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系統要分前端,攝影機;跟後端,錄影系統(DVR, NVR)
攝影機有影像,分為畫素,畫質,環境;還有傳輸的類比,HD-SDI,TVI,CVI,AHD與網路IP Cam
錄影機有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與NVR(network video recorder)
大家講畫質不好其實混淆了
畫素:也就是解析度,類比30萬,40萬,數位720P,1080P,5百萬,4K2K
畫質:也就是Sensor種類,CCD(30-40萬畫素),CMOS(畫素720P,1080P,5百萬,4K2K)
環境變化:也就是影像變化處理,獨立ISP,內建ISP,(CCD,CMOS只有把影像取進來,調整上有Image signal process處理)
畫素高不見得畫質好,畫質差不見得因為是解析度差
因為CCD的畫質一般而言都比CMOS好,但是CMOS從720P一百萬到4K2K八百萬,到手機用2000萬都有
CCD只有最高到40萬。所以把同一「大小」場景對CCD跟CMOS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解析度差了3倍,5倍,10倍以上。
簡單來說用CCD的特性,畫質好,所以例如拍人的上半身,穿著白襯衫,可以看到白色的紋路,
但是用低階的CMOS 720P,1080P 差的、便宜的CMOS就算只拍人的上半身,可能只看得到白襯衫的白,而看不到白色紋路。很多人說這叫油畫。
這個細節,指的就是畫質,先要相同畫素,也就是解析度,在同樣視野大小下,才能夠比較畫質。
所以要先搞清楚買進來的是哪種Sensor,這個可能連工程行也不知道,但是絕對一分錢一分貨。
環境變化:就是拍攝場景的變化,一般室內沒什麼好計較。但是複雜光源日光燈,燈泡,不同波長,甚至很多展覽會場有鹵素燈,不同顏色光源,就碰過ISP發瘋,為了白平衡要自動調對,人臉都變慘綠色。
但是室外時,色調在早晨、中午、黃昏、晚上、霓虹燈、路燈,同樣環境在不同光源,大樓、馬路顏色會有不同變化。
這樣變化背景顏色,不同場景,例如馬路上,對移動車輛,車體顏色要對,車牌要清楚,就些是ISP的工作。
以上就是Sensor+ISP的功力。場景變化還能看清楚的要求。做得到的一支一兩萬以上的攝影機,就放在你家的大馬路口啦。
今天不談攝影機的PTZ,ZOOM,望遠,看近,左右轉,上下轉等等,還有更多的不同功能。
其他在白天、晚上,照出來影像要彩色、黑白,加裝紅外線、ICR,也會有關係或影響,這些解釋更細節。
所以攝影機不管用什麼類比、類比,HD-SDI,TVI,CVI,AHD與網路的IP Cam,理論上影像原理運用,大致都是一樣的。
所以再把xxx跟xxx比起來影像很差,就不是很公平。不過,因為除了類比與IP Cam(除了家用)之外的產品,因為成本關係,不會用好的Sensor跟ISP。
最好不要買了便宜產品,還希望要畫質好、解析度清楚。而且,現在便宜產品90%以上是大陸廠商開發,用料等更便宜。
台製的都做高價賣到國外去了,因為高價,在台灣一般消費者。一般小店舖、家用,也買不下去。台場也無辜。
再來,類比,HD-SDI,TVI,CVI,AHD與網路的IP Cam這些都是只傳輸方式
類比,HD-SDI,TVI,CVI,AHD就是你可以用現在黑黑那條像第四台線來做傳輸
IP攝影機就是用網路線或無線WIFI來傳輸
前端攝影機用什麼傳輸方案,後端錄影系統也要用一樣的方案。所以要一起換(也有共用,但少、貴)。
其次,就是傳輸影像資料是否是壓縮影像,簡單來說
舊系統,影像沒有壓縮,所以是並接,一條線一個攝影機,好處,沒壓縮品質好,不會延遲,掉圖。
新系統,影像串流有壓縮,所以可以串接。缺點,影像品質不好,可能會掉圖。
