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建議補充一下相關知識
1. 拆電腦之前
a. 移除電源線,或關閉電源輸入 (樓主準備開機殼的那一張還插著電源線,開關還在ON)
b. 雙手先觸碰金屬一小段時間
2. 清潔電腦內部
a. 需用防靜電刷,或者空氣噴槍之類的器具 (別拿一般刷子直接刷主機板上的灰塵)
b. 可以準備橡皮擦輕擦如記憶體的金手指
c. 用wd或者黃油之類整理一下風扇
3. 主機板上的接腳
a. 基本的如 PW (LED/STATE),SW (LED), SPEAKER, FAN, ....(還有如何判別極性)
b. 週邊擋版如 USB (一般有兩種), AUDIO....可以參考 yic7817 大大的說明
4. 排線
a. 排線一般都會有防呆孔,而且會有一邊的線上有顏色,一般是紅色,那一端剛好朝向電源接口
b. 不同速度的IDE裝置,如硬碟跟光碟機,最好不要接在同一條排線, 有兩接口的排線,邊端接口是MASTER, 中間是 SLAVE, 裝置跳pin的時候要注意,有些裝置或主機板會很敏感
阿福仔仔 wrote:
我說詳細一點...是...(恕刪)
OK 我也同意你的說法
電腦這種東西是死的 有個標準再那邊一定也會出狀況
多點知識也OK 不過對於某些想偷懶 只玩新東西的人來說 可以當選修
還有IDE排線有分新舊
接頭一定都是40PIN
新的通常都有ATA-66以上的速率 但排線有80條 其中一半是接地線 另外接頭中間有其中1PIN是封死的剩下39PIN
舊的大概都是ATA-33或者以下速率 排線只有40條 沒有封死 有些沒防呆凸點的可以找接頭有兩邊凹陷的那面就是凸點那面(大多都是)
另外拿ATA-66含以上的設備用舊的排線 有時候BIOS會顯示訊息 建議體換新的排線
因為用就排線 速率上不去 雖然理論上應該可以 但干擾很重
對吼 還有AGP~~
電壓:
早期AGP1X或者2X的電壓是3.3V
後來AGP4X或者8X的電壓是1.5V
防呆缺口:
支援1X跟2X的缺口在靠近IO檔版(前端)
支援4X跟8X的缺口在後端
有些有兩個缺口的 那是有支援4X跟2X 但8X不一定支援(雖然大多有)
互相支援:
有吃8X一定能吃4X 顯卡跟版子一樣
有4X不一定能吃2X 反之亦然 顯卡跟版子一樣
至於1X 我沒看過也不確定 所以留給其他大大講
因為前後期電壓不同 有些顯卡雖然有支援2X 但請記得條上面的跳線(例如:精星R9200SE)
也有自動調整的 (例如:麗臺A170 MX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