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vinko wrote:
水溫如有需求過高 電熱器 反而效率比較高
...(恕刪)


若考量台灣的氣溫,以及洗澡所需的水溫,您所說的這句話應該不會發生吧!依您所提供的表格,氣溫0度,水溫65度時,熱泵的EER值都還有2.43,電熱器最高也不過是1而已。
感覺好像大家都一直執著在數據上的變化....
小弟自己家也安裝了一台熱泵約9年了,這台是當初(台灣)唯一自行開發的原型機(台灣未上市販售)
一方面測試系統機組性能,一方面作耐久破壞測試,使用了整整9年到目前還是全機ok!
18000btu,300L水箱,1家5口每天固定使用,假日使用人口暴增至8~10人(幾乎都是小孩子)
使用環境位於台北市陽明山,冬天氣溫約2~6度c,水箱出水溫度40~65隨我調整,陽明山冬天氣溫低,洗澡,洗衣,洗碗,澆花,車庫洗車,洗地板全部都是用熱泵產生的熱水.....
自從裝了熱泵我已經9年沒有叫過桶裝瓦斯了(陽明山地區叫桶裝瓦斯一桶要額外加100元搬運費)
以前一個月固定要3桶瓦斯2千多元,省了9年光瓦斯錢就25~26萬了.....


熱泵原理其實不困難,一堆台灣廠商過度數據化,複雜化來乎攏消費者!
熱泵跟冷氣機幾乎是相同零組件組成,冷氣1台2萬,熱泵一台家用型5~10萬都有...
熱泵主機裡面主要購成的零件有
1壓縮機
2盤管
3風扇馬達
4風扇葉片
5銅管
6油分離器
7儲液器
8高低壓保護開關
9全機外觀板金組件
9機板組件各廠家不盡相同.....

以上是幾樣比較重要的零配件,跟冷氣機完全相同...

台灣市面上百分之90的家用機都是大陸進口的啦,真正百分之百台灣製造的廠商不超過3家,有能力開發專屬台灣家用機的廠商也不超過2家,大家都只想從大陸貼牌進口,別拿一些大陸規格乎攏台灣消費者.......

台灣有能力生產的大型OEM廠商超過30家,有辦法完全自行開發生產出家用機的應該不超過10人啦....
開發機種耗掉的時間,金錢,是台灣這些廠商最不願意投資的,大家只想抄襲,撿現成的......


感覺熱泵真的隨著愈來愈近冬天,漸漸熱了起來!

就如同 money b 說的一樣,真正有能力 MIT 的熱泵少之又少,以往就很多家在打混戰,都說自已是 MIT 的,最後發現看來只有組裝工人是 MIT 的啦!

熱泵和冷氣基本上原理是差不多,都是做熱能的轉移。但是多了桶子和 money b 說的那一些東東,所以價格會比冷氣貴,但是 C/P 夠不夠就要看每一個人認定了,所以我才會再加選多了室內空調機的機子!這樣可以再增加其 C/P 值!

而數據的東西,我也是認為沒有必要去太鑽牛角尖。因為水溫是線性的,因為不可能一直要求在 60 度加溫。也就是說,水由 室溫 20 ~ 30 -> 50 ~ 60 這樣平均的運算下來,而不是只有在探討在純 60 度時,所造成的功耗表現啦!

反正我每天也都有記錄自家的熱泵使用電量 (只是不知電表準不準 ) ,等冬天就可以知道其效果了 (因為夏天,時常會拿來開冷氣啦 ) 。

而 上群公司 他們也很用心,將原本在中國的產品技術技轉回來台灣,未來消費者買到的機子就是正規 MIT 了

我想最後大家等政府若是能對熱泵使用者進行補助的話,看來這個市場可能會立即的噴出啦! (怎麼看來像好股市的名嘴說法哦 )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chlorite wrote:
依您所提供的表格,氣溫0度,水溫65度時,熱泵的EER值都還有2.43...(恕刪)


這是冷凝溫度 跟 蒸發溫度 不是外氣溫度 跟 你的水溫 這個數值 與 大氣與水溫 還有5~12度溫度差

這EER直 只是單純壓縮機的功率 且是實驗室數據 從來沒看過有一台跑出來可以跟原廠提供數據相同的壓縮機

且還不包含其他附屬設備的耗能 且溫度越高 壓力越高 配件的壽命越短 還有熱交換效率 它有電熱快嗎??

