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在自己組裝電腦的人,你們是怎麼開始的呢?

這讓我回想好幾年前嚕!!當初因第一台套裝電腦掛掉後,還是自己映者頭皮看書學的哩,真不知當初怎會降子向學哩,雖然不是啥老手,但幫朋友組一組電腦還算小事歐
要從玩老妹的PC P-66開始,那時裝Win95速度太慢了一直想讓他快,然後就亂擴充亂拔亂裝
還是快不了,最後生氣了到資訊公司上班一年,就這樣DIY下去了。
'84 年時由父親手中接過 IBM PC/XT 大卸八塊開始,當時的中華商場「忠」棟二樓是玩家的天堂,三樓某戶是 Copyleft 軟體的天地,真懷念當時有錢買不到原版軟體的瀟灑。主機板線路可以拷貝到和 IBM 的一樣,真不愧是台灣的商人。
// ThinkPad X61-CW9 作業中..
好多年前...有一天凌晨三四點~看老爸在漆黑的房間裡~ 熬夜裝著一台286電腦...
(那時候當然完全不知道電腦是啥...) 從那時候,我們家就有了電腦...(當然是單色的vga...)
1994年的時候,就開始用32k的撥接上網了...用了當時最流行的ICQ跟人聊天...
直到現在...
Premature optimis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in programming. - - C.A.R. Hoare.
我是從店家組好的電腦(英特爾P3-800的CPU)開始慢慢學的,一開始平均一個月把電腦般去店家修理4次,一次維修收200@@!(手賤嘛^^)。
般了差不多快7~8次,店家不好意思收錢了,直接在店內教我GHOST系統還原,會了這招後,我變成了朋友中的電腦顧問@@!

個人選購電腦配備經驗:
大約10部以上,沒什麼大問題;其中2兩次因趕時間而用蠻力將記憶體差反導致電腦冒煙@@!,其中一台記憶體燒毀而已,另一台主機版及記憶體掛掉,所以主裝記憶體需特別小心!!!
我的組裝心得:
1、先確認組裝的電腦用途,選適合自己的CPU(英特爾的大部分以轉檔部分的效率較佳,常玩3D遊戲的建議選擇AMD的CPU,而AMD與英特爾目前都以775腳位居多,而AMD的939腳位效率稍好,939腳位目前有只有AMD有出,而目前不管英特爾(P4)或AMD(也就是俗稱K8)現在都是出64位元,英特爾目前有533外頻、800外頻以及雙通道。
2、因應個人需求選擇顯示卡,目前分為AGP與PCI-E插槽,PCI-E插槽效率較佳。
3、依需求選擇記憶體,分為:DDR-400、DDR-II533、DDR-II667
4、依上列需求選擇適合以上配備的主機板,大部分都已經有內建音效及網路功能。
5、依需求選擇適合自己想要的容量硬碟,有IDE、SATA、SATA2,而SATA硬碟需主機板相容,而SATA2需主機板有支援。
6、選購DVD光碟機或燒錄機,現在沒用DVD就遜掉了~而軟碟機現在比較少人在用了!
7、選購完機殼後就是一台完整的電腦,再來就是看需不需加購硬體,例如:電視卡、音效卡之類。
8、組裝後灌OS,也就是灌電腦(灌作業系統及各項軟體),最好學會系統還原,這樣可以增加你的電腦學習能力,至少不用抱著電腦跑去店家維修或麻煩別人。

主裝經驗:
1、將CPU有箭頭部份對準主機板的CPU插槽缺口置入,再將CPU風扇(注意有無散熱膏)裝上,一讀接上風扇電源。
2、插入記憶體,注意插槽缺口,千萬別插反
3、將機殼後面的鐵板換上主機板送的,再將主機板用螺絲固定住,電源供應器2兩條是接組機版的(除了P3是一條外),四角形及最大的長方形就是了,記得接上。
4、機殼電源燈及硬碟燈電源及重置鈕USB參閱主機板說明書接上。
5、裝上光碟機、軟碟機、硬碟、及顯示卡和各項硬體(這因該不用多說了(不會裝的就看主機板說明書)。
6、注意機殼的電源供應器有沒有打開,再用你的勇氣將點腦的電源打開。完成!

