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的檯燈,除了LED規格,低閃頻、抗藍光已經算是基本的條件了,除此之外,光源的判斷、色溫的調整、入座感應都已經與時俱進,成為現在選購檯燈的重要參考指標;在我們求學的階段,能夠擁有一張自己的書桌、一盞自己的檯燈,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也許它不能讓我們考一百分,但有了一盞明亮的檯燈,卻給了我們向前衝刺的動力...

一、檯燈介紹
二、操作介紹
三、Dyson Link介紹
四、實際使用
五、試用總結

▲配件非常的簡單,有縱向支架、橫向支架燈具本體、底座、固定旋蓋、變壓器及插座、另外還有保固卡和說明書。
- 功能按鈕
- 環境照明器感應按鈕
- 動作感應器按鈕
- 重新同步按鈕
燈臂下方的功能按鈕應用,這幾個是屬於需實際按壓的實體按鈕
★環境照明器感應按鈕—光線可依照背景照明條件自行調整,使得工作空間維持恆常亮度。
★動作感應器按鈕—若未偵測到人,燈具將在兩分鐘後自行關閉。
★重新同步按鈕—須先和Dyson Link連接配對,將燈光與位置作同步處理,使用過其他照明設定後,若要重新同步在按此紐。

▲上方的控制元件則是屬於觸碰的形式來做調整,由右至左分別為開關、亮度調整及色溫調整,亮度調整範圍為100流明到1000流明,色溫調整則從2700K到6500K,可依照自己的喜好作適當手動調整。

▲Dyson獨創的七邊形的反射器以PMMA擴散膜區隔,平均混合燈色創造較佳的單一光源,減低陰影影響。較低的反射器在設計上可保護眼睛免受眩光影響,並將光線集中變成平均的照明(均勻性為0.7 );另外32位元微處理器持續將日光數據傳達給光學驅動器,動態調整6個LED色溫。三個暖光與三個冷光LED交錯配置,刺激出各式各樣的日光色溫,範圍為2700k~6500k色溫。再加上高於90的演色性指數,呈現的光線顏色非常接近日光。

▲球型半透明狀的紅外線動作感應器會在您靠近時開燈,當您遠離兩分鐘之後關燈;而光源感應器會根據四周光線的改變進行調整,Jake Dyson說「人的生理會受當地時區的日光變化影響,因此,我們的新款燈具產品會根據您居住地點的日光調整。」

▲當LED過熱,會導致光度減弱與失色。Dyson獨創真空密封的銅管可將熱吸走。內部會有一滴水蒸發,凝結時可沿著銅管散熱,之後透過毛細現象回到LED,這可提供連續且節能的冷卻循環。話說回來這個凹槽處很容易累積落塵,不過只要搭配Dyson V11™ Absolute就能定期清除...

- 縱向支架接點
- 橫向支架接點
- 接合組立
▲縱向和橫向支架上分別有公母接點,接合後再卡立於移動滾輪上,就能提供供電。

▲橫桿的另一頭印有Dyson字樣。
- 電源接口
- 底座
- 旋蓋
- 組合
▲電源接口的設計在縱向支架的底部,與底座結合後再透過旋蓋固定,最後在將變壓器的線接上,底座上還有線槽設計,不過稍嫌美中不足的地方,線槽沒有辦法完全固定住線,在移動燈具時,線還是會脫落,重新擺放在固定位置時還是得確認一下是否有進入線槽。

▲縱向支架的下方還配置一個Type-C的供電輸出,非常方便。
- 變壓器正面
- 變壓器背面
- 接孔
▲變壓器正面有Dyson字樣的浮雕設計,背後印有規格參數及安規認證,現在很多檯燈似乎都是變壓器和插孔採分離設計,也許可以因應各國不同的插孔設計而不用在綁住一整套變壓器。

▲其實在箱子的內緣就有組裝順序圖了,不過Dyson的設計滿直覺的,就算不看說明,也能輕鬆完成組裝。
- 組裝完成
- 橫桿移動滾輪
- 縱桿移動滾輪
▲不費吹灰之力,輕輕鬆鬆完成組裝。
▲主要功能位於橫向支架上的觸碰控制,有電源開關、色溫及亮度調整,電源開關輕觸可開可關,色溫及亮度調整,可以在觸碰橫條上左右移動作調整,也可以輕觸橫條上的某個位置即可調整變化。
▲橫向支架下方的功能按鈕,當每個功能開啟時旁邊都會有一個相對的提示燈號亮起。