但是,最後錄到硬碟裡的影像,都是有被壓縮的。
也因為這樣,有的大大看Youtube是不太準的,那些都可以做掉。錄出來不好,攝影機、傳輸線、傳輸狀況、錄影系統,都有關係。
所以把以上的混和因素,擷取出來影像說,這樣方案的攝影機或錄影系統不好,有點不公平。
大大們在這裡談的都是攝影機幾千塊,錄影機幾千塊的系統,所以,畫質別要求,可錄可看即可。
重要是,絕對是一分錢一分貨。工程行都是做區域生意,破壞名聲對生意有影響,所以是依照客戶預算跟本利潤來挑。
如果自己沒有準備高一點的預算,說被工程行騙,或系統差,其實對有良心的工程行,或無辜的產品,也不太公平。
但是IP攝影機系統,很大比例都是大型系統,有電視牆,隨便都是一兩百個攝影機,還有電子地圖。
錄影系統NVR都是用PC來做,一台單硬體都是一萬五的工業電腦起跳,因為,錄不到,廠商會很大條。
最新就是家用的IP攝影機,看狗、看貓、看老人。很重要的是,IP攝影機在影像串流輸出,有兩個串流。
小串流,看即時影像(就是電視牆,每個電視在看30萬畫素16個攝影機),大串流,錄影(出事時,當然看1080P清楚影像)
所以有人說,我家裡裝二百萬1080P,但是在外面看很順暢,其實是用手機看的時候是30萬畫素。
而錄到攝影機裡的SD卡,就是大串流(像行車記錄器),最近為了錄雲端,都偷懶到15張/秒。
因為標準30張/秒的順暢即時影像,串流資料量很大,雲端伺服器要很大,你就要付很貴的月租費。
一般來說、1080P要能傳順暢30張,至少要8M以上頻寬,如果你即時看影像用3G佔了8M,我看電話公司都要抓狂。
大概簡單的說明,我講的比較泛用,用的比較白話講法,沒有用專業術語。
當然還有細部內容或特例,大大門補充說明就好,別拿專業術語來吐槽我!



如果能在三四年前, 傳統類比系統因為相素無法突破, 市場開始動搖時,
能夠適時推出這些新一代的類比高清系統, 今天IPCAM根本沒戲唱.
就算IPCAM的特性其實不很適合專業的監控, 使用上有種種缺陷,
但是在家用市場(尤其無線網路), 更高解析度的噱頭(很快就可以搭上4K風潮), 加上先行者的既定形象,
在三四年的深耕後, IPCAM + NVR的發展狀況已然站穩腳步, 奪取市場近一半比例(或許已超過).
雖然數位的IPCAM系統要全面取代類比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類比高清的絕地大反攻應該是很難很難.
絕對不會如原PO第一篇寫的, IPCAM是快要被淘汰的產品;
反而這三個類比高清, 加上SDI, 因為都是走同軸線的媒介, 不帶IP的特點, 敗部復活的淘汰賽才剛開始.
老蔣4709 wrote:
大大文中提到的4路DVR主機CPU無法同時跑4支3M鏡頭該從何處注意?
借用一下掏寶的圖片,找不到有敘明主機CPU的地方?
很少有DVR或NVR會註明所使用的CPU, 都只看支援的規格.
這張圖是960H的4路DVR規格, 每一路最大解析度只到960×576.
上面那一位所說的不是DVR, 而是NVR,
NVR要注意的是可以接受多高的影像串流總頻寬, 關係到可以錄幾路影像.
然後是解碼能力, 即時監看時可以解幾路多少解析度的影像串流,
回放時可以解幾路最高解析度的影像串流, 速度必須是每一路每秒25-30張的速度.
DVR的話, 沒有接收頻寬的問題, 規格寫支援幾路多少解析度的鏡頭就是支援幾路.
海康DS-2CD3332-I是一台1080P的IPCAM.
如果採用PoE網路線供電, 那個電源線就可以不接了.
這也是IPCAM越來越唱秋的部分特性, PoE只要一條網路線, 省下外部供電的線路.
PoE供電的switch也已進入市場, 同軸還得等PoC流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