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雖然眾口一致推崇 Manfrotto 產品, 但是雲台這東西畢竟還是會壞. 本來還是死撐著硬用. 後來發現放上長鏡頭會開始滑牙, 這可不是好現象! 所以趕緊聯絡 Bogen 郵購維修零件. 結果 Bogen 回覆傳動蝸桿缺料, 必須等一個半月由義大利原廠車製. 好吧, 反正都誤上賊船, 乾脆加買一顆有庫存的齒輪驅動總成. 看看等一個半月的零件與庫存舊貨有何差別. 先上圖, 稍後補上文字敘述.

中間這隻就是今天的主角, Manfrotto 405 Gear Head, 左邊這包就是包含驅動螺桿與扭力彈簧, 右下角三隻 "ProGrabit" 就是螺絲崩角打滑必備的退牙器 (左手螺旋擴孔鑽頭)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因為我隨手用英制內六角扳手去扳開螺絲, 不過 Manfrotto 事實上是用公制螺絲 (4 mm 內六角螺絲 ). 圖中鉛筆指著的這根螺絲鎖得超緊就把內六角扳圓打滑了. 只好又去 Home Depot 買了退牙器 (圖中左方的三支工具) 與整套的公制與英制內六角扳手.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裝上退牙器開使用退出打滑的螺絲. 由於一般螺絲是右手螺旋而退牙器是相反的左手螺旋, 鎖緊退牙器剛好可以把一般螺絲旋鬆.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卸下螺絲終於得以一窺內部結構. 其實就是鋁鑄件加工車出來的. 沒什麼特殊機構, 結構也很簡單.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手指用力把中央的齒輪頂出來 (其實應該扭轉右方手把放鬆離合器, 這樣取出齒輪就輕鬆多了)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齒輪終於退出來了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轉動手把就跟著轉動蝸輪, 蝸輪轉一圈齒輪走一齒, 所以才能達成精密微調的目的.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原來是離合器不夠緊, 黃銅蝸輪常在半離半合之下驅動, 蝸輪被磨圓之後重負下老是打滑.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磨損的黃銅蝸輪近照之一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磨損的黃銅蝸輪近照之二, 其實鋁質齒輪只磨損到1/3 ~ 1/4 象限, 轉 90 度換用沒磨損的部位就好了.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左下方這隻白色的就是等了兩個半月由義大利原廠製作的替換品.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替換品的全圖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問題是怎麼把磨損的黃銅蝸輪卸下, 根據蝸輪頂上的溝槽判斷應該是螺絲鎖緊的. 手邊沒這麼厚的螺絲起子, 只好用工具匕首的刀背權充螺絲起子 (其實匕首產生的力矩反而比螺絲起子大多了), 打滑了兩次差點把自己的手指頭削到 ... 還是轉不動/拆不下來.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反正都拆了一大半, 乾脆把最後的橡膠套筒慢慢用細刮刀頂開. 原來 Manfrotto 原廠用矽膠把橡膠套筒和底下的鋁質手把黏死. 難怪半天打不開橡膠套筒. 橡膠套筒退下之後謎底揭開 -- 原來鋁質手把和黃銅蝸輪之間藏著一隻 2mm 內六角螺絲鎖緊.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用 2 mm 的內六角扳手鬆開固定黃銅蝸輪的螺絲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完全退出固定的螺絲 (其實轉鬆四五圈就可以)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 黃銅蝸輪終於可以用刀背轉下來了.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這就是公制 (右半部) 與英制 (左半部) 內六角扳手的近照. 這次大修用到 4 mm, 3 mm 與 2 mm 三隻公制內六角扳手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黃銅蝸輪與右方黑色的鋁質手把完全分離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但是要換上底下新的白色蝸輪之前還要把, 黃銅蝸輪滑出灰色的鋁質滑套. 如果 gear head 沒遭受過重摔撞擊 (黃銅蝸輪還是直的) 把黃銅蝸輪滑出灰色的鋁質滑套自然毫無問題. 但是假設gear head 曾經被摔過 (黃銅蝸輪的長桿被撞歪了) 要退出鋁質滑套是幾乎不可能. 只能買整隻手把/驅動總總成來更換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換零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細節, 像是減低磨耗的塑膠墊圈就不能忽略. 用久的時候這些修理的細節都會浮現出來. 所以我還是喜歡自己處理細節.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塑膠墊圈移到新的白鐵蝸輪 (似乎是黃銅鍍鉻, 忘了確認)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新舊蝸輪再對比一下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舊蝸輪收進包裝袋留念, 等了兩個多月的原廠零件.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蝸輪裝回之前先上一點潤滑脂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灰色套筒和黑色手把結合之前, 注意一下它們的偏心結構. 這兩者之間的正確結合位置只有一個.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結合完成之圖一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結合完成之圖二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把新的白鐵蝸輪鎖進黑色手把 (不要鎖太緊免得轉不動)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把固定白鐵蝸輪的 2 mm 內六角螺絲鎖緊 (沒鎖緊就會把螺紋打滑, 一切修理又得重來)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翻新修好的手把總成 (右方) 與庫存的手把總成 (左方) , 蝸輪的顏色不同.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手把總成裝上離合器的扭力彈簧 (其實這是錯誤的安裝順序) 用 3 mm 內六角螺絲鎖在扭力彈簧的塑膠C型環的開口 (還是錯誤的安裝順序)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正確的安裝順序是把扭力彈簧裝進外殼. 先利用外殼上的小孔固定扭力彈簧的凸起端, 再把塑膠C型環的小孔放在扭力彈簧的第二凸起端. 然後就把剛剛翻修的手把總成鎖入外殼.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在這個位置手把總成鎖入外殼4/5而已, 不過 3 mm 內六角螺絲剛好對準傳遞扭力的塑膠C型環開口. 把 3 mm 內六角螺絲鎖入C型環開口內 (轉到底). 確定扭力確實傳遞到手把.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裝回中央齒輪之前先把手把總成的白鐵蝸輪扭到離開中央齒輪的位置, 再把中央齒輪滑入外殼. 此時中央齒輪與白鐵蝸輪會被扭力彈簧夾緊而結合.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最後把中央的 4 mm 內六角螺絲鎖緊就完成了.
Manfrotto 405 Gearhead 大修記