同樣功率同樣提升十度 需要耗時各是多久??



其實熱泵要在高油價、高電價、低利率的時代才有其生存機會(回收才會快),

不然這並不是甚麼新技術 只是過去油電便宜 利率又高 根本沒有人會考慮這種設備

如果油、電繼續上漲 熱泵會越有機會 不然也是個過客


打這篇沒有別的意思 只是不想讓熱泵過度神話 它有其適用的溫度範圍

加裝輔助加熱裝置 不見得就是技術不好的廠商 端看你用甚麼觀點來思考

(在三十年前 我們家就用水冷式冷氣機的冷凝水來洗澡了)





calvinko wrote:
這是冷凝溫度 跟 ...(恕刪)



沒錯!十分合理! 就是因為現在 油、氣、電 的價格比例不合理! 才會造就這一個情況啦!

而熱泵會不會是一個過客,還是常客這個誰說也不準! 說不一定那一天俄羅斯和中國說他們的天然氣不供貨了! LPG 噴到不行 (嘩!我的 LPG 車要如何是好呀! Orz...) ,那電能發熱的東西就會更加風行!

不用說什麼,現在也愈來愈多人,把家中的瓦斯爐改成 紅外線爐 或 電磁爐 了,就是因為怕上面的情況發生呀! 而電力的問題反而比較好解決。但是 2012 的太陽黑子是否會破壞電力設備,導致無電可以用時!那這樣 LPG 反而才是王道!

還有現在市面上有人在推 太陽能 也是一面的說好! 但是現在極端氣候愈來愈嚴重,還有砂塵暴的問題。

唉~~~ 各種東西都有其不完美處啦!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全球石油業十大巨頭的共同看法即是:

"21世紀是LPG 的時代"。

地表下及冰層中蘊藏巨量的天然氣經過合成法技術已經可以大量轉化成高附加價值的石油產品,
說LPG會被取代的觀點實在是有些誇張了...

太陽能系統雖然不盡完美(目前最完美的就是生態系中的植物啦~植物固碳下來之後再被人類拿來燒產生熱能),
但這是人類往宇宙高等智能生物再邁進一步的關鍵,
愛護僅有的地球是人類應該做的......

巨象車很大 wrote:
全球石油業十大巨頭的...(恕刪)


只是天然氣是拿來用燒的嗎? 這個也是一大疑問哦!

像上次我看公視,日本他們在開發氫能,使用的是 LPG 經過觸媒之後,轉換成電能、熱能、還有氫。這樣至少比純燃燒 LPG 還更有效率呢!

只是那價格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裝的起的,幸好日本政府的遠見比我們好的太多了,由政府及公司來進行補助推廣市場!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目前市面上家用熱泵生產廠商正港MIT就3家,北,中,南各一家,其餘的都是大陸規格啦,根本沒有什麼專為台灣設計的規格*(如果有廠商賣你MIC的熱泵還宣稱專為台灣設計的規格,別聽他虎爛)台灣市場太小MIC的生產量不可能幫你開發專用機........

太多一窩瘋短視盡利的台灣廠商從MIC買機器貼個LOGO就說台灣MIT生產,而且本身完全不懂,機器賣了不會安裝,壞了不會維修,導致消費者幹聲連連,根本就害慘整個節能產業.....
台灣熱泵生產廠商有送工研院檢測合格的只有2家,有專利的更只有一家!!

熱泵系統剛安裝都沒什麼大問題(除非機器本身不良),1年之後見真章,台灣冬天均溫很少低於5度c,對壓縮機本身製熱不是什麼問題,重點是周邊的零配件用料省不得,一下熱水,一下冷氣,一下暖氣,1機3用還要偷料,這機器不出問題才怪勒.......

