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vachips wrote:最近購入了eos m...(恕刪) 以36mmx24mm的全片幅來舉例。假設是裝1:1放大率的微距鏡(也就是1.0x)。今天有一矩形的平面物件長寬是36mmx24mm,那鏡頭的最大放大率(一般都是最近對焦,或最望遠端的最近對焦)可以把這片36mmx24mm的矩形物件完全填滿感光元件所可以顯現出的成像。其他0.25x就是1:4放大率,整個顯像畫面約佔滿1/4的大小。0.21x就是約1:5再大一點點的放大率,整個顯像畫面約佔滿1/5再大一點點的大小。至於EOS M 的感光元件大小不同,照感光元件規格來看約 22.3x 14.9mm,那就是換成22.3x 14.9mm平面大小的物件來依此類推。
路過的刺客 wrote:其他0.25x就是1:4放大率,整個顯像畫面約佔滿1/4的大小。0.21x就是約1:5再大一點點的放大率,整個顯像畫面約佔滿1/5再大一點點的大小。 您是不是再確認一下以上(畫面面積)說法?我的認知是以對角線長度(長寬也可以)來計算的
guavachips wrote:看到了EF-M 18-55mm 的最大放大率是0.25XEF-M 22mm 的最大放大率是0.21X看了老半天還是不懂意思 簡單說就是你所拍攝的物體 , 在感光元件上可成像的大小0.25X 代表 ... 假設你拍一個 1cm 的東西 , 它在感光元件上的最大成像尺寸是 0.25cm放大倍率越高 , 你所得到的目標物的原始影像比例越大 , 細節也越多同焦段下 , 放大倍率越高的鏡頭 , 最短對焦距離相對越短只是不同焦段時 , 因為視角的關係拍出來畫面的感受度就不一樣但基本放大倍率可以解讀做一顆鏡頭的 近攝/特寫 能力你舉例的 18-55 0.25X 跟 22 0.21X18-55 拍特寫能力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