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選擇雲台的焦點都會集中於是選擇三維雲台?還是選擇球形雲台?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三維和球形雲台的各自特點,以及他們不同的適用範圍。
很多人會簡單的概括為:三維精確穩定、球臺方便快捷——不完全對,也不完全錯!
從便攜性來說,三維雲台因為多了三根長長的調節手柄(極少數沒有長手柄),所以在便攜性上遠不如球臺方便;
再看穩定性,在主流市場裏,最穩固的雲台應該還是屬於三維雲台的。你看那些用重型技術相機的,8、10KG及以上的,基本都在使用三維雲台或者是二維雲台;使用400/2.8或者600/4大炮拍體育或拍鳥的,偶爾有使用球臺的,但是更多的應該是在使用特殊的懸臂雲台,這個暫時不再本文的探討範圍內。以上比的是最穩固的雲台。但是對於大多數攝友來說,遠沒有達到那麼高的承載要求,一般大家使用135系統,相機加上鏡頭的總重應該都在3KG以內,那麼對於這個重量範圍內的需求,三維和球臺哪個更穩固呢?俺實物對比過市面上主流的多款三維和球形雲台,在同等雲台自重的前提下,如果單純比較極限鎖緊力的話,應該是球形雲台占優。簡單來說,由於結構的原因,球形雲台可以在較小的體積和自重的情況下,提供更大的鎖緊力。所以大家廣為傳播的“三維雲台更穩定”只適用於大型設備和特殊用途,對於135的主流市場來說,應該是球形雲台更穩定。但是這裏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家在選購雲台的時候,往往過分看中極限鎖引力,把雲台鎖緊後用很大很大的力量去扳動雲台,看它可以抵擋多大的外在力量。這個現象很常見,而且更多的是出現在選購球形雲台的時候,如果你對一隻三維雲台這樣搞,店家一定會斷然喝止的,因為這對雲台的內部結構是有害的。所以球形雲台往往都接受過極限檢驗,而三維雲台一般都能逃過此劫——這也可能是造成誤會的原因之一。一隻雲台要有足夠的鎖緊力,但是極限鎖緊力並不等同於穩定性
接著看調整的精確度:一隻能夠精確定位的雲台才是好雲台。什麼叫“定位”,其實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能夠準確的調整到你需要的那個位置,二是在鎖定雲台後依然準確的保持在那個位置。主流市場裏定最精確的雲台都是齒輪傳動的三維雲台,常見的是曼富圖的4系列(410、405、400),更奢侈的是阿卡的C-1(¥15000,俺做過專門介紹的)。上訴都屬於高價高檔產品,下面主要還是談談一般的主流產品。談定位,其實可以分成水平面定位和俯仰+搖擺面定位兩塊來說。三維和球形雲台的水平面定位功能基本上是類似的,都是通過一個水平面的圓盤來獲得360度的旋轉,然後通過圓周夾緊,或盤側單點頂緊的方式鎖定。以前一些較簡單的球形雲台,沒有單獨的水準旋轉底座,所以也誤導了不少攝友,形成了“球形雲台不能水準旋轉、不利於拍攝接片”的錯誤印象。其實,目前的市場上,1500多元以上的球形雲台,基本上都有獨立的水準旋轉底座。但是如果你要再垂直方向上接片,那麼三維雲台具有優勢,你可以把搖擺方向調整到水準,然後指移動俯仰方向,而且還可以參照刻度,獲得很好的接片效果。再看俯仰+搖擺面的調整,這正是三維和球形在使用上的最大區別。三維雲台是各通過一個手柄,圍繞交叉方向的兩個節點來分別調整俯仰方向和搖擺方向,兩個方向單獨調整,彼此不受干擾。而球形雲台的調整方式是整個圓周的,球體可以在整個圓周範圍內做360度的任意偏轉,然後通過鎖緊扭來鎖定球體。鎖定時的偏移是三維雲台和球形雲台都不可避免的問題。可能是結構原因,也可能是加工精度問題,除了幾款齒輪傳動雲台之外,其他所有雲台都會有鎖定偏移的想像,不過越高檔的雲台,這個偏移量一般會較小。