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就像車子一樣,要使用就要保養!定期掃掃毒,掃掃木馬以及間諜軟體,還要定期重組硬碟防毒軟體與防火牆是必要之惡,雖然囉唆且還會影響系統效能,但卻可以檔掉大部分的麻煩連接網路的部分,強烈建議使用網路分享器,不要直接連接ATU-R(小烏龜),因為NAT也可阻擋部分的麻煩。預防重於治療,決不是口號而已,因為平常的忽略,卻總造成事後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解決,且還通常伴隨無可計價的資料損失。說老實話,兩千多個感染檔並不是太令人驚訝...常常幫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解決電腦問題,隨便掃出幾千個感染檔都不是太意外尤其是在小朋友的電腦上!現在網路發達,P2P軟體也太氾濫,我還遇到過朋友的小孩還認為用P2P是理所當然還說"電腦本來就是要用來下載的"有太多的毒都來是不明的程式與軟體,很多人不知道連圖片也可藏毒,mp3亦是...其他還有很多...認為不可能有毒的檔案在病毒氾濫的現在也都有了毒了...尤其是要用P2P就要注意電腦的防護,殊不知使用P2P等於是門戶大開,除了拉回的檔案有危險外,時常開啟的網路連接port也是提供無聊人士的下手機會...若要用P2P,建議使用兩台電腦,一台作下載(BT或養動物等),另一台為工作機....,下載機拉下來的軟體要仔細掃毒後,才拉到工作機,且拉的過程還要注意病毒透過USB,或區域網路偷渡到工作機上....病毒真的千奇百怪,種類太多,好的網路及電腦使用習慣,加上好的保養,才能"有效降低"電腦發生問題及中毒的機率...才不會常常發生電腦硬碟或檔案掛掉的慘劇...另外定期備份也是一大重點,萬一系統掛了,或硬碟掛了,才不至於損失太重=========補充說明:在這裡說明的P2P,主要是針對"下載軟體"而言。
blackicbm wrote:大大的原意應該是 P...(恕刪) 感謝提醒,已經更正。用於網路下載的形式之一:P2P=Point to Point(點對點,一般的形式說法)另外一種用於電子商務上:P2P=Personal to Personal(個人對個人)B2B=Business to Business(商業對商業,或公司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