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拍跟露天可能不能賣日系手機了~ (情報補足)

BSA wrote:
71 已經點出其中可能的來龍去脈, 40 則是告訴大家, 除非量大到十萬百萬隻, 否則一隻手機至少要增加 100~1000 (驗一次40萬/進 4000~400 隻手機) 的成本, 看來某些少見型號(全台進貨量 1000 隻左右)大概會增加 500 台幣的成本吧. 43 隱含的意思就是在審過之前, 這批貨的倉儲, 貨款利息皆需計入成本, 而且等到審過新機早就退流行變成舊機.... 這樣就能有效減低新手機出現在市場上的速度. 減輕競爭壓力. 做重點/整理共同筆記還真累 ....(恕刪)
先對大哥這麼辛苦的整理, 致上一份敬意, 真的是辛苦您了!

不過, 上面文中有些誤解, 以下再說明一些. 關於審驗, 實際上的流程如下:

(圖片來源: 電信技術中心)

上面說要收幾十萬元的, 是在上圖的步驟 5. 「設備樣本檢驗報告」
但這筆錢不是被 NCC 收走, 而是民間的檢驗機構.....
NCC 本身只是驗證機構,真正收的錢只有這樣:
電信終端設備通信介面審驗費: $6,500元 (同系列產品者減半收費)
電信終端設備審定證明證照費: $500元 (申請補發或換發時應繳交本項費用)

所以, 每一個型號, 只需要繳給 NCC 總共 $7,000 元就搞定!

那 NCC 審甚麼? NCC 只是拿「設備樣本檢驗報告」裡面所鑑定出來的數值, 核對目前國家的標準, 只要數值在標準範圍內, 就可以核發認證, 上市販售.

那前面說要花幾十萬的「設備樣本檢驗報告」, 又是在檢驗甚麼? 以手機來說, 可能需要驗證下面這些項目:
PLMN01
PLMN08 RTTE01 / LP0002
GCF CC
EN 301 489-7 (GSM / GPRS / EDGE)
EN 301 489-24 (WCDMA / HSDPA / HSUPA)
EN 301 489-25 (CDMA2000 / EVDO Rev A.)
EN 301 511
EN 301 908-1&2 (WCDMA / HSDPA / HSUPA)
EN 301 908-1&4 (CDMA 2000 / EVDO Rev A)
FCC Part 15B
FCC Part 22H
FCC Part 24E
CTIA OTA (GSM / WCDMA / CDMA 2000 / EVDO Rev A)

例如: 一隻「宣稱」具有 WCDMA 功能的 3G 手機, 檢驗機構就要去驗證: 他所發射出來的幾十種編碼訊號, 是不是每一種都符合 WCDMA 的規定? 這個工作非常多, 不是拿一個探針去戳一下, 就可以得到所有的數據; 必須一項一項逐步去核對電磁波的內容, 通常需要幾星期的時間才做得完.

所以, 如果一隻手機, 肯花幾十萬去做上面的檢驗, 拿到認證, 我們當然可以放心的信任使用.
如果一隻手機, 完全沒有經過上面的檢驗, 沒有認證, 只有廠商自己宣稱的功能, 我們怎知廠商所說是真的?
(所以, 從規格上來講, 未經認證的歐美日等國手機, 其實跟未經認證的山寨機, 是一樣的. 因為消費者都無法證實它們的規格是真的)

最後, 審驗認證並不是等產品送到代理商手上之後, 才開始做的. 事實上, 有很多產品, 是在製造商「研發」的最後階段 (在量產之前), 就要開始送認證了.

為什麼? 因為這樣才能及早發現不符認證的項目, 萬一有問題, 製造商還來得及修改. 不然, 量產下去了, 貨都送到代理商手上了, 結果送認證不過關! 請問這下怎麼辦? 量產上線了, 製造商不可能再改, 代理商貨在手上, 要賣給誰?

代理商不是傻瓜, 所以不可能會出現上面所說: 「....審過之前, 這批貨的倉儲, 貨款利息皆需計入成本, 而且等到審過新機早就退流行變成舊機....」這些問題, 因為, 審驗認證都是在產品還沒量產前就做完了....

此外, 送型式認證審驗時, 需要附上「產品外觀照片」, 這點原本讓廠商非常介意, 因為依據上面的流程, 產品送審時, 根本就還沒對國內市場公開這個產品, 萬一送審所附的照片被流出曝光, 行銷會非常的頭痛. 因此後來 NCC 就允許: 廠商可以「延後 45 天才公開照片」, 但同時必須切結: 在 45 天的保密期限之內, 不得對外販售此產品.

以上的規定, 也間接證實, 送審作業並不是在產品上市之後才進行的, 通常都是在尚未上市, 甚至量產前就要做完.
~~ 新願資本-臺醫壹號創投基金-普通合夥人 ~~
tl8588 wrote:
還有就是政府在"搶錢".電檢是要錢的.到最後還不就是消費者出...(恕刪)
本來就是這樣, 而且不是只有手機產品這樣, 所有電器產品通通都是這樣, 這已經實施幾十年了.....

