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ATI;INTEL;NVIDIA零件商品的價值比較,到底誰好?


fedora wrote:
從「性價比」C/P ...(恕刪)

賓果!

不過冤枉啊!
為了該買哪一顆,我跟我兒子討論一整禮拜,
在主機板到手後,才注意到5600k不支援pci-e gen3.0已經夠嘔了,
您說的這麼完整,現在我兒子就在旁邊數落我了,
可是當時這小子明明沒把您說的重點列出來啊,
但是經您一說以後就知道了,
(備用無任何好處,只是浪費錢)。
也難怪看到大家討論如何配顯卡時,列出來的都是吳內顯得U啊!
謝謝!
A8-5600K 跑 3D vantage P4780左右,這是我最近測試的結果。

跑 3D11 網路上查到大約是 P1000 出頭。印象中我跑完非常接近這個結果。

以上都是預設值。
風扇噪音比較,因為現在是冬天,所以大家都差不多,iA定價還是老樣子,買CPU送GPU,買GPU送CPU
X4 750K和FX沒有GPU,當然比較便宜。

PCiE 3.0,只有獨顯才需要。

ezcat0101 wrote:
A8-5600K 跑...(恕刪)


太好了,
看來我好像沒比較笨,開心
謝啦!
我之前有注意過樓主推出的準系統,但我發現樓主您的定價真的太高了。

也許您的散熱和設計理念真的值這個價錢,但對於玩家來說,除非您的設計夠炫、方便(快速拆裝、便利性
、擴充功能多等等),那麼我會覺得幾千塊花的值得。

例如 NCASE M1,國外訂價六千多,散熱性能可以到水冷,整個機體可以全拆。我都覺得有點貴了。

或是最近常看到的華擎 M8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上市,去掉它付的零件,機殼方面至少五千,值得嗎?
我覺得還OK(外型非常特別)。

而市面上 mini-ITX 的機殼,也有平民價格的選擇(還不只一種),它們同樣可以小巧也兼顧到散熱。
零件方面不乏相容於標準ATX的種類。例如我正在拍賣的那一款,稍微大一點可以裝 M-ATX 的。

所以,我想問樓主,您認為您的整套設計競爭力在哪裡?

您說散熱,撇開顯示卡的散熱裝置不提,在主機板那邊裝一個12公分以上的風扇就能解決的過熱問題,
相較於您的設計所需要的成本,比較起來,真的很難說服別人買單耶...

deculture wrote:
風扇噪音比較,因為現...(恕刪)


哎呀!
我比較關心的是,一定要掛顯示卡的系統,
因為我認為不掛6pin等級顯示卡的桌上電腦,就會讓人分辨不出的等級和類型之外,
效能"精簡"效能的訴求,也讓廠商生產不出"價位"與之相當,如...
C/P值與筆電相近,卻是桌用的All on one機種,或組裝便當機用的機殼!


另外請是不是請您看看
這張7月四號測的照片
同一套的I5-3470
那天是配GTX770
那時我還不會擷取網頁貼在小畫家上
我記得也是傍晚,
怕大家看不清楚就把數據打上來
照片同樣一顆的溫度計顯示31.4度C
蓋上不導熱的壓克力罩,連續跑測8次後
CPU:
43~67度C(最高溫最下面的那一行);風扇最高3176轉
GPU:
39~74度C;雙風扇最高1960轉

不知道您覺得季節與環境溫度的影響大或不大呢?

deculture wrote:
風扇噪音比較,因為現...X4 750K和FX沒有GPU,當然比較便宜(恕刪)


沒有比較便宜哦...
G1620 VS X4-270....PCHOME上面的價錢.是INTEL比較便宜 300元.有內顯比無內顯便宜.期待AMD的降價
如我所說的,散熱方面的問題在小型的機殼裡面需要重視。但並非只能靠準系統的零件安排來解決,
現在有很多專門為準系統、狹小空間設計的散熱裝置。
而且,新型的顯示卡本身的散熱裝置大多都能運作得很好,只要側面進風溫度低,廢熱從檔板後面
排出去,溫度都能控制在最高容許範圍內。
中階以下直接下吹的顯示卡,其實也就表示發熱量並沒有這麼高,也就更不需要擔心會過熱。

CPU方面,加上有導熱管的散熱器,散熱還會是一個問題嗎?
在購置整個系統的成本上,一個設計精良、對流完美但造價不斐的機殼。和另一個傳統設計,需加上額外的CPU熱導管散熱器甚至再加上一個系統風扇,如果後者的成本低於前者。(我不是專業的設計師,所以我把比例多少刪掉) 消費者或是廠商會選誰?

ezcat0101 wrote:
我之前有注意過樓主推...(恕刪)

哇!
你可真讓我直冒冷汗了!
我到現在還沒正式開賣,為的也是這個原因啊!
目前我是打算把這批為成本試算,而由NCT小量生產的樣品銷掉,
看能不能招集到足夠讓機殼製造廠商,願意接單生產的組裝電腦銷售夥伴,
所以我既沒有製做機殼的能力,也沒有要開機殼廠的打算,
而必須考到機殼廠商和未來銷售夥伴的價格立場啊,
(目前已有上市的機殼廠來電,說是應他們國外客戶的要求前來洽談,
結果因為還沒能湊出一定規模的數量,而繼續努力中)

於是參考了銀X跟浩X,打算訂在140美元,
並沒有到5XXX啊!
因為一直以來我也是個消費者!
個人也希望以後我的客戶夥伴能有100美元左右的產品,
另外:
由於個人比較喜歡用"特色價值",尤其是在規格和行銷的簡化作用方面,
所以會比較忽視"優勢"的存在性,

至於是在主機板那邊裝一個12公分以上的風扇,
就能解決的過熱問題?
還是會如網友所提醒我的,其實主機板那邊的過熱問題早就沒了呢?
從這次測試的結果看來,好像之前提醒我的網友們是正確的,

再者我所強調的是顯卡,CPU,和電源供應器,
三者都是直接對外吸風散熱,問題就會最小,
同時再利用設計機殼尺寸的機會,把高階需要水冷的系統,
做出一個能明顯的區隔,

好了最後請教一下,能否傳個訊息給我,
看看有無機會,大家湊個數,直接跟機殼廠下單訂做機殼呢?
有沒有測試過主機在惡劣環境下的散熱表現,主機內部卡很多灰塵,不是室溫,很悶熱的環境,輕微的碰撞或移動會不會導致排線鬆脫,風扇卡到線材之類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