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後悔過敗入DSLR嗎?!請把錢放在最後~

rice7361 wrote:
個人不同意這段話
底片是可以重覆洗出不很多張相片
要洗多大多小都不是問題

數位檔洗出來就只是一張相片而已
不能相提並論


不能相提並論?

怪了,底片可以洗很多張,可以洗不同大小
數位檔不行嗎?

要比洗幾張?一點意義也沒有,愛洗幾張就洗幾張
數位檔案還可以列印勒

要比洗多大,135底片可以洗多大?滿版?30"?50"?
數位只能洗4*6嗎?那你一定沒看過台北小巨蛋對面大樓上的廣告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大家的想法都沒有錯,因為時代在演進,您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SLR/DC/DSLR是我的過程,小時候玩爸爸的CANON AE-1,現在玩自己的NIKON D50,

以前拍的底片,不知道丟哪了(離開高雄後,我除了東部沒長住過,中、北、澎湖都住過),洗出來的相片?除了在新竹拍的,自己在新竹洗的,可能翻一翻書櫃還找的到!

雖說JPG檔只要硬碟不壞、光碟不壞,放在朋友家的資料也還在(但絕對只有幾張,不可能是數千張數萬張寄放在人家的電腦裡),但各位知道未來的照片格式又是什麼?JPG?RAW?BMP?GIF?

未來的PC能讀2000年買的DC的照片嗎?我的電腦從APPLE II買到現在的2.8G(80286的DOS 3到現在用的XP),進步有多快?我自己也不知道,未來光碟機真的就能讀現在的VCD/DVD片嗎?軟體也一樣?

所以大家說的都沒錯,要保存相片,只有寄望底片還在,洗出來的相片還在,舊PC還在,舊光碟機還在,舊的ACDCSEE軟體還在,不然只要是東西或檔案,總會有壞掉的時候!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我因為工作關係
出差到30幾個國家
以前DC一台一台換
只為了拍出好照片
留下記憶...

自從換了DSLR
朋友看到最近出國拍的照片
驚呼"這些都好像風景名信片,月曆喔"
才覺得以前用DC拍的實在@#$%

如果你滿意DC
那就不要敗DSLR
如果你定位DSLR是好一點的DC
那DSLR也很好養
出門裝備也很輕
如果你定位拍的照片要跟"毒照片"一樣
那就要花一些錢囉

用慣DSLR只有一個缺點
.......那就是
偶而用DC拍照時,把眼睛靠著很小的DC對焦,然後自己嚇一跳(有的DC聯觀景窗也沒阿...)


個人不同意這段話
底片是可以重覆洗出不很多張相片
要洗多大多小都不是問題
數位檔洗出來就只是一張相片而已
不能相提並論


數位檔要洗成照片一樣你喜歡洗幾張就幾張,要多大有多大不是嗎?
(也許畫數不夠的相機不能洗太大,但絕大部分夠用吧)
我不太能了解您的意思,還是您另有所指?


Z1000 wrote:

目前我對朋友的建議, 不管如何, 真正重要的照片還是要洗成照片..
或許我是杞人憂天啦.. 不過不管怎麼樣我自己是一定會把重要照片都洗出來的..
其餘恕姍.....


這樣很好啊,我也是常常定期把一些喜歡的重要的照片洗出來
不過大部分還是數位檔形式保存
我並沒有要完全否定實體照片,我自己也都有再用
只是想說用數位儲存媒介讓可選擇性多很多,也很便宜便利好整理
有需要再洗出來就好,全部洗成照片覺得成本太高也不好收納
數量一多很佔空間呢

像我自己的保存方式
硬碟裡一份,網路相簿一份 (用這跟朋友分享照片很快,他們要原始檔可以在另外給)
數位檔案累積到一定數量會用光碟備份一片起來
心情好的時候會把特別喜歡的或特別重要的照片整理過送去洗一份
(這部分比較少,一年拍數千張大概只會洗出百餘張而已,會洗出來的大概都是精選中的精選)

