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四海為家的商業廣告/活動攝影師,常常在不同的國度拍攝不同型態的攝影工作。 例如大型巨蛋的萬人演唱會,讓人血脈噴張的拉力賽車,光鮮亮麗的時裝周,與有趣有創意的商業 廣告,電影劇照或是海外浪漫的婚禮婚紗等等。 由於熱愛攝影又熱愛戶外運動,在工作之餘總是喜歡在不同的國家細細的深入當地風俗民情,發 掘許多發人省思與感人的故事,我叫 Tony Lee 峰, 李安峰。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由於長期旅居加拿大的我,很自然的愛上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喜愛戶外攝影,常常攜帶攝影器材首選一定是雙肩背包。 任何一款雙肩背包對攝影師來說都有一個共同的致命傷。每當我們想要更換鏡頭時,我們總是要把背包放下,才可能從背包裡取出適合的鏡頭,鏡頭更換完畢,再次背上背包。
大自然多變,常常突然需要廣角鏡頭可是走在山路上,有時拐了一個彎看到了野生動物,曾經何時因為來不及放下背包更換長鏡頭而錯失了拍攝的良機。
我曾經絞盡腦汁自行為登山包做了許多的改裝。 把平時工作用的攝影腰帶與鏡頭套扣在登山背包上,方便隨時更換鏡頭,不放過任何拍攝的機會。
為了作品,我們犧牲了舒適,在長途跋涉的情況下,是一種折磨與不方便。
在2015年由於機緣下,我開始了遠赴喜馬拉雅山拍攝巴人的故事。

從台灣出發前2個月除了密集的訓練體能外,讓我最苦惱的就是設計我所要帶上的裝備。看著計劃好的路線行程,這是在高海拔徒步大約450公里多,近40余天的攝影計劃。 每一克重量都必須細細考量。 什麼是必須品,什麼可以再更輕量化,自然攝影器材的取捨自然讓我猶豫不決。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當我正在苦惱應該帶上哪一個登山背包時, 很感恩 Thinktank Photo/ Mindshift 設計了 Roation 180 Pro這款包包。一拿到背包馬上就愛上了這個背包的設計概念與以下重點。

1.基本上是一個登山攝影包分上下兩層。 下層是一個腰包。這個腰包在不用卸下背包的情況下,使用者可以直接打開用磁力扣,抽出腰包,打開拉鍊直接拿出需要的攝影器材。
腰包也可以拆卸,獨立使用。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當你進入室內狹小的空間時,或是在定點拍攝時可以只帶上必要的器材。這時獨立使用腰包的功能就大大的提升拍攝效率。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腰包的收納空間對於專業攝影師也是足夠的!圖中有 Nikon70-200VR, Nikon 24-70,Nikon 20mmF1.8G, Nikon 50mm F1.8D,Nikon T-C17EII, Nikon FT1, Nikon SB-900, Nikon Su-800, Nikon 1 J5.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2.背包上層採用背部開啟的方式,只要腰帶扣好使用者基本上是不需要卸下包包就可以使用上層內部空間。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3.包包在2邊肩帶上均有吊掛專用的loop 方便使用者吊掛相機及腳架。當使用一邊肩帶吊掛腳架一邊吊掛相機時,包包的左側方還有一條彈性繩可以固定腳架的另一端。我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設計,這樣就可以迅速的使用與收納腳架,不必再卸下背包才可以卸下腳架了! 另外這個設計也讓我意外發現也可以如法炮製安全的吊掛登山仗喔。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4.包包本身是用了正規登山包常見的防潑水耐磨抗撕裂材質,包包外有許多可以綁掛的地方。像睡袋,帳篷外套等等。在喜馬拉雅山上,所有電子器材都靠我們帶的40w enerpad 太陽能衝電板沿途充電,如下圖,正吊掛著不同尺寸的太陽能板。使用者只要多帶上繩索與登山扣環,這個背包就像一個正規的登山包可以吊掛許多器材在包包外面。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5.在側面的口袋也是登山包常見的彈性布料。 方便放置1公升Nalgene寬口水壺+一個900mm保溫水瓶。
6.包包底部也有Ice Axe Loop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7.登山者一般都以洋蔥式的穿衣方式(layering) 背包前面有一個超級大的口袋,方便於放置一件羽絨背心+一件Gortex外套+相機雨衣+包包本身配置的防雨罩。喜愛登山的朋友應該可以體會到這個口袋的便利性,登山時每個人會依照自己的節奏爬山,難免走走停停身體忽冷忽熱。尤其是停下來拍照時,最好馬上穿上適當的外套擋風。在高海拔多變的氣候下,更不容許感冒,這個口袋真的讓我收放自如我的外套。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不過這一路上我有找到幾個小小的缺點,除此之外這是一個完美的戶外攝影包。
1.包包的重量. Rotation 180 Pro的淨重是2.5公斤,容量為38公升。一般50公升的登山背包大約為 1.5公斤。 其實當你把包包背起來時,Rotation 180Pro 真的是非常的舒適! 也許是肩帶與整個包包背部的記憶泡綿的關係吧。
2.在包包的底部,應該要補強一下(小小的調整)讓它在長時間使用後不會變形,微微往上彎曲。 當包包底部微微向上彎曲時,當我們取出腰包後,要收納的時候會卡住。
3.希望再做的更大一些,差不多60公升左右。
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實戰使用心得