三維雲台相對於球臺,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定位可恢復。很多三維雲台的三個調節軸點,都畫有刻度,如果三腳架位置沒有移動,那麼只要你記住前一次調整的三個刻度指示,那麼你就可以輕鬆的恢復到前一個位置。而這點對於球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再來談談“點頭”問題,大家經常談到點頭問題,就是在調整到位,完成構圖之後,鎖定雲台,會發現取景器裏的畫面會有細微的下沉(偶爾也會有上抬)。點頭問題,再使用長焦或微距時,尤其明顯。造成點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結構的缺陷,或者加工精度的不足,造成的雲台本身的鎖定偏移。這個前面說了,對於三維雲台和球形雲台來說,都是存在的,並不見得三維的就比球形的問題小些。還有一個大家會忽略的造成點頭問題的因素,就是使用方法的問題。首先要清楚,相機機身和鏡頭都不是鐵坨坨,都會有空隙和變形,尤其是相機上的鏡頭介面處,以及鏡頭本身,都會有空餘量和變形,還有就是快裝板與機身或鏡頭底座的接合,也是有空餘量的。如果在你鎖定球臺的過程前後,施加到機身和鏡頭上的力量發生了變化,那麼都可能出現點頭現象。三維雲台是通過三根手柄來調節,所以一般手不會直接施力到機身和鏡頭上,也就不會造成機身和鏡頭的變形和空隙變化,在鎖定時,一般只會發生雲台自身原因的鎖定偏移。而球形雲台就不同了,一般使用時,如果快裝板是安裝與機身底部,那麼左手是托著鏡頭的,右手是握住機身並且向下用力,這樣在鏡頭介面處就受到一上一下兩個力,當你調整到位時,必然有一隻手會離開鏡頭或機身,這樣受力情況就發生變化了。如果是諸如XGP、XB之類的帶腳架座的鏡頭,快裝板是安裝於腳架座上,也是會有一個向上和向下的力施加到機器上。如果大家沒有注意到鎖定前後,機身和鏡頭上的施力情況發生了變化,就會看到更大的鎖定偏移,而這其中相當一部分偏移量並不是雲台原因造成的。要消減非雲台自身原因的鎖定偏移,就是要儘量減少鎖定前後,機身和鏡頭上的受力變化。還有就是快裝板,一些快裝板表面覆有橡膠墊或者軟木墊,其實這對於穩定性都是有害的。我們觀察最頂級的雲臺上的快裝板,都是光禿禿的金屬表面,這樣才能與機身底部接合到最緊,沒有空隙。只要有空隙和彈性的存在,都會對穩定性造成破壞。
再談談維護性,三維雲台的結構一般都外露而且簡單,如果受到水、沙塵的影響,比較容易清潔。球形雲台一般是一個密閉的結構,如果有水或沙塵進入裏面,用戶比較難以自行清潔,而且會對內部結構造成破壞,從而影響正常使用。當然也有一些機構比較簡單的球形雲台,用戶可以自行拆解清潔。但是往往結構越複雜的球臺,才能提供更好的手感和鎖緊力,所以在使用一些機構精密的球形雲台時,要注意防水防沙。
三維雲台和球形雲台的各自適用性如何呢?俺的觀點是,對於一般的135系統,建議使用球形雲台。尤其是對於XGP、XB這樣的中長焦大光圈鏡頭,很多的拍攝情況並不需要鎖定雲台,只是需要提供一個阻尼適中的支撐,然後在移動中完成拍攝。對於微距或者靜物拍攝,如果要求較高,建議使用曼富圖410、405等齒輪傳動的三維雲台;如果是328、428、640等大炮,建議使用大型精密球臺,或攝像兩維雲台,以及專業懸臂雲台;對於120系統和輕型4*5系統,選擇三維或者球臺都可以;對於重型4*5和8*10以上的大型技術類相機,建議使用大型三維雲台,最好是仙娜、林好夫和RIES的專用雲台;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信大家看了以上文章對三維、球型雲台都有了一定的瞭解。衷心希望天下攝友都擁有一款滿意的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