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您好:一直在注意這篇文章,也一直想買,(目前小弟是使用sony 第二代 手表),有幾個問題想問?1.防水程度,一般洗手.OK嗎?2.LINE可用嗎?(可看就好)3.臉書可用嗎?(可看就好)4.3G網路.可分享嗎?(不考慮電的問題)5.網路說:簡訊通知無法振動.改進了嗎?6.10分鐘通話時間(line.臉書保持接收狀態)這樣時間(預估)可以保持多久?7.手表電力剩30%以下會自動關機,是否屬實?8.購買問題:官網無法使用台灣信用卡,淘寶又不敢亂買,(有可信的店家嗎?)9.以你的經驗.這支CP值高嗎?耐用度好嗎?10.戴上手上.熱度(散熱)如何?以上謝謝優郁 wrote:聽說S730要停產了...(恕刪)
open58588 wrote:大大您好:一直在注意...(恕刪) 大大您好:一直在注意這篇文章,也一直想買,(目前小弟是使用sony 第二代 手表),有幾個問題想問?1.防水程度,一般洗手.OK嗎?A、生活防水絕對沒問題好更多2.LINE可用嗎?(可看就好)A、可完全正常使用, 它有兼容性設定3.臉書可用嗎?(可看就好)A、同上4.3G網路.可分享嗎?(不考慮電的問題)A、此錶為2G網路3G分享給他沒使用過但理論上可以5.網路說:簡訊通知無法振動.改進了嗎?A、雖無震動但來訊報音聽得到。6.10分鐘通話時間(line.臉書保持接收狀態)這樣時間(預估)可以保持多久?A、沒問題的省電控制待機控制很好,電池比想像中耐操。7.手表電力剩30%以下會自動關機,是否屬實?A、剛使用時有過兩次後來自動消失未發生。8.購買問題:官網無法使用台灣信用卡,淘寶又不敢亂買,(有可信的店家嗎?)A、官網可使用支付寶、支付寶可用台灣信用卡儲值。9.以你的經驗.這支CP值高嗎?耐用度好嗎?A、雖有小瑕疵(良率問題)但是個人非常喜愛目前認為他是做的最好的一隻獨立插卡手錶手機。10.戴上手上.熱度(散熱)如何?A、沒這個問題。以上
優郁 wrote:大大您好:一直在注意...(恕刪) Inwatch Z待機時電量控制極省電!第一張待機12小時只耗電6%!目前1天多尚有77%電量,其間僅通話二次簡短通話!有位認識網友待機可達四天100小時左右!但通話量也不多情況下!48小時了!電量還有72%待機已經4天96小時!電量尚有47%,純待機始終只通話2次!
優郁 wrote:我的手錶手機inwa...(恕刪) 若有違反版規敬請刪除!轉載:漫談智慧型手錶手機發展史,抱歉原件已被刪除!【转自新浪科技头条】智能手表忽然在近几个月里火起来了,今年谷歌开发者大会上展示了三星、LG和摩托罗拉的三款智能手表,可穿戴健康检测设备制造商Withings也推出了智能手表产品Activité,业界更有传闻称苹果公司将于10月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iWatch。智能手表的诞生所谓智能手表,就是内置智能操作系统、通过连接网络来实现多种功能的手表产品,智能手表一般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 其实早在1982年,日本精工就通过其收购的公司推出过一款可编程的手表产品脉冲星(Pulsar) NL C01,它可以存储24个数字,也许可以把那款产品称之为智能手表的原点。 但可惜的是,在当时那个时代,NL C01并不是顺应时代和需求的产品,也许其太超前了,所以乏人问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智能手表的真正爆发是在2012年,直到这个时候,随着互联网、软件、硬件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并促成技术大爆发智能,手表才真正有了壮大的土壤和足以被消费者接受的理由,真正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这一年可称之为智能手表的真正元年。 