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300M wrote:
要省錢的話可以不買恆溫,不過熱水摻冷水不是好方法,長期下來還會減損熱水的壽命或降低熱水管的水流量,即使用傳統熱水器,也要避免使用冷熱水交摻的方式。...(恕刪)

其實最主要是熱水器上的水量別調太小,瓦斯量別調太大,
溫度調到比需求略熱2~3成即可,一般瓦斯量調到中間就差不多了。

我家用了十幾年的瓦斯熱水器,還不是都冷熱水交摻,只換過電子點火...
有哪台恆溫熱水器敢說可用十幾年?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flycode wrote:

其實最主要是熱水...(恕刪)


樓上的大哥提到很有趣的問題,這邊讓小弟來說明一下。

先要注意的是,這裏不是討論熱水器壽命有多久的問題,因為這其中的因素太多,就像我的舊屋裏也有一台古早熱水器,在冷熱水的交摻使用下也用了12年,目前還在服役中(房屋剛租給別人)。但它代表的是: 1. 的確早期的熱水器好像比較耐命。 2. 我後來才知道這麼多年下來為何老覺得難用,還有,熱水端出水愈來愈小....。

而這邊提到的"冷熱交摻"問題,其實重點有三:
1. 實際使用時好不好用。
2. 瓦斯耗用量。
3. 熱水管"卡垢"以致流量縮小。

如樓上大哥所說的,瓦斯熱水器上通常有二個旋鈕,一是水量,二是給氣。這二樣功能原本是讓使用者做彈性調整的,如果公升數選的正確,那麼正常來說將流量儘可能開大,瓦斯開到出水溫度符合實際需求即可。如果您調整好,就會發現用熱水時根本不需加冷水,直接開熱水即可。

好了,那為什麼很多人習慣要加冷水來調到"適溫"呢? 早期為了省錢、或者基於傳統水電行老闆的習慣,常常會賣給你所謂"剛剛好"夠用的熱水器,這種"體恤"的後果就是熱水出水量不足...因此....
>> 出水量太小,火力不變,所以水會過熱,水太熱,你才會忙著想加冷水。==> 重點1: 要去調冷熱水,其實很不便。
>> 此時想一想,熱水是由冷水加熱而成的,如果熱水溫度控制正確....那幹嘛加冷水? ==>重點2: 會過熱、甚至很燙,就代表已在浪費瓦斯。
>> 當你轉小熱水時,熱水會更燙,過熱的水會更易於積水垢(燒過開水就知道),導致熱水器內部、管路、龍頭易於積垢,甚至管路質變,所以熱水出水量會愈來愈小,然後出來的水就更燙...如此循環,二處以上同時使用時也就更容易忽冷忽熱。相信非常多人都已發現這種問題: 很多家庭的熱水出水都比冷水出水量小很多,或純熱水出水時會發現有較多的"雜質"。注意,這些可不是建商的問題,因為新屋設計時其實冷、熱水可是等壓的! 所以坊間甚至出現幫人洗熱水器的服務,說穿了,就是幫你清除熱水管路內形成的水垢,而這些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如果您仔細去看熱水器製造商提供的資訊,都會發現他們要您"單純用熱水",不會有人建議你摻冷水。
如果看過小弟之前的貼文,就會知道我們家現在有二台熱水器,一台就是傳統的手調熱水器(入手超高C/P值 藍天12公升熱水器),另一台則是恆溫。不論用那一台,調整好後都是直接開熱水而已,不需再加冷水,這樣不是很方便嗎?

至於熱水器的壽命....套一句最近看到的笑話: "我不知道從飛機上跳出去會不會死,不過從數據上來看,機率是大了點..." 哈哈~~
CK300M wrote:
>> 出水量太小,火力不變,所以水會過熱,水太熱,你才會忙著想加冷水。==> 重點1: 要去調冷熱水,其實很不便。
>> 此時想一想,熱水是由冷水加熱而成的,如果熱水溫度控制正確....那幹嘛加冷水? ==>重點2: 會過熱、甚至很燙,就代表已在浪費瓦斯。..(恕刪)

若熱水溫度調得剛好,但天氣有冷有熱,
今天氣溫34度,搞不好明天就來個豪雨只有27度,難道你不會覺得不夠熱!?
傳統熱水器是控制瓦斯量/水量,又不給像冷氣機可以定溫,氣溫每天都不同,你說要不要加冷水?
泡澡補熱水時,當然要用較熱的水,難道用那半溫不熱的水拚命加水??

熱水器的熱水,因為要經過細細的加熱管,所以即使是正常的出水量都會比冷水要小,
因為進水閥同樣是控制冷水,水垢大多是會塞在水管,並不一定塞在熱水器裡。

但為了避免水垢,還是要儘量減少些溫度,
所以,傳統熱水器是水量要儘可能的調到最大,瓦斯則調到溫度適中又偏高一點點。
傳統熱水器在冬天夏天都要調一次,能多調幾次最好!

其實大多數熱水器的問題,是出在瓦斯調節器用R500的,出瓦斯量比R280要大,
若瓦斯熱水器的瓦斯量沒調好,就有可能水會過熱!

