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我也不知道該打怎樣的主題來解釋我的疑惑比較恰當
總之就先打字了, 希望大家看的懂...

自從我從D200換成5D之後
鏡頭群從12-24+24-70+35+85直接縮減成了一顆35F1.4L
這時候才發現, 其實35mm在FF下, 真的比以前用APS-C系統好用多了

記得以前剛玩單眼時, 常看到人家打APS-C缺廣角, FF則缺望遠
然而就在大家拼了命往FF鑽的時候
我的疑惑是, 以前大家用17-55這類的焦段, 常常聽到有人說這類的話:這17mm是假的17mm
如果裝在FF上才能解脫, 然而, 換了FF之後, 終於能享受到FF的廣角解脫時, 普遍的人又說
買了FF, 就該先入手一顆24-70
那!!!FF用24-70, 不就跟APS-C裝上17-55類似了嗎, 這樣哪有解脫什麼廣角@@
換了機身, 買的鏡頭焦段也換成了x1.5之後的
不知道有沒人看懂我的意思....

有點無聊的疑惑....
文章關鍵字
應該是以"同一顆EF鏡"(同時可用在APS和FF)來解釋吧...

例如EF 17-40L...
在APS上x1.6=27.2-64...因為裁切掉了...
在FF上x1=17-40...這才是真正的焦段...
所以有解除封印之說...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andy0130/albums
拿C家的17-40舉例好了

比如說:
我常常看到有些人
用30D的時候是用17-40
這時候總覺得鏡頭廣角被封印不夠廣
換5D之後買的鏡頭卻是24-70而不是保留17-40 或是換上16-35
所以才覺得
既然需要FF的廣角, 換上FF機之後, 卻又往24MM起跳的鏡頭開始買
那不是只是恢復到以前用APS-C一樣的焦段而已嗎

所以
我常換個角度去想, 用aps-c的人, 喜歡用24mm到底是真的喜歡24mm的視角
還是喜歡35mm呢??

我的意思大概是這樣^^"
https://jin.tw
17*1.6=27.2 55*1.6=88
24起跳的FF跟它比是有比較廣啦~
27.2-88升級FF換成24-70甚至是24-105
所以這樣換也是沒錯
能廣一點當然是好事囉
標準焦段使用的人還是比較多
FF中拿16-35或17-40當鏡頭蓋的人畢竟比較少~
在同一顆鏡頭下全幅機FF可以讓你看的更廣......但問題是你在取景構圖時是否需要這麼廣.....如果是大景那FF機佔便宜....如果取景是要「適度」裁切雜物....那FF機也要拉近比APSC更近才能有效取景...或FF事後軟體裁切.....有利有弊


但我還是想要FF啊
因為你只注意到視角,視角相同,不代表所有光學效果都相同

17mm在40D和28mm在5D上,除了視角相同以外,其他的表現都完全不同,包括變形抑制、景深表現等等,更別說片幅加大後的其他影響,因此除了視角我並不認為17mm在40D和28mm在5D上有任何的共通點。

你用過APS系統現在又轉FF我相信你應該比任何人都還了解才對。
入嘴砲國豈有不入境隨俗的道理?
Sunglow wrote:
你用過APS系統現在又轉FF我相信你應該比任何人都還了解才對。(恕刪)


可能是因為我很少會去特別了解鏡頭的特性(變形抑制、景深表現)等等
對我來說,焦段跟光圈大小大概是我對鏡頭唯一在乎的事情^^"
看來是我想的太淺了
https://jin.tw
Sunglow wrote:
因為你只注意到視角,視角相同,不代表所有光學效果都相同

17mm在40D和28mm在5D上,除了視角相同以外,其他的表現都完全不同,包括變形抑制、景深表現等等,更別說片幅加大後的其他影響,因此除了視角我並不認為17mm在40D和28mm在5D上有任何的共通點。

恕刪)


講到重點了,的確除了視角相同,很多地方都會不同....
所謂解脫的意義有幾個
1.不同焦段有不同的變形率,17mm 跟28mm的廣腳變形率就不同,焦段越長會越輕微.
2.拍攝距離不同,同樣70mm,用FF可以更進一點拍,在大光圈下,它的散景就比較漂亮.
如果只講焦段和光圈的話
並不是非上FF不可
連副廠都算進來的話
大概只缺廣角定焦(等效24mm,28mm這種)
變焦從11mm~150mm都有恆定2.8可買了
這也是olympus 4/3為什麼要砍掉重練
大家對拍照的重點不同 景深也不是淺才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