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裡檢視網頁

自從單眼相機有了錄影功能後,各式銘鏡高超優越的解像能力再次得到解放,
讓動態影像工作者,找到了創作的活水泉源,
辛勤耕耘戲劇藝術的職人,得到肥沃的土壤。

同樣地,為滿足創作者對於神兵利器的渴望,
單眼錄影的相關配件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接連上市,短軌道就是其中之一。



運鏡,每個動態攝影師必修的課程。
透過不同的運鏡方式,讓畫面更精準傳遞影片想要表達的意涵或情緒,
快速、緩慢、轉換、興奮、安詳、不安、急躁、衝擊或安撫等,
有經驗的創作者就會將其系統化的歸納。

得到了短軌道,你擁有一項新的運鏡手法,豐富影片的畫面,提升了作品的質感。
短軌道帶來的價值,肯定遠遠超過短軌道本身的價格。

短軌道應該搭配什麼樣的機身與鏡頭??
使用短軌道所拍攝出來畫面是橫向的左右位移或是縱向的前後位移,
所以鏡頭與機身能夠提供較窄的視角,就能加大畫面位移的效果,答案已呼之欲出!!
非全幅機加長鏡頭,就是搭配短軌道的最佳設定!!



機身,我選擇 Canon 60D,原因是操作方式承襲了5DII,
並有翻轉LCD螢幕,價格比7D便宜。
長鏡頭,Canon EF 70-200mm F2.8L 與 Sigma 105mm F2.8 DG MACRO
使用非全幅機的好處就是以上的鏡頭,焦段立刻升級成 112-360mm 與 168mm
有了非全幅機身與長鏡頭,你還需非常穩定的腳架,與操作方便的雲台,
以下就是我搭配的腳架與雲台 。



實際操作時,並不是隨心所欲的推拉雲台,就會得到你想要的畫面。
拍攝前確認構圖外,你還要注意雲台位移的速度與維持雲台位移時的穩定度。
位移速度必須反覆練習,不能忽快忽慢,通常要維持一定的速律。
維持雲台穩定度,需要靠經驗與技巧,就我來說,我在移動雲台時,手指接觸軌道,
產生摩擦力,如此能減少雲台位移時產生的振動,也讓我更能掌控位移的速度。
市面上有能夠自動位移的電動軌道與手動皮帶傳動的軌道,我很懷疑他們的制振效果,
畢竟滑輪在接觸軌道時所產生的振動,在長焦段窄視角特寫畫面時會抖動的特別厲害。



至今我仍樂此不疲的反覆練習並嚐試各種不同的運鏡技巧,
自從單眼相機的能力被解放之後,影像的紀錄可以不再是一幀幀靜態的畫面,
而是一部部曲折動人的故事。這是屬於攝影人的幸福世代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