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說像上游源頭ASUS主機板 基本上是2.5倍成本出貨
(當然這基本上不含檢測費用 和未來的維修成本)
那些東西成本有多低你知道嗎 光華之所以能便宜賣出
是因為不開發票 維修成本低
光華出去的東西 大部分~我是說大部分
有狀況他們有專人代送原廠 難道ASUS主機板壞了
送回光華他們要換零件嗎?? 所以光華基本上維修成本超低
只要有專人幫忙把客人丟回來的故障品拿到旁邊的皇家之類的
所以光華出貨的商品價格便宜 絕非賺的少
而是模式不同 看看順發 燦坤 東西硬是貴的
因為開發票 而且銷售模式也不同 光店面 廣告都是成本
你哪時看過原價屋有電視廣告的??
所以不要說消費者殺價不好 換句話說
店家也可以不要讓別人殺阿 還有
每樣商品的狀況不同 有些店家讓你殺500都可以
有些你要殺100店家都快跟你翻臉~
老闆幾乎妳需要什麼才會介紹而且拿給你看吧
因為有的"盒子是空的...擺好看的"'..鬼才會進一堆貨放在那裡賣.
一家3C店要維持生存打平收支..要店裡的開銷(房租相關支出)+自己家庭開支...這樣才能生存打平..
很多商家當然固面子,不願說自己在算一算在培錢...等到自己老本陪光了才恍然大悟..
如果好賺的話.....中午就不會吃便當囉...
水也不用買了......星巴克咖啡..天天外送...
要算利率及支出平衡...就應當全面性的考量..而不是單存看一個產品的毛率啊...
每個家庭的支出呢??勞健保??自己的養老規劃在哪啊...
如果一家店一個月淨賺八萬的話..我寧願去公司上班
(店裡租金一切開銷四萬 + 家庭開銷四萬...剛好打平.....)
開店還要看每一個人的臉色..每天賺錢又心驚膽跳..不知道今天會不會 客人啊
公司上班..又有勞健保..年終獎金..只要面對一個自己的主管..下班後安心快樂的回家陪老婆..
賺的實在是很少
就得想辦法開拓新客源及新方案
那些在光華或是NOVA的商家確實有很大的壓力
或許他們都有電腦銷售業外的INCOME
例如包下哪些大公司或機關的維護合約
也許是其他系統軟體的銷售或撰寫
像我就配合幾家電腦公司做網站系統開發
他們就接洽合約等等相關事宜做業務
而我開發軟體,結案後五五分帳
誰也不吃虧阿...一個月只要兩個案子...
兩家人都吃飽了,況且速度還不止於此
另一個可能賺錢的狀況是
有些客戶其實並不在乎電腦公司賺多賺少
他們要的是好的客戶服務
前一陣子有個我的客戶需求伺服器主機一台
成本與售價的比例是 1:2
獲利其實並不低,當然幾乎也是給他24小時待命
所以..
賺不是賺不到
而是各有巧妙不同
畢竟還是要求生存阿
> 我是說像上游源頭ASUS主機板 基本上是2.5倍成本出貨
> (當然這基本上不含檢測費用 和未來的維修成本)
什麼叫 (當然這基本上不含檢測費用 和未來的維修成本) ??
成本就是包括所有的支出,
再者您從哪查的 (2.5 倍成本出貨) ??
照您這樣算的話主機板的毛利率高達百分之一百五十,
嚇死人了, 現在競爭那麼激烈,
主機板早成了資訊業中的傳統產業, 哪來這種天價的利潤,
麻煩您查一下 Asus 主機板的毛利,
現在平均也只有三成上下,
其他二線廠, 有的甚至連 Asus 的一半都沒有,
就算把 (檢測費用 和未來的維修成本) 另外算,
出貨報價連成本的 1.5 倍也達不到,
唉 ...
bmf22 wrote:
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恕刪)
cph0516 wrote:
NB一台賺3000(...(恕刪)
NB保5是毛利!?
廣達內部朋友說那是淨利
只能說『灰煞煞.....』
而且NB業還有rebate
零組件供應商每個月還得交回饋金
肯定是有賺得~賺多賺少問題
要是一直賠~那老闆真是錢太多拿來燒
以手機來講
出(代工)廠到品牌商手上時是60塊美金的話
品牌商賣給通路的價格大概就是翻一番變成120塊左右
到了終端市場時大概翻成180塊
中間的利潤~轉手越多、每階賺越少囉
不然諸君以為後來零售價怎麼降
光空機來講
有些機子上市到快下市的價格
差了50%以上
再怎麼Cost down也不可能可以down這麼多
零組件1Q降5%就很厲害了
但其實零組件賺很兇~有些東西利潤高達50%以上
.....跟原廠賺得一樣凶......
---
則規區論討守遵意同並過讀閱已我, 則規區論討視檢裡這按, 能功言引解瞭裡這按
---
~~~

(當然也有經營不善倒掉的食品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