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R,降價了!
我雖然還在使用正片拍攝,但畢竟為了時效性與方便,我目前已經是以DSLR為拍攝與記錄的主力。
以我所使用的尼康系統來說,D70S空機不用3萬,D50 kit也只要兩萬多。
所以,因為機身與記憶卡的價格,最近2年已經跌到相當合理的價位,很多朋友都已經進入DSLR的世界,尤其是尼康的代表作D70,不僅打擊對手,更掩蓋了自家中階機D100出世沒多久的光環,熱賣再熱賣,安撫了不少尼康支持者的心。
D70這代表作,後來為了維持銷售生命,續作D70S於焉推出,但本質上還算是D70,算是同家族的新堂弟,當然不能算是革命作品。
沈寂了這幾年的中階機市場,終需要有接棒傳承,D2H也不是真正接續的產品。
尼康知道,至少設計和體質必需打垮CANON的20D,而且必需拉開一點距離,以免馬上被CANON追趕上來,於是D200誕生了。
D70和D200有何差別呢?

這篇,不是什麼試用報告,充其量只是試用感想。光中文說明書就超過200頁,也不可能用消費機那種鉅細靡遺的方式來介紹。
規格和測試,網路上也已經不少了。
所以我想就心得上來個圖說,順便用D70和D200拍一些測試照,請各位參考,所謂有圖有真像是也。讓擁有D70(s)或D50的朋友,增加一些參考的資料,看是不是要往D200邁進。
若有何需要再補充者,我會盡量增修。
其實,乍看外表是沒什麼明顯差別,不過真正握在手上,讓我有回到D100拍攝的感覺,更穩重的手持,更適合男人一手掌握,較冰涼的金屬機身,也是拿了才會感覺到檔次。

更大的液晶顯示,更多資訊,更顯出D200的層級差別;實體連拍轉盤(可達高速5連拍,還有可調速連拍),左上角的3個實體大按鈕,提供畫質大小、白平衡、和ISO值的調整………..等。在專業數位攝影裡的常用按鍵,在眼睛不離開光學觀景窗時,就可以非常容易地操作調整,這在D70是不容易辦到的。

後面的按鍵,D200更大,更豪邁。而基本上操作比較像D70,而不是D100。
整體來說,雖然按鍵模式看來和D70有差異,但是D70的用家應該是很容易上手,我幾乎翻說明書之前,就已經會操作九成的基本功能。
這也難怪,因為D100的電子系統和操作,實在不夠成熟;我個人覺得,D200機器本身更大,發揮的實體按鍵設計也更好,倒不是增加太多按鍵和區塊,主要省略了非專業的元素,加入了更專業直覺的操作方式,而且是在舊用家可以無痛學習的方式下,更節省調整機器的時間下,獲得需要的影像。另外值得一提的,D200有著比D70更大更明亮的觀景窗,爽度完全不同,攝影就是要這樣才享受。
D200的記憶卡槽,是設計在右側,不是不見了。由右下角的彈簧式機關打開,記憶卡槽的門會自動彈開。
D200的螢幕表現,操作的順暢,只能說,好到無言。
D70的用家啊,不能只看到大小啊。
高解析的螢幕,超快的檢視能力,超過100%模式的流暢檢視,超廣角的表現,大太陽下的豔麗呈色。我只能說,包含我用過的超過20台數位相機,這台的螢幕最讚,檢視最好用的啦。
也只能說,多虧了D200超高的電子系統來搭配這螢幕,才能相得益彰。
………….………………………………………………………
等等,必需冷靜一下,做出最客觀的科學呈現。所以,以下所有圖檔處理,只有縮圖,沒有拉取線,沒有調色階,更沒有調明亮對比等。
原本也有拍室內的,不過結果類似,就節省時間暫時不貼了。
這次,我分別就室內室外,以不同的ISO值來看表現。
鏡頭用的是愛鏡之一,Nikkor micro 60 mm 2.8D
拍攝條件為 WB auto,圖像都是設FINE(D200為1020萬,D70為600萬畫素),JPG檔。
在ISO 200時,光圈f11,快門1/125;若調整ISO值,則定光圈,調快門至等同入光量曝光。
這是拍攝場景,台中科博館植物園,真的不知道在哪裡的朋友,也可PM發問。
用D70所拍,只有縮圖,等一下會取中間的部分,用100%截圖比對。
這張,就是 D200用同一鏡頭同一條件所拍攝,有沒有注意到,顏色飽和非常多。
我在圖像設定裡,設為鮮豔,還沒設到更鮮豔,還好,現場檢視時以為是螢幕差異,想不到和D70真的差很多。
鄉親啊,對於顏色不太想後製的懶人啊,您們的福氣到了。
再來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圖像比對。因為實際像素不同,所以D200的截圖會比較大。
先來一張D200 ISO 100時的圖,以緩和情緒。
再來是ISO 200
ISO400
ISO800
ISO 1600
…………………………………………………………………….
各位看官看到這裡,應該有很多話想說,不吐不快。
我也沒什麼看法,但意念我心裡放著。
接下來,來盤小菜,是特別製作。不知是不是D70 D200的比對首創就是。
將D200的原圖縮圖,把D200的1020萬像素的圖先縮成和D70的600萬像素一樣(3000×2008),和上一級距的D70 ISO值做100%截圖比對。採用的當然還是是原先的圖。
這是 D70 iso 400與D200 iso 800
這是 D70 iso 800與D200 iso 1600
故事就先到這裡。
個人對D200沒什麼特別的評價,需要比D70(s)更快意的操控與更好的畫質?就差不多一台VAIO的預算。
最後一張,D200所攝。
........................12/23/2005新增.......................
過了兩天,對這台相機的「高ISO雜訊消除」(High ISO NR)做了測試,拍攝地點在科博館植物園大溫室內,光線不太夠,光源也很錯綜複雜,算不好掌握的場景。
主要就是測安全快門不太夠的條件,以及看暗處的雜訊抑制在不同條件下的比對。
(光線略有變化,影子會飄,不過盡量以最一致的狀態來取得影像)
High ISO NR有OFF,LOW,NORMAL,與HIGH四個選項,之前所拍的,都是設在NORMAL,也是一般的情況之下,以下的比對圖,就是左圖開NORMAL,右圖開HIGH。
拍攝條件:白平衡AUTO,當ISO 200時F8 1/30,鏡頭一樣是60mm MICRO。
第一張是拍攝全景的狀態
後者則都是100%截圖,完全沒後製。



各位應該看得出來,在(含)ISO 400之前,開 “高”的選項是沒有意義的,而且反而喪失了細節,真的只有在ISO 800這樣的高ISO才能有真正的優勢(廢話)。
此段後記:
我覺得這功能,或許有人在看完之後覺得是雞肋,但我倒覺得應該還是很多人對這樣的功能有興趣。
就像有名的富士消費機 F10(與F11),ISO開到400還能有相當純淨的圖像,雖然很多人直指細節的流失,那又如何?我是覺得很好用。
但無論如何,如果覺得在處理圖形的部分(是指消除雜訊和保留細節的平衡上),沒把握做得更好的人,還是有一定的實用性。在需要運用ISO 400以上的場合,高ISO雜訊消除算是可以用。尤其是拍晚上活動的場景時,高ISO雜訊消除可以開到”高”的選項,我想稍微縮個圖,表現就很棒了。
再來一張室內所攝,做個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