傳統SLR與底片還會吸引我的,是銀鹽特有的風味與可以拍正片,以及機械的操作手感
不過不會是用底片保存照片這一點
一點個人意見


敗一百樣高價的無用品 不如敗一樣徹底心動的實用逸品 ~~tarks的敗家理論
有板友提到硬體與儲存媒體格式變更的問題
怕未來規格改了,現在的媒體檔在未來沒有軟硬體支援

這點我覺得不用太擔心
一來是格式的部分現在開發軟體的潮流大多都兼顧相容性
尤其是流通最廣的格式,後繼者都會支援
若真的不能開啟也會有轉檔軟體把舊格式轉成新格式

另一方面是軟硬體在朝代變更時,多半會有重合期
會有新舊格式同時流傳於市面上,不會瞬間消失
有時間讓您慢慢轉換

就像以前婚喪喜慶時大家都喜歡用V8拍攝吧
那時的儲存媒體應該是錄影帶(VHS)
現在錄影帶幾乎看不到了,完全退出市場許多年了
但市面上仍然很多店家提供錄影帶轉成光碟的服務
錄影機有心要找也還是有
黑膠唱盤、LD、卡帶也是,在市場上絕跡已久
不過都還找的到他們的轉檔服務,或是他們的撥放硬體

時代怎麼改變大家都預測不到
但我相信只有需求,各種工商服務就一定存在

有人會說一直轉換格是中間又要花掉錢
不如底片一直從頭放到尾
但我想保存成本與可靠性比起來,還是會比底片好的
-------------------------------------------------------------------------------------------------
也許保存各種媒體格式的問題可以去請教各大圖書館
他們要保存的媒體數量與種類可是比我們還多呢

我記得我們圖書館就進行過老舊影音媒體轉換成新檔案新格式的工程
數位化幾乎都是主要趨勢




敗一百樣高價的無用品 不如敗一樣徹底心動的實用逸品 ~~tarks的敗家理論
我也不會後悔阿~
因為自從DC跳槽到DSLR後,變得很賣拍照...
DC不能做的,DSLR都做的到~
難後就會花好多小朋友買設配,但看到自己拍出來的照片!
就很滿意~所以我不會後悔~因為愛上它了!
真是不好意思,大家所說的備份我都有做.
當時還沒有DVD燒錄器,只有CD燒錄器.
我記得當時買的片子是金片.
我當初也是備份很多地方,
買一顆硬碟專門燒錄,燒片子備份.
這些我都有做,
結果,片子的印刷表面剝落,硬碟壞軌(我使用那顆不到幾個月).
洗照片,抱歉當時洗一張4*6一張數位照片要價30幾塊(我沒記錯的話).
我真的不知道要怪誰了!

現在看到一推DSLR說實在的,真的比當初要來的幸福許多.
可能是我玩的太早了吧,當時的機器跟沖洗設備及備份都沒有現在這麼好吧.
可是現在叫我使用DSLR拍我女兒的成長照片,說實在的我寧可相信百年歷史的東西.

或許只有遇到像我這樣的人才知道這裡面的痛苦!





workman555 wrote:
真是不好意思,大家所...(恕刪)


謝謝各位對於我的意見,發表一些看法。由於學習文史的關係,對於資料保存與應用是非常要求的。雖然說歷史檔案透過數位化系統,可以傳播到世界每一角落,方便研究者使用。無可諱言,這是增加資料的流通與共享,促進知識交流。但是身在數位化的時代裡,我們仍然無法預期數位資料保存的可行性與轉換性,相對地付出的代價將是很高的。

文本如同底片一樣是不可逆的化學變化,很難透過外力改變內在實質。在數位整理的過程裡,文本仍是參考與研究的最終依據。數位檔案不管備份多少次,它都是虛的,不如文本來得實在,再歷經千萬次再製與轉換仍舊不失原貌,並且數位檔案可能會有許多錯誤產生,我們依舊需要文本的協助,來解決數位檔案所帶來的各種風險。

