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近聽朋友說很熱鬧就回來看看
只是分享心得而已
不需要亂憶測
因為好懶,針對較近日的文章回應一下吧
阿修羅男爵 wrote:
他舊工法和新工法,為何銅管都是從上往下彎呢
因為他的冷媒管的由令喇叭頭是朝右上45度角的位址
兩家工班施工,你會覺得新的做的比較好
其實都差不多,而是差在「管槽」你安裝管槽後
這個外表線路看起來會相當平整美觀
至於作者所說的,銅管粗細
那是依冷媒特性來區分,R410冷媒的壓力比舊冷媒R22來的大1.6倍左右
所以他所用的冷媒管基本上是比你舊工班來的粗
還有上面有提到冷媒管有折到
基本上折到的部份不大,本來就感覺不出來有什麼影響
他有幾張圖折到相當嚴重,那因該是新工班他抽出來所折到的
如果剛安裝好就折成那樣,你的冷氣第一天吹時就開始結霜
為什麼折到會結霜呢?
因為折到後,液態冷媒通過銅管的空間變小,會造成膨脹現象
外機送到內機時,已經將冷媒膨脹過一次了,再加上折到那次就會形成二次膨脹
所以內機就有可能會結霜囉
不過令入佩服的是新工班會在那麼多時間在你家那邊,的確是不容易
除非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你開給他的工錢算高
另一種就是他們工作CASE沒有接很多吧
我是建議各位如果要裝冷氣時,最好挑淡季安裝
師父們比較沒那麼趕的時候,會幫你裝的比較完整吧
現在裝變頻的人也是要注意一下
變頻冷氣所省的電費不多,但光主機、冷媒和維修費就高的嚇人
要安裝前還是先三思,省電不一定就省錢吧…哈
其實你仔細看我的文章
1.冷媒館的安裝,舊工班在要接室外機時,一看就是因為預估的管線不夠長
又怕重拉花錢,所以給我硬拉的
造成接頭那的銅管都扁掉了
但新工班幫我們家拉一個很漂亮的淺水灣
不是只有管槽這麼簡單
2.新工班用的是TOYO的銅管
我去日本時在當地真的隨處可見
而且厚度確實比台灣一般號稱"日製"的銅管還厚
而且,台灣一堆號稱日製銅管
小弟在日本當地的店家,常連個鬼影都沒看到
TOYO管我有聽說該金屬產業的朋友說
一般店家要買還不容易買得到
3.舊工班的銅管折到確實不是新工班抽出造成的
這我可以作證,因為全程我都在旁看
何況...後來舊冷氣我們家請新工班裝在別的地方
確實運作的狀況和冷度和還有省電度,和之前比還是有差的
4.新工班為何待那麼久
因為施工過程中發現有些看不到的地方(天花板裡)
出了些走線的問題,但他們又不想用硬扯的方式
所以試了很多的方法
我相信很多人笑他們傻,說他們太閒沒有工作
但老實說 ~> 他們真的超忙
因為小弟我私下了解,他們常在做一些很大的工程
EX:商辦大樓,或一些重大工程
像整棟大樓的那種VRV多聯空調系統他們也每天有趕不完的工程
因為知道他們的辛苦,小弟才很感謝
5.價錢,不瞞你說
有很多廠商報價給我,不過當我接到這群工班給的報價單後
我二話不說就叫他們趕快來施工
其中接洽我的師父還訝異的問我,你怎麼看一眼就答應,不比一下價
我說,不用比了,直接來吧
老實說,小弟不懂冷氣產業
雖然他們不是最便宜的 (真的有的冷氣商報很低價)
也不是最貴的
但我學商的,用料,工錢,還有成本概念還有
有些東西我說不出個所以然
但實不實在我還看得出來
所以當時我付錢很爽快
一毛都沒砍,他們有賺多少,其實我都有個底
6.老實說,變頻真的好用
舊冷氣我們家一天只開四~六小時,而且只開25度,除了假日,又只開晚上
二個月,電費,一萬八千多元
裝了變頻
一天吹二十多個小時,甚至三四天沒關
二層樓,二個月總電費,四千五
redlai65220 wrote:
樓上的說的沒錯..應該說他們是在幫版主收拾殘局..這種咖路很不好的工程.一般不會接.畢竟是你之前找的人搞出來的..而且安裝工程.管槽都是最基本看的到的.不用把他說的那麼神.這些只是基本的安裝.換成是我設計的話我會再下面的牆洗洞..再管槽修飾.外牆要漂亮的話.叫台吊車.配起來保證不失用管槽的目的.美觀
這樣下來4-5小時左右可以完工..這些也是基本的安裝.不要把安裝冷氣說的那麼神.這些都是我們冷氣工程師基本的技術.
是啊,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
本事大家都有,但誰有心又願意做呢???
你不入地獄,只好這群師父入地獄囉!
你的做法,有四家都跟我說一樣的方式,當然包括這群新工班在內
不過新工班的條件是當方案A行不通時,再採用方案B
如果一家廠商可以多給我一個選擇
我為何不選呢???
要是你,有更好的可以選,你也會選好的不是嗎???
這世上應該沒有人想選不好的東西吧!
將心比心一下吧!
eric2690 wrote:
你妳看到版主po的文吧
那組工班花了11個小時才完工
所以樓上的說4 5個小時算是合理吧
爬完這棟樓 我的感想是 這工班還真有心 這種案件也接 理由是...到還滿想知道的說
當然樓上有2位大大都說其實安裝冷氣沒那麼神 我到也是這樣認為 光是處理舊機舊管就花了不少時間
最後還是不免俗的要開個維修孔 如果樓主或工班能有點理性的話 還真的不用11個小時
理性是指 該開孔就開 何必浪費時間在那要開不開之間來回 或許是結果論
但能做與不能做工班其實心裡有底吧
但還是恭禧樓主遇到了個盡責的工班
其實大家說的正常施工時間是OK的
不過說實話,這案件一開始新工班是認為很OK的
他們也覺得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
因為完全看不到天花板內的佈線
只能靠我把相機從崁燈口裡伸進去東拍一張西拍一張給他們判定
但真的天花板裡面的角材分佈有些我相機拍不到
而且我們家天花板不是一般全平的,加上舊管線在天花板裡亂走
所以才花那麼多時間
至少我就干心的部份是,他們不會因為施工過程中因為困難超呼原本預期就坐地起價
開始報多少是多少
當時他們還搬一堆工具,材料,冷氣
由一樓搬到五樓(我家沒電梯)
至於不開洞,因為我家才裝潢一二年
師父們覺得新新的裝潢開了洞很醜,能不開盡量不開
其實我文章寫的都"超清楚"
不過很多人都沒注意和憶測
其實真的不需要想那麼多,實際狀況就是如此
我只能說我很幸運吧!
因為找不認識的工班,真的一開始要抱著 "賭" 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