此外, 下面的資訊或許可以讓你比較釋懷:

1. 如上一篇所述, 這筆錢流入政府的部分, 金額非常少. 大部分都是民間檢驗機構賺走的; 所以, 別再說政府搶錢...
2. 消費者要分攤的部分也非常少, 試想, 一隻手機, 總產量是多少? 幾千萬支跑不掉吧? 就算檢驗費用很貴, 一個型號也只需要認證一次就好, 認證費攤到這幾千萬支裡面, 每支不到幾毛錢, 還比不上我們講幾秒鐘的通訊費....
~~ 新願資本-臺醫壹號創投基金-普通合夥人 ~~
tl8588 wrote:
劉兆玄昨天出席中山大...(恕刪)


雖然官員也是百姓當的
但是官員不必知道百姓如何度日
只要知道自己怎麼好好把饅頭數到退休或是政黨輪替那一天度日就好
這句是解釋換位子一定要換腦袋的原因吧


另外檢驗的確是在引進之前就要完成
也不會先引進一堆囤在海關倉庫裡
因為沒有型式驗證通過根本不能進口
一旦進口,輕則退運,重則銷毀加計罰金,沒有廠商敢冒這種險

技術規範給大家參考
http://www.ncc.gov.tw/chinese/show_file.aspx?table_name=law&file_sn=1111

有興趣了解的可以k一下
Y拍賣家有興趣當代理日機或是山寨機的更要仔細了解

不過要拿機子去型式認證之前
先捧錢和Guts去跟生產廠商喊數量拿代理權吧
raytracy wrote:
2. 消費者要分攤的部分也非常少, 試想, 一隻手機, 總產量是多少? 幾千萬支跑不掉吧? 就算檢驗費用很貴, 一個型號也只需要認證一次就好, 認證費攤到這幾千萬支裡面, 每支不到幾毛錢, 還比不上我們講幾秒鐘的通訊費....

謝謝您詳盡的補充 , 不過台灣總人口才 23 M, 手機進個 1 M 代表這手機是很普遍的機型 . 一般水貨商自行進口的部分 , 一次下 1 k ~ 10 k 的單子就不錯了 . 當然國產手機像是 HTC 是不太一樣的 , 美國這邊 AT&T 都有 HTC 8525, 8925 的搭售計劃 . 大公司出手就容易把檢測費攤平 . 只是苦了少量多樣走特色路線的中小貿易商 .
raytracy wrote:
先對大哥這麼辛苦的整...(恕刪)


你才辛苦,我是沒時間去翻這些流程,因為在公司裡有專人在負責.
對一些只會罵NCC搶錢,管太多的01會員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請他們以後還是先做功課再來看要不要打嘴砲.

在此補充: 民間檢驗機構有 ETC,大電力,敦吉,誠信,快特...

除了正式審查收錢外,平常開發階段PRE TEST 也賺的飽飽的
難怪投資CHAMBER 一億元都不會手軟,幾年就可以回收了.
雖然如此,可能有人會說廠商勾結做不實的報告就好了
但是被逮到是要付法律責任的.

是有點不太想承認我是水.....,那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不是大咖商家

除非你的商品生命週期比較長,或產品相當熱門,不然以台灣23KW這種小市場,單一型號手機進個3W就非常多了

只進個千百台來....你錢多阿,還是利潤很飽。如果是後者跟我說一下,我跟你批(前提是利潤一定要夠)

其實那些無由來的罵聲...,看看就算了,不就只是上樑不正嗎

現在社會近10年來不就是這樣嗎,永遠都是.....

黑狗得食白狗招殃
我覺得山寨禁賣還OK

畢竟山寨真感覺都是拼拼湊湊 不知道會不會出問題

但日機會嗎

NCC就是無聊

之前WII也是一樣

說禁賣

因為沒通過檢測怎樣怎樣

怕危害到民眾安全

所以賣要處罰

全球都賣翻了

那時候據說是有尚未取得代理的代理商檢舉

所以NCC就發這條

然後蘇揆說請NCC不要擾民

結果又可以賣了

那這次會不會又是

NOKIA APPLE SE 遠傳等

為了捍衛台灣市場

所以一起去向NCC檢舉

想讓這些日機 山寨機無法在台灣販賣

但說真的

山寨功能強也便宜

品質顧好

大廠市場就被分食

大廠應該是顧好商品品質

不是用這種方式在保持自己的市場

一萬多兩萬多的手機

動不動就是 當機 破音 殼裂開 掉漆 漏光 LCD裂開 總總問題

似乎也很少看到他們在檢討

每次出的新機

新問題層出不窮

舊問題也一再出現

品質做這麼差

也難怪

會擔心市場被瓜分
當你身在飛機裏經歷起飛過程關係到你人身安全時
試問你身旁的乘客無論是使用日系手機或山寨機時
你會覺得日系手機品質好就可開機使用嗎?還不得一律關機
法令就是法令,進來台灣販售就是得經過本國檢驗合格
NCC這單位該廢掉了吧
盡做一些沒有意義的小事
大事做不了
等未經型式認證的手機產品<-----那其他數碼產品不就也要管

數碼相機也要經過型式認證(電檢)....我沒記錯的話是大約要六~十萬

如果數碼相機有無線上網功能的要雙認證....看來以後只能去小店面買便宜的水貨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