▲這是官網的操作示意圖,我認為這個按鈕的設計差強人意,怎麼說呢,不管你朝哪個方向,哪個手勢,終究要兩個指頭才能完成按壓按鈕的動作,如果是以坐著的姿態,用一根手指頭,就會推動滑軌往上無法按壓,但是如果是兩根手指頭,你就會觸碰到色溫或亮度的控制橫條,當然你也可以避開會觸碰到橫條的按壓方式,但這樣就略顯刻意和彆扭了。
▲開啟動作感應器功能時,當有人進入到感應範圍時,燈會自動亮起
▲當感應器未偵測到人在座位時,兩分鐘會直接關閉電源,不過其實是會分成兩段式的,它會在兩分鐘後先變暗,在隔幾秒後才會關閉電源。

▲首先,當然是下載APP,然後進行手機和檯燈的連線配對。

▲發個小小牢騷,手機和檯燈配對還真的要靠近檯燈才有辦法做連線配對,桌面距離檯燈也不過40~50公分的距離,居然怎麼樣都無法連線,這.......


▲接著就是做一些細節上的設定,在家中的使用環境、購買日期等等的。

▲光是環境設定就達20種選擇了,先前已經體驗過Dyson Pure Cool™智慧空氣清淨機了,所以對於Dyson Link的空間環境選項並不陌生。

▲設定後APP也跳出了更新的通知,當然的,為了更為完整的功能體驗,直上更新。

▲除了檯燈的本身功能和室內環境設定之外,設定所在區域,就會同步調整,根據一天的日照變化,調整出最適合當下使用的光源。

▲這個配置完全比照檯燈上的功能,有開關及色溫調整,還多了個增強亮度的選項,右上角的說明符號點進去則會做色溫和照度的解釋。

▲燈光模式則有同步、學習、放鬆、精密等四種預設,然後也可以自己新增自己喜歡的色溫及亮度做為新的預設選項。

▲除了一開始的初始設定外,之後的設定修改也可以透過Dyson Link做調整,另外還有離開模式、起床模式、睡眠模式三種排程設定,依照自己的需求進行設定。

▲今年升小一的姊姊和剛上中班的妹妹的作業書寫時間,搭配約5000K左右的色溫、450的照度,舒適而不刺眼,提供不錯的照明效果。

▲實際的照明效果,沒有多餘的反射眩光,有效保護孩子們的眼睛。

▲這個沙發旁邊的小桌完全展現了Dyson Lightcycle可以靈活轉動的優勢。


▲妹妹剛上中班而已,作業量還不多,平常就喜歡隨意塗鴉,其實整張白色桌面也變成他的畫布了...


▲轉個方向,就變成內人的使用時間,相當方便;內人為全職媽媽,常常在孩子熟睡後,還要埋頭研究著食譜,只為了孩子們不挑食、營養均衡,女兒們還小,目前睡覺時還是不關房門,以便有狀況時我們為人爹娘還能立刻察覺,所以不開主燈,僅點一盞檯燈,才不至於過多的光線透進房間而影響她們;夜間使用3C,設定為5500K的色溫,550的照度。

▲在忙碌了一整天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食衣住行後,睡前會在看個Youtube放鬆一下;全職媽媽真的很辛苦,真的要給予多多的鼓勵,選老婆就要像選Dyson Lightcycle一樣,一次可以讓你使用60年,喂~~~不是啦,是陪伴你60年...


▲在妻小都熟睡進入夢鄉後,再來就是我的深夜專注模式了,6000K色溫+600的照度,撰寫試用文章....


▲寫著寫著,玩場遊戲放鬆一下吧.....



▲公共空間的使用,原本主燈就已經是柔色的光系,所以就將檯燈作為輔助照明,色溫調整一致,不至於反差過大,讓女兒舒服而快樂的塗鴉。

在試用近兩週後,對於Dyson Lightcycle有著不可思議的驚嘆,完全貼近使用者為出發點做設計理念,在基座不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想要照明的範圍作適當的調整及轉動,也可以依照自身的生理年齡、所在區域等自動調整到最適的色溫及亮度,且有有效抑制LED容易過熱的問題,通常過熱的問題一旦久了,多少會產生色衰及光衰的問題,還提供了各式的排成調整,依照自己的需求做調整及變化。
雖然標榜著燈的品質可以維持60年,不過我個人適持保留態度,以我的現在年齡來說,才使用兩週而已、而且無法驗證到那麼久,哈;雖然燈臂可以做垂直、橫向及360度轉動調整,但燈體處如果可以再做一個節點或關節來改變照射的方向我覺得會更為完美,然後一般來說檯燈的擺設位置,以家中環境來看,應該鮮少會擺在桌面正中央的位置,橫向支架可以移動的長度約為55cm,這也代表是它可轉動的半徑,就算把它調整到置中,以25cm來做旋轉半徑,其實很多地方還是滿容易就卡到的,雖然設計的美意是為了轉動方便,但實際的使用上也有些許的限制。
Dyson一直在家電用品上不斷的創新及突破,期待下次能再有機會體驗Dyson各式家電產品新的設計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