個人認為底片也是一樣的,它是比較實在的東西,數位掃瞄只是增加它流通與保存方式之一。
哪天電腦掛了,底片仍可從櫥櫃找到,再次轉製保存。又或者說,在建立數位圖書館同時內,我們會製作微捲本,印刷本,數位本,分散與降低保存的風險。

rice7361 wrote:
底片是可以重覆洗出不很多張相片
要洗多大多小都不是問題

數位檔洗出來就只是一張相片而已
不能相提並論




是我慧根不夠,看不懂rice7361兄的弦外之音?
還是rice7361兄講的技術太前衛,讓人無法意會?

好像滿多人也看不懂,能不能請rice7361兄再講明白一些。





============================================

關於備份問題

不論任何媒體都有備份問題。
備份的方式也分很多種:本地、遠端、異媒體、多重備份…
這可不是數位時代特有的東西,早在紙本時代、甚至口語覆頌時代就已經有了。

文史資料的善本照樣一把火燒了就沒有了,就算沒遇火,也會怕油怕水怕潮怕老鼠怕蠹蟲,甚至我還曾經放在櫃子裏被貓尿毀過。
任何重要物件都照樣有備份的問題,不會因為它是實體物件就不用備份。

當年真的重要的照片,我可不會只洗一份,重要的家族聚會一定是分送分房,團體照再加一份放老家。

這些習慣照樣會延續到數位時代。

1' 原始檔以事件編號,單獨用光碟燒起來(含RAW及轉出來的全版JPG),既方便查閱、也當成一份備份。

2' RAW擇優後製且螢幕最佳化後以JPG放在硬碟裏供螢幕取閱。
螢幕流覽所需的格式300kb就很嚇人了,就算是塞NB也很難追得上HD容量的成長速度。
我就不信非職業人士每天會有十張精彩絕倫的重要照片,您的生活也太「大時代的故事」了吧。

3' 每週不定時和我工作資料備份到異地(辦公室)另一顆硬碟,用USB更新備份只不過1、2分鐘的事。

這樣沒費到什麼功,就異地、異媒體備援全具備了,要還能資料不見,應該是遇上超級921全台灣沉下去吧。

(要不這麼做就是太懶,沒第二句話。這樣就算是文本實物,照樣如多數人東西都亂丟一樣,每次要找啥都找不到的啦~,無關數位不數位)


至於JPG會不會沉下去?
這個問題實在不用擔心,軟體這東西不過就是一行程式碼,最多就是轉檔而已。十年後的電腦,我看20G的JPG可能不用半個小時就轉完了。

那CD-ROM萬一沒機器可讀?
可能喔!
不過若我名不見經傳,肯定沒人會擔心電腦裏1024x768的畫質太爛。
而若我有一天成了重要名人,肯定會有專人擔心如何去讀我的raw、我的cd-rom。
擔心什麼,希特勒的照片好來塢還有專人拿去變彩色的哩~
erc wrote:
是我慧根不夠,看不懂...(恕刪)


其實說到備份,數位時代的備份還比底片容易保存,
端看腦袋裡的東西有沒有跟上時代而已。

底片保存不當,一樣會發霉一樣會毀損,
遇到洪水火災等不可抗拒外力因素,照樣完蛋。

但是數位科技發展至今,異地異媒體備份都不再有困難,
怕硬碟毀損?
RAID1 RAID5都是很好的本機online備份方式,
磁帶機 cdr dvdr都是很好的offline備份方式,
利用USB隨身碟備份到辦公室或是其他地方可以達到異地備份的功能,
甚至,多申請一些gmail帳號放照片,
更可以達到異國備份........

真的有心,數位資料的保存問不會比傳統的底片照片難到哪去,
你怕數位資料毀損,公司行號大小企業比你更怕,
所以關於數位備份,不論是工具 軟體 硬體 早就一應俱全,
懂得妥善運用就可保資料無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