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8+122006021100438,00.html
2006.02.11  工商時報 王中一/台北報導

數位相機大廠(DSC)佳能(2374)近期好事成雙,除了轉投資的精熙國際(2788-HK)昨(一○)日於香港主板掛牌第一天就暴漲外,該公司也宣布和某「國際大廠」合資於中國大陸設立光學鏡頭廠。由於雙方合資的公司名稱為「賓勝(廣州)」,因此市場盛傳合資伙伴乃日系光學鏡頭大廠賓得士(Pentax)。如此一來,佳能不僅可掌握鏡頭的來源、降低零組件成本,更可強化與日系客戶和合作伙伴的關係,對未來的營運助一臂之力。

佳能昨日公告指出,為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光學零件成本與彈性的優勢,藉以擴大爭取數位相機ODM及OEM的訂單,因此與國際大廠合資,透過第三地子公司Association共同投資註冊於香港的公司,取得該香港公司四○%的股權,再轉投資其大陸生產光學鏡頭的「賓勝(廣州)光機電有限公司」。

從去年開始,日、美的數位相機品牌大廠在成本考量下,相繼釋出大筆訂單給國內的代工廠,也讓國內代工廠的DSC產量為之暴增。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掌握關鍵零組件,國內的代工廠商也相繼投入光學鏡頭的垂直整合。龍頭老大普立爾數年前就已經投入生產,而亞光本身就是鏡頭起家,而華晶科已經和光學廠今國光學合資設廠,「DSC四大天王」當中唯一沒有鏡頭奧援的佳能,卻一舉爭取到賓得士,可說是跌破外界眼鏡。

當一台配備三倍光學變焦鏡頭的DSC,已無法滿足消費者,而必須加上「超薄」、「防手震」等功能後,鏡頭的重要性更加提升。但另一方面,光學變焦鏡頭的供應商卻是逆向減少,以日前宣布收掉影像部門的「科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來說,就是鏡頭大廠,換言之,若DSC廠無法掌握鏡頭來源,則未來要取得鏡頭的難度將是越來越高,甚至成為競爭力的強弱指標。

儘管佳能並未對外說明「國際大廠」的背景,不過市場從其名稱推估,就是日系鏡頭大廠賓得士。由於賓得士專注鏡頭領域已久,又是全球率先推出超薄鏡頭的廠商,擁有高階光學變焦鏡頭的專利,而賓得士又和日系的卡西歐(Casio)以及韓系的三星關係密切。因此,一般評估佳能此舉不僅可解決鏡頭來源的問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更可藉此爭取賓得士的訂單,並鞏固現有客戶卡西歐和三星的關係,可謂一舉多得。

在廣州合資?
希望將來佳能的鏡頭還是MIJ(日本製造)的!
此佳能非彼"Canon"....Canon一定挺後悔當初沒把佳能的中文商標權在台灣註冊.....
哦!謝謝說明,還以為人老眼花,看錯了!
那CANON的在台灣的中文名是甚麼啊?
這邊的佳能

是指http://www.abico.com.tw/

跟Canon不一樣的
Canon在台灣也是佳能,全名是 "台灣佳能資訊有限公司"
http://cmtw.canon.com.tw/ <= 幸虧台灣Canon有註冊到
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 "The Devil's Advocate" ~ John Milton
canon在台灣是註冊"台灣佳能"

現在是什麼牌子都能做相機了喔?= =
http://www.flickr.com/photos/easf
可是日本canon不是佳能的股東嗎?
我想他們之間應該還是有關係的

keelinlee wrote:
希望將來佳能的鏡頭還是MIJ(日本製造)的!


我想以後會是MBC
聽說之要是一些世界級的廠商
在大陸製造的商品之後所有東西都不是標示產地 Made In U.S.A 或 Made In Japan
或 Made in ......
大部分都改成Made by Canon 或 Made by ....
希望不要阿
此"佳能"非"Canon",中文全名是"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老板是台灣人
代理Canon的事務機器起家;
Canon的台灣廠叫做"台灣佳能股份有限公司",老板是日本人,不能上市,製造Canon的相機及鏡頭,
兩家完全沒有關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