接觸研究開發這產品已經10年了.....
對熱泵市場上一堆虎爛嘴的廠家失望透頂,要開發專用規格,不想花錢研發,什麼材料都要偷料,規格都降級虎爛消費者,出問題就推推推,拖拖拖(可憐的消費者,MIC的產品要更加小心,規格是大陸規格,台灣氣溫不同於大陸,機器配備不會相同的)........

再來聊數據!
一堆廠家一直推cop多高,多省電,(某某牌新機種一直推它的cop6~8,真的是虎爛消費者,騙很大阿!!!)
以它的能力規格下去推算出cop是4點多而已啦,如果以它的能力規格可以做出cop6~8,恭喜,你是台灣之光,你所有的數據都兜不隴,大金如此的大廠還不敢宣稱它的cop有多高多高,你就別在虎爛台灣的消費者了......

再來聊節能省電!
空調熱泵確實是能夠節能省電的,只是節多少能?省多少電?(這有數據可換算,不是嘴巴講講)
絕對不是廠家宣稱的85%-90%那麼多,(又在虎爛消費者)
廠家一直推節能省電,消費者一直在數據上鑽牛角尖,挨............都不要裝最節能省電啦.........
不過是裝台空調熱泵而已,不要把自己搞得那麼累.........
喜歡就裝(除了比較還是比較,真正優質的廠商不怕你比較,眼睛睜大自己判斷)
不喜歡就別浪費太多時間研究了......

以上就台灣目前的家用熱泵市場做個簡單的分析介紹....
家用熱泵這產品就我接觸到的客戶,會裝的就是會裝(價錢不是絕對,服務品質才是第一),不會裝的就是不會裝(購置費用高,預算不足)

熱泵本身是個好產品,只是(台灣)某些廠商把它過度神話了,搞得一堆消費者以為它是什麼超高科技產品勒.....
(台灣)某些廠商賣熱泵真的是虎爛過度了.....
空調熱泵,熱水,冷氣,暖氣3機一體的家用機台灣有一家廠商老早就設計出來了,遲遲未上市,一直很低調的做耐久破壞測試,結果市場上被一些連台灣基本認證都沒有的大陸機給搞爛,(還宣稱獨家技術領導市場勒)消費者還以為自己是買到市場最新的產品......

路遙知馬力啦,我相信台灣市場需求量夠的時候,純種MIT一定跟進生產,絕對輪不到兩光貨的生存.......
money b wrote:
目前市面上家用熱泵生...(恕刪)

應該不是本公司吧!
至今大陸熱泵規格還是以R22為主,好像很少聽到用R410A喔!

工研院檢測的熱泵不少,至於"合格不合格"也不是工研院在論定的,
工研院只對檢測數據負責,合格與否的標準至今還在標準局研議中喔!

專利部份我手上應該少說也有個10來份台灣同業們的心血,有空我整理一下專利文號........但話說回來,我認為熱泵的專利擁有者應該是1903年美國的開利博士(或是更早的XXX,沒空找下去).....

單熱水C.O.P數據部份以家用機水溫15度加熱到55度在20度乾球(15度溼球)達到4.3;7度乾球(6度溼球)達到3.1而言,目前應該也沒同業廠商會說是低了,某某"新"機種說的cop6~8我有去了解過,他們有明確說明是整合了冷氣+熱水的整體能效時有6~8啦!

其實這也算是一種行銷手法,節能整合可以在有冷氣需求時產生的熱水,其耗能若算在冷氣頭上時,熱水成本基本上說是省掉100%也還說的過去喔!

熱泵的台灣基本認證?好像沒聽過....若是空調認證那台灣就有,而且是強制性的,這個確實還沒去落實,但會儘快完成

路遙知馬力這就沒錯了,用品質及時間來獲得肯定就正確啦!

兩光貨不管是MIT或是MIC都不能在台灣生存啦!
看了hg19大大的設備圖

人家的管路都沒包的這麼漂亮

程經理要打屁屁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