶(買)什麼機子

這一點跟 LCD 構圖沒有關係,只要是數位相機都可以盡情地按快門。

裝第2顆CCD裝在原觀景窗位置,我第一個舉雙手雙腳讚成!
不用裝到CCD啦!裝個手機上頭的30萬畫素的CMOS就行了!
有人說畫質有差、顏色不對。個人覺得玩SLR還說這話,簡直可以去跳樓了!

就算是用光學觀景窗,光線的顏色到底片後的呈色也是大大的不同,玩DSLR本來就有一步份是在訓練自己對拍攝出來成果的預測能力。
就算光學觀景窗,充其量也只是拿來構圖而已,多數SLR取景時是光圈全開,此時的光圈和底片感光時根本不一樣,這樣也能用觀景窗所見即所得?騙肖維!
如果加上底片的型號不同、數位處理演算的不一樣,甚至拿來拍黑白片…難不成光學觀景窗看出去也是要黑白的?

您說『玩DSLR本來就有一步份是在訓練自己對拍攝出來成果的預測能力』,小弟完全同意。
我想用 DSLR 的人大概沒有人會認為光學觀景窗是所見即所得的吧?大部分的 DSLR視野率
都只有 95% 左右,小一點的還只有 92% 上下。至於最終的相片品質,您的論點也已經提到
了:後製是關鍵因素之一,這一點不論用 LCD 或光學觀景窗構圖皆然,並不構成光學觀景窗
的缺點。

DSLR如果裝可取景的LCD,真的很好用,至少對眼、對腰都好。取景範圍也從以前侷限在眼高,瞬間擴大到從地面到頭上,整整有2米的空間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取景!DSLR真的是辦不到,要辦到也很累!又要趴身、又要買垂直觀景窗、又要架梯…累到有時根本懶得去取這個景了。
而DC卻只要手一探,咔喳,搞定。真的有夠機車!

您提到重點了,DSLR 本來就不是為了隨身攜帶方便,要方便也不會買 DSLR。
雖然光學觀景窗垂直構圖不便、不能高舉過頭構圖,但是您拍照的場合中又有多少
比例需要垂直或高舉過頭的構圖方式呢?


PS: Contax N1 有個很有趣的配件:
http://www.kyocera.co.jp/prdct/optical/camerabody/n1/func_other4.html
可是需要外閃的時候就很不方便了。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Ansel Adams
....不太了解為什麼大家要為了"DSLR不能用LCD取景"這件事講成這樣~


我簡單說吧~
用光學觀景窗可以增加拍攝的專注力!!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試看看,隨便拿台DC
試試用LCD構圖,試完再換成光學觀景窗構圖

你會發現,因為用觀景窗可以將整個視野放在畫面中
而不會像LCD般的被外在因素干擾!!


簡單說就是,用觀景窗比較容易被車撞~
這啥........



DSLR是專門拿來拍照的
DC是"方便拍照的"
大家自己判斷需求就好了!!
攝影用的是心,而不是器材。 -- [http://p.pro.club.tw/]
freyalai wrote:
eason wrote:
要不是被你勸退...
我可能還會想買哩

說了這麼多,到底敗了沒。

說實在的~
我連市面上幾款低階DSLR的Review都還沒看哩!!

主要是因為目前尚未編列預算~
不去研究就是擔心自己定力撐不住..

所以.......當然還沒敗



反正我敗家是一定會寫報告的啦~
到時大家就知道了:p
攝影用的是心,而不是器材。 -- [http://p.pro.club.tw/]
我老爸的經驗其實不太一樣..
我們家有一台DC.一台DSLR..
他也是老花嚴重..不過倒是整天跟我搶DSLR用..
他說LCD太小看不清楚..
(2.5"對他來說還是不行..)
光學觀景窗對他來說看起來好很多..
又大又清楚..(這他自己講的..)

而提到拍攝的前置時間..
對我來說DSLR可以大大縮短時間..
因為控制幾乎都做在外面..調整非常快速..
加上機械變焦和超快的對焦速度..
觀景窗瞄一下就可以按快門了..
如果是DC要做上述動作..會比較慢..
(我完全不用Auto模式的..so..)

至於能夠用LCD取景的DSLR..
以前的確是有過..
不過當時是將反光鏡設計成半透明式..
快門動作時不會跳起來..
因此對畫質有很大的影響..
後來就沒繼續用了..

其實多裝一塊CMOS在觀景窗處..
屆時就會完全犧牲掉原本的光學反光觀景器..
(加裝也沒地方可以裝吧?)
這樣是好事情嗎?很難講..
就我而言我偏好使用光學觀景窗..
而且廠商已經將市場區隔做的很清楚了..
希望方便和輕鬆的使用者應該選擇高階DC..
希望省電.高畫質.高速回應的使用者會選擇DSLR..

