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one wrote:
有很多時候,是無心插柳, 發文並非完全針對您或是您發表的文或留言,而是大多針對很多隨後其他唯DSLR的發言,那的確是非客觀的,這是我發牢騷的起點,並非就您一開始的發言。其實我不大懂您剛剛上面的POST的模擬拍照意思是?老實說如果是要把您的DSLR相機深入半公尺深的五公分寬牆縫中應該是完全連機身都近不去,但是這卻是很多薄的DC 1CM近拍可以做到,我不知道你的Sony機是如何,但是我的Canon IXUS是可以的。客觀來說要用DC拍牆縫裡頭的螞蟻的確也是困難,第一可能得先綁在棍子上面,可能得用計時拍,又例如您提的自然光也是一大問題,但是當然有心的話你可以找手電筒,找些替代光源,而也得考慮以及計算近拍的距離是否夠,不過這都是事前可以做的功課。

再者重點不在牆縫裡拍螞蟻,這只是我想提出DSLR與DC各有能各有不能,器材並非萬能但是您雖然說器材非重點,但是還是一再的想證明DSLR就是比較好,還費力氣的模擬跟我說得不一樣的場景,我不大懂您真正的意思。若真的要學拍照基本工夫FM2不更適合?做為從SLR使用者過來人(我還是超級熱愛我的EOS底片機),的確DSLR很美好,也可以讓學習者很深入攝影的技術,但是照相的基本工夫就是駕馭對光的敏感度,只要懂得原理,DC上的功能也不差,更何況大部分今天的DC功能早就超越以前的RF或是SLR,我一直強調的是有沒有善用手上的工具 ,我個人覺得(我也相信很多曾經迷失於追逐器材的前輩們也是這樣想)讓想攝影的人善用手邊已經有的工具,而非一味追求器材,把攝影的好壞全都歸咎於器材的好壞,不是來的更有意義,而您如果對攝影的定義只是要學習如何拍的很清楚,拍景深拍的淺的記錄,那又何必發這篇文對攝影這麼熱誠的文呢?


恕我引用這麼長的文
1)我對我的文章負責,所以您會發現,大部份的網友的討論我沒回,但是若有針對我寫到可能有錯誤有質疑的地方我才會說明。
2)您在回文中提到相機與螞蟻的事,但是我發現"真實的情況下"我的小DC做不到這件事,所以是否尺寸小並不是唯一的條件?而經過我自己的測試,我也蠻想看ixus拍螞蟻的,說不定我會買一台在某些情況下拍東西來用(如伸進樹叢拍蟲)。
3)對於您認為我証明DSLR比較好,我只能說--是的,因為這篇叫做DSLR的價值(對我而言的價值),所以在另一篇DC的價值之中,會看到我認為DC對我來說好用的特性。
4)我從沒講過DC功能差這一回事吧?但是請試著想想看,我的Contax TvsD(很棒的隨身機DC)一台只要一萬元,我的5D一台要9萬,加上100-400要13,14萬。不過,15台TvsD就拍的出一張這種組合(5D+100-400)的相片?
5)同意,我也不覺得拍螞蟻是這樣拍,不過有人提我就得拍,要不然被當打嘴炮說的一堆有的沒的就不好了。當然,我也想知道拍的到或拍不到所以才做這種超無聊實驗。

與其強調善用手中的工具,不如說選擇適合的工具。

一般來說,沒有人有錢到買自己不喜歡的工具,買到之後不會閒在那不去"善用",但是正因為我最近在整理小孩出世時的照片,除了氣還是氣。雖然當時帶來帶去很方便,但今天再回頭看U20拍的效果,實在是不行,白平衡不佳造成照片發黃也不清楚,白白錯失很多值得記錄的片刻。