注意 405 有 X, Y, Z 三軸, 上述步驟僅更換 X 軸傳動蝸輪, Y, Z 二軸亦須依此要領更新. 修完也耗掉幾乎整個星期六的早上了, 這也算是 3D 立體拼圖遊戲吧!
文章關鍵字
這種內部零件是可以自己買到更換?!
不是送代理商去處理喔?!
不過內部看似簡單卻也很精密,這算是消耗性零件嗎?
大大這是買材料自己回來diy嗎?
連菜刀都用出場了
超有"馬蓋先"的feel
夢幻逸品它不一定貴 大多數人經過它卻沒發現它 應該是它有他一定的價格 正常人也不會想去買它 質感須要時間打造 一定金額才能換取時間的付出
丹尼 wrote:
這種內部零件是可以自己買到更換?!
不是送代理商去處理喔?!
不過內部看似簡單卻也很精密,這算是消耗性零件嗎?

美國人工不便宜, 自己 DIY 一是省錢二是學習.
陸柒壹 wrote:
大大這是買材料自己回來diy嗎? 連菜刀都用出場了
超有"馬蓋先"的feel

那隻是鋸刃工具刀 (沒藍波刀那麼厚) 用這隻切菜剁肉會有機油味! Manfrotto 都是開放腳架雲台的零件圖 (3D 爆炸圖) 並標明料號, 方便使用者自行訂購. 修理還是要靠感覺, 當然在沒手冊帶領的狀況下只能多練習, 多用心體會.
真是佩服,台灣廠商也能夠如此透明化跟進就好囉!
不怕看跟比較,構造圖直接亮出來,零件也直接販售,
看似簡單的零件,卻蘊藏著精密的工藝,看著這些零件,有種說不出的迷人

感謝你的分享,奉上分數!
bmw520i wrote:
是佩服,台灣廠商也能夠如此透明化跟進就好囉!
不怕看跟比較,構造圖直接亮出來,零件也直接販售,
看似簡單的零件,卻蘊藏著精密的工藝,看著這些零件,有種說不出的迷人

感謝你的分享,奉上分數!