所以..不用再提在LCD上觀景的DSLR了..
會這樣想的人..其實應該要買的是高階DC..不是DSLR..

買了超跑卻希望打自排開車..本來就不太合理..

補充一下..
其實要在觀景窗的地方加感光元件..
應該是要加在現在對焦屏的位置上..
(因為焦點的關係..對焦屏的焦平面距離和感光元件是相同的)
加上去以後勢必沒辦法再加上原先的對焦屏和五菱鏡了..
因此光學觀景窗會完全消失..
雖然結構上還是可以稱為DSLR..
但是還有個問題..就是第二個感光元件的大小..
會必須要跟第一個感光元件差不多大..
這樣子..就算畫素不高..成本應該還是會爆到吧..
(這麼大的感光元件..30萬畫素都還是會爆貴..)
而且聽人提過大的感光元件在資料傳輸速度上比較慢..
可能沒辦法提供足夠的更新率..
所以技術上是不是沒問題我是不太敢肯定..
SLR 一開始的理念不是所見即所得嗎?
一切由眼睛看到美景 開始構圖
然後用SLR拍下來

我還是喜歡用SLR時那種sniper般用描準器狙擊目標的快感~~~

這是我的淺見
見 諒 見 諒

題外話...
若是真的要訓練自己對拍攝出來成果的預測能力...又要數位的...
上Epson RD-1吧......
RF相機才是王道啊......
且鏡頭真要的話可以是正ZEISS, 真Leica......
拍拍風景...照照團體照...多麼愉快啊......

xSLR就是標榜所是即所得的啊...看到什麼就拍到什麼...加啥濾鏡大部份的效果也會即時呈現......
RF就不一樣啦...
有機會玩玩RF才知道什麼叫"Life is Random"...

不過價位...
樓主開的錢應該只能買一隻鏡頭吧......
我和PCDVD, DCVIEW, Coolaler, PALMISLIFE上的APPLEKID是同一人喔......
APPLEKID wrote:
不過價位...
樓主開的錢應該只能買一隻鏡頭吧......

30K買的到Leica鏡嗎?
懷疑先.....




(怎麼大家都離題啦)
攝影用的是心,而不是器材。 -- [http://p.pro.club.tw/]


關於4/3的鏡頭的價錢曾經有朋友跟我這樣說過
我覺得還蠻有到道理的
大家可以討論看看

om目前的鏡頭
300mm--這一支真的是天價(真的很貴)
50mm--以一支定焦鏡來說真的算貴的(中貴)
50-200mm--其實不貴
(f2.8-f3.5) 拖出小白來比較了(小白:為什麼要拖我 迷之音:你不要問我)
小白70-200f2.8 usm
等效焦長50-200為100-400 小白為112-320(以x1.6計算)
實體也是50-200比較大
等效(或是實體)焦長50-200比較大但是小白為f2.8恆定光圈
也是說小白在望遠端光圈大一級 但是50-200的焦長較長
而且小白有加上usm 但是50-200在價錢上便宜了5k到6k(參考億華水貨價)
所以一比感覺50-200其實不貴
14-54mm--有一點點貴
14-45mm--值不了幾個錢
40-150mm--應該算平價鏡了
11-22mm--對不起沒有研究
7-14mm--我朋友跟我這樣說:當你買不起數位機背 買不起1ds2 買不起1d2
這棵鏡頭是是你唯一超廣角的選擇 不過以60k水貨的話還是要考慮

ps:前面有人說4/3的感光元件比aps的小上很多
我怎麼記得4/3的感光元件比aps的略小一點而且
是我記錯了嗎???(有不對請指正)

ps2:前面有人提到出可換鏡頭的dc這一點我覺得不可行
第一:dc的片幅要多大--2/3目前消費機最大
這樣鏡頭都要從新設計(如當初的4/3系統般)
不然等效焦長會乘到死
第二:片幅為aps或是4/3 這樣又回到前面的問題

odyseuss wrote:
erc 兄:先跟您說聲抱歉賠不是,小弟不是想跟您掀起論戰。

呵呵,沒什麼論戰不論戰…
您po的東西,正是玩SLR的正統常識,相信您應該相信erc不至於不知道。

但也請相信erc,要封掉一般DC用家對DSLR不用LCD取景最好的批評,小弟的講法會是比較簡單而且容易讓對方閉嘴的切入面。

這是時間和血淚的經驗累積…(沒啦,老是被煩。煩到最後,終於發現在所有DSLR不能用LCD取景的原因中,這個講法被接受的程度最高,所以…,啦啦啦,如果大家時間寶貴,可以參考使用。)

=====================================
呵呵,至於要不要裝設攝像頭來放大取景,或是攝像頭裝在哪裏…,說說而已。看看就好!
生命自會找到方向,說不定五年後所有的相機都長得像手槍也說不定。大家閒聊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