这一年,创业公司的Pebble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面成为首个融资额破千万美元的产品,并真正进入大众的消费视野,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展会也开始大肆报道,普通消费者则开始从完全不了解什么是智能手表,到了开始购买并使用的阶段。手机配件与独立终端之争智能手表诞生之日就伴随有大量的争论,到今天还是没有大家都认同的结果,也许几年之内也不会有完全的的定论。 智能手表从一开始就分化为了手机配件手表与独立终端手表两类,在我看来,配件类产品的情况是在智能手表刚刚兴起的早期,与软件上的不完善与硬件元器件的制造难度有很直接的关系。 在初期,如果要做一款非配件产品是非常的难的,主板上的所有元器件都没有合适的选择,很多要选用手机上的元件来代替,而手机上的元件在性能、功耗、体积上都不能满足小型化设备的要求,更不要提传感器尚未微型化、小型屏幕的显示与触控技术与手机相比完全脱节等问题。 这个时候想做一款完全独立的终端智能腕表所花费的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很多公司花不起的,花得起的公司也不见得都愿意冒这个风险来做一个踩雷的先行者,加上大公司的配件产品更多是为了与自家手机产品配合当做配件和占坑,所以终端产品少之又少。 我觉得终端产品是未来智能手表的必然趋势。因为一款智能设备,如果必须依赖其他设备的话,那么将永远是一个附属品,无法形成一个自有的完整需求链和使用场景。 而终端化的产品拥有独立运行、独立运算、独立链接网络的能力,可想象空间数倍的增加,这样的硬件基础可以支持起一套完整的穿戴生态系统和使用场景,在这之上才可以更好的挖掘需求与更便捷的满足现有需求。 更重要的是,这一两年内,产业链上游的大企业都在为终端设备提供条件:高通、联发科、博通在为穿戴设备专门打造各类芯片,传感器高集成化微型化,出现了全贴合的高质量小尺寸屏幕,柔性屏幕,高密度电池及柔性电池,外壳材料等等。 每一个环节都与2012年之时有了质的进步,独立终端设备已经可以做的越来越好,高性能低功耗,又小巧的独立终端设备的研发和制造难度会越来越低。手环与手表形态之争现在在业内和消费者的诸多争论中,手环与手表的形态之争也经常被提起,但其实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争论。 手环本身我们可以看做是一种具有时间显示的专门类穿戴设备,某种情况下更是配件类智能手表的简化形态或者专门化形态。目前的手环几乎全部集中于运动健康、睡眠监测领域,在对应专门垂直的需求的前提之下将设备简化,小型化轻量化是手环产品的目的。 而且手环类产品比手表类产品诞生的更早,也是在技术可以达到的情况下的早期尝试,而在技术可以满足手表形态产品的时代,手环又成为了智能手表硬件形态链条上的一个垂直领域,安全类手表产品和移动健康手表产品也同样在智能手表的垂直细分之中,这些形态的存在都是为了能够在某个垂直领域能够满足相应的需求。 所以不应该争论它们谁更好,谁应该是对的,因为它们都是对的形态。智能手表的未来可预见到的是几年之内智能手表的性能还有会有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软件生态也会完善起来,为智能手表的普及增加更大的动力。智能手表的外观也会越来越时尚与精美,以满足手表天然的配饰属性,这点我们在Moto 360、Withings Activité等产品上都可以看到一些趋势,苹果公司的iWatch产品也很令人期待。
優郁 wrote:剛從公園走完一萬步!...(恕刪) 雖然小弟極力主張可完全獨立插卡式的手錶手機!但對於這一年多來不論大小廠商如雨後春筍般推出的智能手錶也是樂觀其成的!四年前LG就推出過可插卡的3G手錶手機GD-910,三星也推出過S9000但由於當年時空背景尚未成熟,因此曇花一現!如今在Google眼鏡可穿戴式設備觀念的帶領下,各家紛紛捲土重來,智能手錶也好手機伴侶也好甚至智能手環,在在都是希望能改變使用者対手機的完全依賴,在潛移默化中習慣了手腕上的裝備!所以最終這些習慣了的人必將要求可插卡功能!這就是時空背景的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