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太相信 這兩個便宜的溫度計的"絕對值",只能拿來作相對值比較
2. 日立的說明書應該可以更詳盡一點,告訴我們他運作計算的原理,以前的電器或者遊戲的說明書都很厚一本說,不知道從何開始,都把消費者傻瓜化了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設27'c,但是桌上小白顯示25'c
也許是因為冷氣裝太高,入風口溫度高,他猜測 室溫還沒到27'c,所以繼續出力,但房間低位其實真的已經到25'c
但也也許,其實小白小灰溫度計都不准
昨晚調27都持續走166w
我測試性的調26, 就走420W,有比較冷一點,就又調回27'c
就很快反應的又回到166W,一直到早上
現在仍設27'c,耗電200~240W
溫度剛好很舒適,旁邊電扇直接吹到人會冷,就讓他稍微循環的吹,涼涼的很舒適
從昨天晚上吹到今天現在14個小時了,也才兩度多的電,換算電價8元左右
這大概就是換上高EER值的變頻冷氣的好處吧,開再久也不心疼
ps. 我幫家中都裝上測電器後,我母親也回報他房間的耗電了 (Teco東元變頻冷暖 吹 6坪)
昨晚設27'c,持續耗電500W左右
設成28'c,耗電約300W
我想EER 6 還是有他的價值
omio wrote:
現在有兩點1. 我不...(恕刪)
我的專業是工業儀表,其實溫度偵測已經是非常非常成熟的技術了,所以我相信一兩百塊的溫度計,還是有一定的準度在。
便宜和高階的溫度計,差別還是像L大說的一樣,反應速度的快慢而已,高階一點的熱敏電阻+傳送器(1500~2500元)經過校正,在攝氏0~500度的準確度是非常高的,這是物理特性,不容易有很大誤差的。
而便宜的一般都寫正負1度的誤差,其實我想也沒那麼大,還是可以相信的。
反而感測點不同所造成的誤差,還比儀器本身的誤差大,尤其是在越大的空間測氣體時。
我的環境,測出來反而出風口溫度會比室溫低,你的溫度計是否有吹到冷氣風,或因為風扇使室內的空氣流動較快,這都會使溫度計的溫度降低。(如同你也會覺得比較涼一樣)
日立的人今天有提到,回風口溫度感應器與設定溫度相差5℃時,會100%運作,1℃時會降到10%。
我比較不懂的是,回風口在房間頂,溫度應該會比房間室溫還高啊
我個人的猜測:
1. 回風口吸到自己吹出來的冷風?
2. 側室溫的地方剛好有熱源?
不過,慢慢的我們也可以不要計較那麼多了
能確定吹的涼,吹的很省電就好了
EER 6 vs EER 4 畢竟是不同世代的東西
長時間開,電費就是1.5倍的差異
照我的使用度,一天大約用掉8度電,兩個月的電費會是 480度
110 2.10
330 3.02
500 4.05
700 4.51
700~ 5.10
110 x 2.1 + 220 x 3.02 + 150 x 4.05 = 231 + 664.4 + 607 = 1502.9
若是1.5倍,會是720度,多出240度
20 x 4.05 + 200 x 4.51 + 20 x 5.10 = 81 + 902 + 102 = 1085
兩個月會多出1085元,假設吹4個月(夏月電價),差距約2170元
五年就差10000
話說,這沒有計算我冬天會吹暖氣, 也許五年會差15000元
omio wrote:
這個表要從哪邊弄出來...(恕刪)
在這裡~
http://wapp10.taipower.com.tw/naweb/apfiles/nawp300.asp
legend9735 wrote:
不需要換冷氣,增加重置成本,好東西丟掉是資源浪費,製造家電垃圾也是破壞環境。
舊機要省電,只要提高設定溫度即可,按一下就可以省電約40%。
這個值得大大的鼓勵!
調高1℃不是只有省電6%,我要再講一次。
電力計太好用了,怎麼會只測幾次就沒用,靠它很容易找到「省電的康莊大道」...(恕刪)
我很認同~
我想L兄也想要提醒大家:記者多是白目的,大家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現在
我會覺得,如果空間足夠,冷氣倒是可以用堆疊的方式來購買
像我的房間,等到哪天小孩大了,白天活動量多,我可能會再裝一台20NF (2.2kw (1.0~3.2), EER 5.2, $24000)之類的,在房間的另一端
( 這樣我就有總共 7.1KW的能力,額定5.0 kW, EER 平均約為5.7,建置成本 36000 + 27000 = 63000,同級的56NP $54500,EER卻只有3.46)
關於計電器,我媽媽今天問我一句話
我要吹多久,省的電才會贏過450元
其實,好像還好說.....

不能說是以划算的角度來計較我花450元
但是我可以更清楚,我所買的機器是怎樣來運作的,我應該怎樣使用他,達到最划算的方式
我想450元買到的,主要是這種踏實的感覺吧!
關閉廣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