是沒心嗎?不,可能比現在還熱情的在幫小孩拍照。
是沒善用器材嗎?不,我當時說明書看了再看,自認有研究過其功能。

我自始自終沒有在器材上打轉,但是我的確有講DSLR對我的幫助。
再仔細看我所發的文,你就會發現,我就是想拍的清楚,拍的好看,因為這就是我現在要的。

得出門了,想去上班路上的公園拍阿勃勒,希望大家拍的愉快。
一切就事論事,我想在這主題上我也就此打住,不想再繼續發言,但這並不表示我同意或是無法繼續駁斥以上的觀點,只是在繼續爭論器材與照相的好壞下去也無意義,真的不如像其他網友建議利用這些時間去拍照!我想我也很清楚的表達我想要表達的,而DC可不可以拍清楚,可不可拍好,我想其他網友在另外一篇發表DC貼圖已經很清楚,而國外幾位用傻瓜機的專業攝影師更是可以早已給了答案,因此不需您我在此繼續爭論這種"倒帶"題目。不過還是感謝樓主以及其他網友在此切搓觀點,但既然有很大的差異我想我就在這差異中結束想說的!

最後給各位想拍好照片的朋友,如果您用的是傻瓜DC卻又不想多花錢在器材上的話,不用擔心拍不好,有問題就在mobile01發問,這裡高手如雲,小兵一樣能立大功,我還是那句善用器材用心拍照就可以拍好照的話來共勉之!



請問,啥是 DC,啥又是 DSLR?

我想每個人心中大略有個共識(例:DSLR的CCD比DC大,高ISO可用度高)
倒也不需要太在意少數的特例(例:R1的CCD比4/3系統的大,Fuji F系列的高ISO不輸DSLR)
或許DC一詞有被誤用的情形
但那不打緊,心中知道那是什麼就好


淺景深很重要嗎?這個觀點也客觀嗎?景深深淺跟照片品質好不好有關係嗎?還是照相唯有淺景深呢?

別用二分法來猜測別人的心態
我提了淺景深不代表我只關心淺景深
書上教我必要時用淺景深來去除畫面上多餘的東西
這時候如果我手上只有普通 DC 的話,我只能望景興歎
(別用R1來提醒我了,除非人人都買R1當隨身DC)


完全無法證明照相"品質"與器材成正比。

若器材一點都不重要,
何以「國家地理攝影精技」一系列書要花好幾頁的篇幅來講單眼相機與交換鏡?
書中也傾向建議購買單眼相機而不是傻瓜,
那些專業的攝影大師拍照都帶了一堆設備
就代表他們是器材狂嗎?
還是他們不算大師?
更好的器材能輔助拍照的成功率
在有能力購入好器材的前提之下,何樂不為?

別再說大師都只用傻瓜
那是少數特例
不是每個人都有大師的潛力
大師用傻瓜拍出來的相片很好沒錯
但那樣的相機不代表能拍出每個人想要的畫面、題材
大師拿傻瓜大多拍的是人文記事與意像
但還有打鳥、運動、微距,有更多的題材需要更好的器材才能辦到
(我這裡只說「更」,沒有全盤否定 DC 的意思喔)

用心拍照人人知道
書上都有講,講構圖取景的書也一堆
看人家拍的好照片也能看出一點心得來
但是相機器材還是要買
單純討論相機器材的時候
不介紹比較一下器材要幹麻?
繼續金言「腦袋說」嗎?

你覺得用 DC 就能拍出好照片,請多多分享心得與照片
我覺得用 DSLR 能幫助我拍更好的照片,我需要再加油
了解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工具,多多去拍照
iamcheckit2 wrote:
我想每個人心中大略有個共識...(恕刪)


我同意多數人對 DSLR 是啥較有共識,但 DC 是啥,恐怕眾說紛紜!
要討論問題,首先要明確定義才行,
明明九成五都是在講性能上的 高階 DC vs 中低階 DC,
卻都說成 DSLR vs DC,這麼含混當然容易出問題囉,
所以就會看到許多人拿著 3,000 到 30,000 的 DC 挑著打!

一會兒說 DC 太小拿不穩,又說 DC 做那麼大台那麼重幹嘛?
說 DC 只有全自動模式要用時沒輒,或說就算有全手動功能也太弱,
或說不要拿高階 DC 來比,因為那是特例@#$%^???
DC 配太大的 CCD 會太貴沒意義?
DSLR 能換鏡頭,DC 就不能加掛鏡頭來比?
說 DSLR 的價值卻鮮少提到 OVF...