我分別在2年內走完了2趟聖母峰基地營環繞路線。歷經了尼泊爾的雨季也體驗到了旱季,在聖母峰基地營住了7宿。從海拔2000多的山林走到5600多的高山。上上下下途中經歷了日曬雨淋,狂風暴雪。 Mindshift Rotation 180 Pro在經過大自然的摧殘下,與我每天不下50次的換取鏡頭使用頻率下。 還是完好如初真的非常的耐用。
這一路上這個包包帶來的便利性真的是每位攝影師,旅行者夢寐以求的。 還記得在聖母峰基地營當我分享這個包包給當地的雪巴人冰瀑醫生時,他們認為這樣的設計對他們爬山開路的安全性會大大的提升。
希望未來Mindshift 可以推出更大又更輕量化的 Rotation 產品。 現在不管是登山還是旅行Rotation 180 professional 真的是我首選的攝影背包。

PS:雪巴人攝影計畫希望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可以成功的推出攝影個展。裡面有很豐富且不為人知的雪巴無名英雄的故事與許多得來不易的照片。希望大家可以更了解雪巴人-雪巴人絕對不只是登山。 也請關注攝影計畫的FB喔 謝謝各位。

www.facebook.com/hoyshersherpa
推一個

小弟曾擁有這些相機後背包,只留下畫底線的4個
Lowepro: Flipside Sport 10L & 15L, Photo Hatchback 22L
Tamrac:5788 Evolution 8
Kata: UL222 Bumblebee
Mindshift: panorama, Professional
F-Stop: Loka, Lotus, Tilopa
留下的背包有幾個共同點:都是運動背包+相機包、都能背開、容量都超過30L
其中Mindshift Professional功能性跟舒適度是最好的
但是太貴、太重(原廠數據2.5kg只是背包+腰包,全配還會更重),而且外型醜了點
F-Stop的背包功能性沒那麼好,但Mindshift Professional的缺點它都沒有,算是互補吧!

底下是一點經驗分享

大多數相機背包設計上有個問題,過分講求保護性而忽略了背負的舒適性
會買後背包無非是容量大能裝較多裝備,20L可塞下旗艦單眼機身+大三元鏡頭+腳架
裝入那些裝備總重量往往超過6、7kg,對一般相機背包而言是過載的,不適合長時間背負
所以買相機背包最好選擇比預期大一點,大點的包有相對好的揹負能力,少裝點東西又更舒適

多數相機包還有一個問題,只有放相機配件的空間,額外空間很少
帶相機背包出門還要再帶隨身包不是很麻煩嗎?
相機包內袋可以隨意變換則空間問題就能輕易解決(這是F-Stop背包最大的優點)

另外相機包普遍缺乏舒適的背負系統,大部分沒有腰帶或是腰帶僅固定背包之用
實際上主要支撐背包重量的不是背帶而是腰帶,只有背帶支撐重量容易肩膀痠痛
有了支撐重量的腰帶則背包要背開就容易多了,藉由腰帶支撐可把背包轉到前方
背包背開有幾個好處,防盜+不用放下背包就能拿背包裡的東西+大開口方便拿裝備
前開的背包背上身很容易從後方被小偷打開,而且要放下背包才能拿裡面的東西
又因為是前開,背包靠身體的這側放地上,地上如果是髒的則背上背包衣服也會是髒的
上開的背包雖不易遭竊但也得放下背包才能拿裡面的東西(底部放地上,衣服不會髒)
側開拿裝備不用放下背包,但開口不大,拿裝備的選擇性不好
除非背包裝了很多東西、重量可觀,不然背開的方式優點遠大於缺點
Thanks for sharing ........ 151515151515
謝謝大大的分享,內容十分有趣,
自己亦喜愛登山活動,而聖母峰亦是心目中遙不可及的聖地,
希望他日家庭、身心、工作… 俱備時走一趟。
非常贊同你的看法!

我也覺得後背開啟很好用~ 尤其是不會把衣服弄髒
也很認同背包重量都在腰上:)

Rotation 180真的是貴了一點 可是我覺得他真的非常的耐用且實用。 有太多的暗藏空間讓我可以分別放旅行時的重要文件等等。
也不必害怕旅行時被扒手割包包等等。

重量的部份真的 背起來時感覺不大~它真的很舒適:)
謝謝你~

聖母峰也是我夢寐以求的夢想,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與我的雪巴朋友一同登頂。沿路完全紀錄下登頂聖母峰艱辛的前置作業。
不過還是一輩子還是要走一趟聖母峰基地營喔! 現在並非遙不可及的喔。

我在台灣的雪巴人朋友,今年已經成功的成立了台灣雪巴文化協會。未來有計畫邀請雪巴人開路先鋒,冰瀑醫生來台做許多有趣的分享與交流喔!

台灣雪巴文化協會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herpacultur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