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用電約占每個家庭在夏季用電量之40%,為精準評估空氣調節機之運轉效率,使節能減碳之效益更為提升,標準檢驗局制定CNS 15172-1「空氣調節機與熱泵-季節性能因數測試與計算法-第1部:冷氣季節性能因數」,與國際同步採行新的運轉效率指標,並修訂CNS 3615「空氣調節機」,引領空調產品朝向高效率發展。
在冷氣使用季節中,每日之氣溫均不同,可想而知每日之冷房需求將有所不同,因此理想中空氣調節機運轉效率應隨需求不同而變化。早期之空氣調節機多採用固定轉速之壓縮機,運轉效率維持在固定值,適合採用「能源效率比」(energy efficiency ratio, EER)作為評估效率之指標。近年來變頻技術逐漸應用於空調領域,空氣調節機具備依需求變化而改變其運轉效率之能力,既可滿足冷、暖房需求又可降低耗電量,更有助於節能減碳。
國際間逐漸推行之「冷氣季節性能因數」(cool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 CSPF)即為評估空氣調節機運轉效率之新指標,藉由分析空氣調節機在全年運轉所能滿足之冷氣需求總量與運轉所需消耗之電量,計算空氣調節機在冷氣季節運轉之效率,反映出空氣調節機在長期運轉之特性,比起以固定條件所計算之「能源效率比」(EER),在效率評估方面更為精準。為引領空調產業與國際接軌,並落實政府節能減碳政策,標準檢驗局與能源局合作,在能源科技計畫之支持下,由工業技術研究院協同台灣區冷凍空調輸出業同業公會,於民國96年起即進行長期研究,針對國內氣候條件及使用環境,研發出符合國際標準架構且適合我國國情之「冷氣季節性能因數」測算方法,經標準檢驗局邀集產、官、學、研各界之技術專家,歷經將近1年之討論與確認,完成2種空氣調節機相關國家標準之制定與修訂作業。
標準檢驗局表示,空氣調節機相關國家標準導入「冷氣季節性能因數」後,將促成產業以提升效率為研發方向,消費者將可購得性能更優良之產品。此外,我國與國際同步採行「冷氣季節性能因數」,有助於國內產業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相關標準資訊(料)已置放於該局「國家標準(CNS)網路服務系統」
編修日期:2014/01/20
上稿單位:台北總局秘書室第四科
上述的CSPF是最新要導入的空調能效標準,預計2016年導入,以目前工研院提供初步簡易計算方式
以目前的COP值*1.04就等於定頻機的CSPF能效,變頻機的COP值*1.20~1.30就等於新的CSPF能效
這只是簡易計算法,正確的計算方式還是要以實測值代入公式計算才行,不過此算法還是具有參考價值
以本篇討論的日立機型為例,若轉換為CSPF值,則概算如下
1. RA-28NA( 窗型變頻雙吹式)
冷氣能力:2.8 (1.0~3.4) kW
EER:3.42 (4.18~3.12) W/W
CSPF大約等於3.42*1.2=4.104
(暫以最低1.20來計算)
2. RA-28WK( 窗型定頻雙吹式)
冷氣能力:2.8 kW
EER:3.30 W/W
CSPF大約等於3.30*1.04=3.423
目前的變頻機型COP值只驗證單點COP值,無法反映實際運轉時的COP值變化
用這計算過後的數據再去比較兩台機器的耗電量,應該比較能反映真實的耗電情況
以上 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