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u wrote:
我相信你根本說不出來1155跟1150擴充性有哪些差別,只是單純看1150比較新而已
至於為什麼我只能說因為他是INTEL
內顯輸出支援到4K解析度、6*sata3、USB 3.0也更多;2K解析度、1*sata3+5*sata2。
確實也是看他比較新,有新東西我自然是傾向新東西,何況價差其實真的沒有很大。
價格 CPU參考評分 CPU性價比 備註
1230V2+B75 :8950 8888 0.9931 對照組
1230V3+H87 :11000 9414 0.8558 可換B85
i7-4770+H87 :12600 9978 0.7919 有內顯
綜合考量下,以i7與V2的性價比差 乘以12600=2535,所以我是以2535元買到5個sata2變成sata3,一顆內顯(可以測試用,及有想過組雙螢幕),增加15~30%解壓縮能力,整體來看我覺得還算是公平。
Selu wrote:
新架構剛出 不只價格貴 周邊主機板也都貴到爆
雖然3C產品很少會講保值,但參考手邊去年同期報價單,i7-3770 1230v2,主機板等幾乎沒有降價,日後若是要再回去買,應該也不會有"晚買享折扣",那我何不"早買早享受"。(3770也是去年第二季出的)
2012年8月14日 報價單
還有很多,不過這張最小比較好照。
Selu wrote:
還有一點
主機板B75 H77 Z77 什麼耐久度耐操度都是一樣的
只是功能上的些許差異而已
平價牛肉麵 牛肉麵 金箔牛肉麵
難道金箔牛肉麵可以放比較久不臭酸嗎?
同理 以上3種都只是功能上的差異
選E3或非K就是B75最划算
除非有特殊需求例如SSD組RAID 0 才會組H77(S3比較多)
然後K版CPU則是固定選Z77
在1150上 B85 H87 Z87 也是一樣的關係
不會因為是B系列晶片就會比Z系列的不耐用
主機板的選法是看用料跟需求而不是看廠商跟晶片組
以上我都接受,這部分確實是我功課做得不夠足。
Selu wrote:
華碩閹割版的B75難道會比華擎B75 PRO好嗎?
會拿這兩張版來比較是因為我最近組電腦有接觸到
華擎B75 PRO明顯就是用料比華碩的那張閹割版好
而且華碩那張B75 PLUS 買來的時候音效晶片居然是壞的 害我隔天還大老遠拿去換
拿閹割版的和PRO比我覺得有點不公平。畢竟大廠的其他服務真的有比較好,如果他不值這個錢,市場自然會把他淘汰掉,例如2011年的希捷;如果小廠做得這麼好,定價上就不會這樣。
我相信如果抽到籤王都是命,但售後服務這塊,我覺得是買家可以自行掌控的。
Selu wrote:
整篇看下來我只看見你的強烈偏執
既然你如此執著那為什麼還來發問呢?
這個我承認,"流芳百世 遺臭萬年",這是一個很不對等的關係,人都是這樣壞事總是可以記得比好事久。
所以只要我有強烈印象的,我就會竟可能的不去碰,如那個希捷雞瘟事件我自己也壞了一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個人的想法總是有局限,跟人討論我覺得是有益的,但以華擎和華碩選擇來看,我覺得這絕對是看主觀的,有人主觀上覺得C/P至上,我主觀上覺得穩定度至上,牽涉的是每個人不同的經歷。
我是因為我ACER筆電兩年保固內修了超過10次,而看我姊兩台ASUS用了4年還沒修過,不禁想起曾經看過ASUS比較穩,ACER C/P比較高,所以我現在願意多花這份錢買安心,一送再送真的很折磨人。
還是感謝你,因為寫了這些,我的思緒更清晰了。
最後小結:
http://www.coolpc.com.tw/tmp/1375380892261641.htm
記憶體可能考慮買二手8G*2,顯卡應該會上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