講難聽點,連安裝瓦斯熱水器的人都常常胡搞瞎搞,他們講的話聽聽就算了!
根本也不講冬夏要自行調整熱水器的瓦斯量,
傳統熱水器瓦斯量固定在那裡,冬夏通用,夏天當然會過熱!

但若買貴貴的恆溫熱水器,遇到某些情況,可能熱水器比人笨,搞不好會忽冷忽熱,或提早掛點!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呵呵呵~~ 咱們台灣的天氣也不是天天忽冷忽熱吧? 撇開天氣是不是真的很極端,是否天天在變,但這邊要說的是大部份人遇到的不是天氣問題,而是熱水普遍燒過頭了。

簡單問個問題,如果叫大家回家把水龍頭打開,只開熱水喔! 然後請你把手放在水龍頭下享受流出來的熱水.... 請問大部份的人敢是不敢? 換作我到了別人家,絕對也不幹這回事! 天曉得那是幾度啊?? 問題是,以平時泡澡來說,42度左右就足夠了(這也是一般的建議溫度,但當然隨個人感覺而變),那麼燒到會燙手的溫度是為何? 因此這不是"摻一點冷水"而已,而是摻很多! 這也是為何總有很多人在問水忽冷忽熱的問題,原因不外乎就是熱水太熱只好加大量冷水,而熱水水流縮小又導致熱水器熄火....就這樣反反覆覆練身體。而水流限縮、溫度拉高又同時造成水垢的問題。

以冷水微調在天氣"急劇變化",且非恆溫熱水器的情況下當然是合理作法,但實務上要想的是天氣驟變與天氣持平間的比例是多少,也要看看實際的環境,這才比較符合"常態"吧。以我們家那台傳統熱水器來說,我設定的是大約39度左右的出水溫度(因為不是恆溫機型,當初只能用溫度計量實際的水溫),在南部這三個月來都還沒讓我想到該去改設定,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可能再二個月也都不必調了。此外,避免摻水冷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避免家中其他位置開啟冷水時影響水壓及流量,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一般家庭使用冷水的機率遠大於熱水,單純使用熱水,就可以避免他人使用冷水時遭受"突襲"。

至於熱水器的水垢,其實熱水器內結垢是最多的,流速速差愈大、彎角愈多、溫度愈高的部份,就是水垢容易集結之處。恆溫熱水器要做的好也不容易,溫控、流控都是學問啊,同樣功能的東西可以成本2000,也可以20000...因此不能一竿子打翻市面上一堆產品,只能說憑業者自己的良心了。小弟也是從事廠務儀控幾年下來,才發現這小小熱水器的使用也是有些眉角在裏面咧,雖然遠比廠務簡單,但箇中還是有學問的...
原來是指同時都用熱水的來看需要的的公升數,
只用一個蓮逢頭, 就要16公升了咧!
現在洗澡不是都用蓮逢頭嗎?
若用二個水龍頭,才10公升咧!
還是不太懂咧!


另外現在家裡浴室的水龍頭是冷熱水合成一出水的水龍頭,
那就只是直調往紅的方向,就是算冷熱水調和的出水,
還是純粹算開熱水呢?


lydia91051 wrote:
原來是指同時都用熱水...(恕刪)


蓮蓬頭所需的流量其實是比較大的,當您使用一支蓮蓬頭時,它的標準流量是10L/分,不過如果還考量到可能有廚房、洗衣機(愈來愈多洗衣機會用熱水)等會同時用到熱水,在不希望影響你洗澡的情況下,那麼就必需要加一段預備空間。因此16L是比較合理的。

如果您住在北部或較冷的地方,因為室外水溫會有明顯差距,則還需要考慮冬夏季的問題。當夏季平均水溫較高時,熱水器可在開最大的水量下稍微加熱即可,但冬天時水溫很低,如果你的熱水器挑太小,則此時加熱能力會明顯不足,你就必需降低調低水量讓熱水器加熱,這就是圖中夏(紅色)、冬(藍色)會差很多的原因。 當然,台灣沒冷到這種程度,但這是要提醒您最好不要挑"剛剛好"的出水量,特別是在天天要用的設備上。

一般家用的混合式龍頭,當您完全開到底時才是完全的冷/熱水,其他位置其實都在"混合狀態",只是比例不同而已。所以您有時在外或旅館會發現,開到中間甚至偏冷水端,竟然出來的還是溫水,原因就在這裏囉。
還有, 再問:

買太高公升數, 而實際又只用一間浴室洗澡,
真的會浪費瓦斯哦!
lydia91051 wrote:
買太高公升數, 而實際又只用一間浴室洗澡,
真的會浪費瓦斯哦!

沒感覺
老家裝24L照樣很省
kouyoumin wrote:
沒感覺老家裝24L照...(恕刪)


哇!用到24公升咧!

很大很大很很大
真的很感覺各位,
所以還是回到最原始初衷,
林內的16公升吧!
但林內16公升又有好多機型,
又該如何選擇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