謝謝您的加分, 其實越是有實力的廠商反而更會鼓勵使用者打開來看看內部結構. 要是打開一看 -- [做工精緻/用料實在] 這對廠商反而是無價的宣傳. (e.g. HP 教過的 5890 GC-MS 基本拆機維修保養, 拆到四極柱質譜儀的時候才由原廠技師處得知 -- 那四根電極居然是用整根藍寶石/剛玉做的, 頓時渾身冒冷汗就怕手滑摔碎. 即使學會也還是花錢請 HP 原廠技師處理.)

反過來看, 我也拆過別家的雲台. 像是 Amvona Dynatran Pro (掛美國牌的大陸製品), Velbon, Fancier (大陸製品). 打開一比較之下結果就很明顯. Velbon PHD-51 這隻是很精緻, 但是鋁質手把的強度就不行 (一摔就撞歪), 而且還無法網上郵購零件維修. Amvona Dynatran Pro 的外表有 80% 的神似, 但是工件內部加工精密度就差遠了. Fancier ... 嗯, 連基本機構設計都有些問題, 機構設計師自己大概沒把自己設計的產品拿來實測過. 其實把一個東西設計得很精簡易修又難壞, 這才是機構設計功力之所在.

當然 Manfrotto 也有很陽春的輕便型雲台, 不過這要等到損壞維修時才能與大家分享.

[Order Manfrotto Spare Parts]

簡中版在此 [首页> 售后服务> Spare Parts (維修零件) ]
在請問一下,文中提到退牙器是什麼呢?

球形雲台調整鬆緊的那根桿子是否會因為長時間使用而磨損,導致無法有效鎖緊球台?跟你文中提到更換的零件是相同東西嗎?
bmw520i wrote:

在請問一下,文中提到退牙器是什麼呢?

球形雲台調整鬆緊的那根桿子是否會因為長時間使用而磨損,導致無法有效鎖緊球台?跟你文中提到更換的零件是相同東西嗎?

大口徑 (10 mm ~ 25 mm) 退牙器近照可以參考這一篇的第二張照片, 拆雲台只用到小口徑 (2.5 mm ~ 5 mm) 退牙器. 很抱歉隨手拿了 50 mm f/1.4 這隻拍了一堆淺景深的模糊照片. 晚上回家之後, 我再貼上特別去 Lowe's, Home Depot 找來的小口徑退牙器詳細照片.

調整球形雲台鬆緊通常是用黃銅螺絲去推緊鋁鎂合金煞車塊, 而鋁鎂合金煞車塊通常大到不會在正常使用下完全磨損. 頂多就是多轉 1/4~1/2 圈才能鎖緊.

Manfrotto 468MGRC3 3D 爆炸圖, 會逐漸磨損的煞車塊似乎是 R468,37 這個圈狀零件. 而夾住空心球的 R468,79 也是會逐漸磨損, 但是只要旋緊一點 R468,70 與 R468,80 這兩個零件就應該可以克服.
http://www.manfrotto.com/webdav/site/manfrotto/shared/manfrotto_nord/pdf/4/468MGRC3_20050616.pdf

大口徑退牙器近照 (第二張照片)
E36活體更換自排油~

http://tw.myblog.yahoo.com/jw!_7SaRWCRBxFs2jQszDp_/article?mid=7244&prev=7255&l=a&fid=5

又一次的螺絲退不出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8&t=941717

[求救]齒輪油洩油螺絲斷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258557&last=2132231

螺絲滑牙了,請問還有救嗎?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8&t=859878&p=1

原廠有夠屌-超越200牛頓米的火星塞
http://tw.myblog.yahoo.com/jw!_7SaRWCRBxFs2jQszDp_/article?mid=17672

不同的退牙器, 注意螺距 (纏度) 差異

左邊是鑽頭右邊是退牙器, 注意螺旋方向剛好相反

退牙器與鑽頭的合照 (螺絲鎖死, 螺絲頭必須用鑽頭挖孔之後方能打入退牙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