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探討如何選購三腳架;而且本文著重于攝影發燒友對於三腳架的選擇,家用DV和DC適用的三腳架不在本文討論。
簡單來講,選購三腳架要注意五個方面的因素:價格、穩定性、高度、便攜性和功能。把這5個因素搞清楚了,三腳架的選擇基本就有了方向。
首先是價格,把預算先框一下,明確自己準備花多少錢,備選的品牌和型號基本就縮小範圍了,然後買你能買得起的最好的那一款。對於發燒友而言,一般的預算範圍是:¥1500以下;¥1500-¥4000;¥4000-¥6500;¥6500-¥10000;¥10000-¥15000;¥15000-¥20000;¥20000以上。框定了價格區間,基本上品牌和材質就差不離了。一般來說,¥4000以下不要考慮進口品牌;¥5000以下別考慮碳纖維的;¥15000以下別考慮捷信的;¥20000以上直接奔捷信去吧。還有一點建議是,三腳架+雲台的投入應該占到你的相機+鏡頭總投入的10%-15%,即5萬元的相機+鏡頭,至少應該花¥5000來買三腳架和雲台;20萬元的高檔裝備,至少應該花¥25000在支撐系統上。
第二個因素是穩定性。穩定性其實第一位的,如果不是為了穩定,何苦花錢費力去整個三腳架啊!一般來說,各個品牌的三腳架都分為大中小幾個號兒。以捷信為例,從小到大分為0#、1#、2#、3#、4#和5#,大小號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腳架三條腿的管徑的不同,和整體高度的不同,正常情況下,號兒越大,管徑就越大,高度也越高,穩定性也越強。根據捷信的官方推薦意見,結合攝友的實際使用體會,0#三腳架適合於較輕便的單反(如D40X套機)、旁軸相機等;1#三腳架適用于普通單反相機,200mm以下,總重不大於2KG的情況;2#三腳架適用于135專業單反相機,300mm以下;輕型120相機;總重不大於3.5KG;3#三腳架適用專業單反相機,300/2.8鏡頭;或者較重型的120相機;雙軌4×5相機;總重5KG以下;;4#三腳架適用於400/2.8、500/4大炮;8×10相機;總重7KG以下;5#三腳架適用於600/4大炮;重型技術相機以及超大畫幅相機;總重10KG以下。然而其他品牌並非全是按照捷信這樣來排號兒的怎麼辦呢?那就看三腳架的最大管徑:0#=22mm;1#= 25mm;2#= 28mm;3#= 32mm;4#=36mm;5#= 39mm;
另外還要注意的幾個參數是:1、節數:一般的三腳架分為3節和4節;少數針對戶外旅遊特別強調便攜性的型號會整出5節來;一般的觀念是,節數越多,穩定性越差;2、最細管徑:因為各品牌三腳架的管徑級差是不一樣的,所以即使最大管徑一樣,節數也一樣,可能最細管徑也有不同;末節越細,穩定性越差;3、腳管壁厚:一般的壁厚是1.5mm、1.2mm、1.0mm。同樣材質情況下,管壁越厚,穩定性越強;4、鎖扣形式的區別:現在一般分為套管和扳扣的鎖緊方式。一般來說,套管的鎖緊力更大,穩定性更好,耐久性也更好。套管越長,穩定性也越強;5、材質:一般的材質是碳纖維和鋁合金,還有少量火山石。同一品牌之中,碳纖維和鋁合金的穩定性應該是很接近的;火山石的由於材料和結構原因,穩定性稍差;
第三個要談的因素是高度:對於一支三腳架而言,有三個高度指標,不升中軸的最大高度、升中軸的最大高度和趴下去的最低高度。1、首先我們要關注不升中軸的最大高度,這也是我們常用的工作高度。一般來說,如果是採用眼平取景的話(絕大多數人都是眼平取景),這一高度要=你的身高-10cm(雲台的高度)-10cm(機身底部到取景器的距離)-15cm(你的眼睛到頭頂的距離),然後再考慮到你不可能是雙腿併攏筆直站立,再-5cm——所以一個適合的三腳架不升中軸的最大高度應該=身高-35(或40)cm為宜。而對於腰平取景(哈蘇等120相機)而言,不升中軸的最大高度應該=身高-60cm為宜。2、升中軸的最大高度即是這個三腳架能達到的最大高度,極端情況下有用;3、最低高度,在拍攝低腳 度和微距等題材是很有用,當然是越低越好。這一高度往往受制於中軸的長度,所以某些三腳架的中軸是兩截的,可以擰下一截以縮短高度;有些三腳架可以更換短中軸(一般另購)以降度高度。
第四個因素是便攜性:其實這個因素跟價格和穩定性同樣重要!太貴了,買不起;不穩的還不如不用;太大太重沒辦法背出去的,也只能丟在家裏當擺設。如果你有車有助理有跟班兒,你盡可以買最大最重最穩定的三腳架;如果你還得親自背,那麼請權衡一下你的體力極限。影響便攜性的指標主要有兩個,收合長度和重量。1、收合長度可能比重要更要緊些,一個過長的三腳架會很難攜帶,攝影包外邊也不好掛,也容易東磕西碰的,上飛機會要求辦托運。一般的三腳架的收合長度在50-60cm之間,如果再加上雲台的高度,攜帶長度就達到了60-70cm;一般來說,三節的要比4節的長8cm左右。前面也說了,節數越少越穩定,所以這是很多發燒友在選擇3節還是4節的時候要撓頭的原因——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啊。目前市面上有少數採用反折設計的旅遊型三腳架,增加了節數(達到4節或5節),把雲台高度隱藏在腳管之間,稍稍降低三腳架的最大高度,從而可以把整體(含雲台)收合長度控制在40cm以內。當然跟傳統三腳架相比,穩定性稍遜,但是便攜性提高很多,這也將是今後的一個熱點。2、重量,當然越重越難帶啊。碳纖維會比鋁合金的輕20%-30%,但是價格要貴一倍多;過輕的自重也可能是減小腳管直徑和壁厚的結果,這對穩定性也是不利的;中軸底部的掛鈎可以加大三腳架的自重,但是實在太細太輕的三腳架,哪怕掛100斤大米在底下,也是不穩的。
最後一個因素是功能。三腳架的功能,無外乎以下幾點:1、中軸橫置或偏轉。這個功能對於拍攝微距或翻拍比較有用。全方位偏轉比簡單的橫置要猛。2、中軸倒裝的功能很簡單,基本上大家都有;3、絞齒中軸:比快速中軸要精確要穩定。4、腳釘:有固定橡膠釘;兩用腳釘;可更換型金屬腳釘,這對於適應不同地面條件有幫助。5、某些三腳架可以拆出一條腿來當獨腳架,這個功能很有趣兒;6、某些三腳架的雲台快拆板可以更換,可換為無中軸承載板或絞齒中軸。
見仁見智,衷心希望攝友們能選一款滿意的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