所以說,DC 是啥不知道,因為 DC 一直在變,
反正 DSLR 不可以是 DC 就好了?

DSLR 的價值在於使用 OVF,搶拍時零延遲好用,
除此之外就是一台高階(高性能)DC~
同意,就一般而言
DC:指的是所有的數位相機
DSLR:數位化的SLR

雖沒有特別強調,但是依照一般的廠商(Canon/Nikon)分類法,
DC可能會包含到許多系列,其中可能有DSLR
DSLR有許多型號,但不會包含到非SLR架構的DC
(所以簡單來說,就是◎,內圈是DSLR、外圈是DC)
另外依照Canon的分類法,DSLR為獨立的系列(EOS),而DC也有獨立的系列(如powershot)

在此本人所言之文DSLR所指的就是D-SLR(舉例來說就是EOS系列,當然也是一種DC),而提及DC時所指的就是DC中非SLR架構的數位相機(舉例來說就是Powershot系列)。

順道一提,OVF不是DSLR的專利,我曾用過的TvsD與DC20均有Optical View Finder,LCD取景也早非DSLR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我的認知是這樣的,只要是以數位方式儲存的具拍照功能的工具,就叫DC(所以廣義的來說,照相手機、照相MP3等均含在內)。而DC中要區分是否為DSLR,則必需以其光線行徑路線而非功能高低強弱來區分較為合理。

非討論器材所以沒有先行定義清楚,以致造成大家的誤會深感抱歉。
大蟲 wrote:
所以我的認知是這樣的,只要是以數位方式儲存的具拍照功能的工具,就叫DC(所以廣義的來說,照相手機、照相MP3等均含在內)。而DC中要區分是否為DSLR,則必需以其光線行徑路線而非功能高低強弱來區分較為合理。


補充一點:
關鍵字母在於R -reflex (反光板)
只要光路需經鏡頭再經反光板一律都是SLR
數位化的SLR就是DSLR
OVF 固然非 SLR 專利,不過傳統相機應該只有 SLR,
或取景後再放上底片的古老相機能保證OVF與成像無任何視差吧?
因此這點是SLR最可貴之處。

SLR的重點是反光板沒錯,但這只發生在使用OVF階段,
當按下快門,反光板升起,光路一樣從鏡頭直接到ccd/cmos,
和一般DC都是一樣的。

至於一般 DC,現在都成了"單眼相機",也都無視差囉~
(光路從鏡頭直接到CCD,並由LCD顯示)
(所謂單眼指的是景觀窗與成像都是由同一個鏡頭進來...)
georgelee wrote:
OVF 固然非 SL...(恕刪)


你如果說光路從鏡頭直通底片
那一台使用傳統底片的相機不是?
那就無法分類RF, SLR

分類名稱是由機械結構來決定,不是想怎麼解釋就可以怎麼解釋

DC, DSLR, D-RF都是所見即所得
無反光板無法歸類為DSLR
無側距儀窗無法歸類為D-RF
不用反光板也不用側距儀窗的數位相機就是大家說的消費型DC
Ricus wrote:
你如果說光路從鏡頭直...(恕刪)


成像當然都是由鏡頭到底片/ccd,
但我有說因為如此所以都不分或自行定義了啥嗎?

我指的是 SLR 的光路經由反光板到景觀窗只發生在使用 OVF 階段...
當拍照時大家都一樣,所以成像品質如何與相機結構如何無關嘛~

DSLR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完整中文名稱可以說:
數位單眼反光相機,重點在反光,而 Single Lens 就是單鏡頭囉,
而一般DC算是單眼相機的一種則在於景觀窗(LCD)與成像都來自同一個鏡頭。

另外,RF 是雙眼相機的一種,雖然(有)可以做視差補償。
但是這種方法不能完全彌補「所見非所得」的先天限制,換言之仍不大適合近攝...

還有,若真嚴格分析,SLR 的 OVF 和成像仍有些許差異,
包括視野率與景深,唯有 DC 類(方式)才算真的所見即所得。

PS. 單眼指的是相機只有一個眼睛(鏡頭),而不是說拍攝者必須用一隻眼睛去貼著OVF...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