以上僅供參考!我第一次主裝電腦也是很怕的~反正,插的上就插,插不上千萬別硬插!組裝電腦沒什麼,其實很簡單的!
我第一次接觸電腦是在國中時期當時同學家有依台彩色螢幕的電腦,平常沒事一群同就跑去他家玩GAME,上高職後買了一台486-DX2-80的電腦(後來才知道這是REMARK的"更~~"),從此發誓我要騙人而不是被騙,後來省吃儉用買了一台光碟機(飛利浦的5.5X,在當時可跩的很同學多是2X)與音效卡,出社會後把第一個月的薪水拿出來買了P-133,至此之後開始摸索DIY的組裝,到現在經手的電腦應該也有2、30台以上了,但也如此從此踏上電腦的不歸路,從鄰居到親戚只要有電腦上的問題我都要包,這些人的態度也從"拜託"我處理變成了這是我"應該"替他們做的,最"更"的是叫你組一台市價350000等級的電腦然後拿一張25000元的廣告單跟你說位甚麼賺他那麼多錢(我根本沒賺是順發賺走了),所以現在我都不敢說我會電腦,要不然就是以工作繁忙來推辭,看到前面不少大大的都是從286時期就接觸電腦,我想他們應該也會有我這種困擾,奉勸開板的大大要學電腦沒關係,但前萬別說你會不然就像我一樣變成可憐蟲一隻
專科3年級的時候,老爸買了一台286 單色螢幕,作業系統是dos ,用來看即時股票,那時候沒有第四台可以看,接上2400MODEM 連線到股票公司看即時股價,我都拿來下載宮澤理惠的寫真集有夠慢的,下載速度超慢,那時有個遊戲叫雙捷龍,DOS版的畫面做的闢美大型電動好玩 。不過還是用的很高興,那時候BBS站很流行,下載了不少圖片跟程式,後來也自己弄各BBS擺些圖片跟程式,相當有成就感,那時硬碟40MB 因為股票的資料很大,一下就不夠用了,於是下載磁碟壓縮軟體,想要把硬碟變成兩倍80MB,結果一弄把所有資料都搞壞了,被老爸念了一噸,硬碟也掛了,後來找電腦公司來修,電腦公司的老闆跟我老爸說他喜歡玩就讓他玩,這樣才會進步,而後老闆叫我去上他們公司的電腦課,從DOS指令開始學起,之後一遇到沒法解決的問題,就跑到書局買書或翻書找資料,從此就踏上玩電腦之路,從286一直往上升,幫家人跟朋友組了不少台電腦跟解決使用上的問題,不過現在超怕幫別人組電腦,因為常常遇到基本都不懂得人,自己把電腦搞壞,然後找我解決,所以現在都不幫人弄電腦了,除非是很要好的朋友。
其實如果以以前玩電腦的時代一直鑽研,到現在應該就會蠻強的吧?
不過可惜的是,剛買的電腦,都只是專研完遊戲

話說第一次買的電腦是286AT的主機......黑白銀幕~後來換了256色的彩色螢幕,就覺得有夠屌了
後來換386......有試過拆開來亂弄,不過當時在國外,買電腦配備也比較不齊,所以...只敢拆開主機外殼來看看,拔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再插回去 後來有在台灣買一顯示卡之類的回去裝。


後來上大學,雖然不是讀電子資訊這方面的,但是對電腦類的東西還是愛不釋手,然後想買一台電腦,
就開始去買書~買雜誌~學著自己組第一台生平組的電腦。但是軟體類當時還是一知半解。常常中毒,就不知道怎麼處理。(也可能是第一次那時候開始接觸WINDOWS 3.1 還不太瞭解)

後來雖然對組電腦的基本常識都有了,不過畢竟不是常組,每次隔了一兩年就好像到了外星球,台灣的規格實在是瞬息萬變

組電腦~一路走來,也弄壞了不少東西 ,例如沒事手賤把硬碟拆下來,一不小心把桌子上面的印表機線扯到,整台印表機掉下來,好死不死砸到硬碟
還有插錯RAM 造成主機板燒掉
等等的糗事

不過我個人認為我還是門外漢........說實在的說到什麼顯示卡什麼規格測試如何如何,講什麼主機板晶片,如何如何~有時候都看到霧煞煞的,電腦王那種雜誌就有很多什麼數據測試看不懂了
畢竟不是資訊電子類本科的,但~~可以幫自己跟親朋好友組電腦我就心滿意足了
我愛台灣,我的國家 敬請多支持台灣國產品
看了各位大大的文章,覺得自己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咧~~

自從4年前買了第一部自己的PC後就愛上了裝修電腦這檔事了,不過由於是拜託親友組裝的,所以只能憑著當時上計概課時老師所講的當時最好配備去買,也從那時候開始產生興趣的.雖然是從高職讀電子科開始玩,
但我覺得自己的起步還不算晚.到了高二時,就有陸陸續續的朋友找上我去修理他們的電腦,雖
然那時我只會重灌,但也是一大步的開始.
上了大學後,幫室友組了自己第一次自己組裝的電腦,雖然考證照時已經有組裝經驗,不過自己選零件親自購買還是第一次,後來也陸陸續續得到很多經驗,不明白的地方也都親自去問功力高深的朋友及爬爬文,所以等級逐漸提升中......
我的第一台電腦使486 DX-66(還有2400的數據機)那時候1MB RAM1000元.我的第一套遊戲是三國誌...
後來因為"銀河飛將"去買了生平第一張聲霸卡....之後過了幾年沒碰電腦.
當完兵第一份工作是誤打誤撞且完全沒有任何WINDOWS常識下進了電腦公司當工程師.
開始了不解之緣....
當初幫組DIY電腦還真的蠻好賺.一台電腦配一台17吋CRT螢幕可以有5千甚至上萬的收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