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兒哥 wrote:
會多方考量,應還是以組裝機為主


要省到極點 我的建議是

用J1900或AM1+AMD4核 RAM最好4GB以上 兩顆硬碟

一顆硬碟或SSD跑主系統WIN SERVER 2012 R2 可試用半年

另一顆硬碟再用VMPLAYER跑XPENOLOGY 處理檔案下載及分享

同時電腦跟NAS兼具

應該1萬出頭搞定
BT 機,同時可以看影片

其實還有一種選擇:Android 電視盒

註:Android 安卓系統,就是 手機、平板 那個 安卓。





一台大概 台幣 2千多元,拍賣網站很多在賣

插上電視/電腦螢幕(HDMI),就是大型平板電腦,用 滑鼠、遙控器、陀螺儀飛鼠....等 操作

目前來說的話,處理器以 RK3188 的最佳,硬解影片能力強。

除了 H265、H264-10bit 無法硬解,其餘編碼幾乎都可以硬解。

h264 可硬解 4K 解析度,wmv、rmvb、divx/xvid....什麼的可硬解 1080P。

比方說:
-----------------------
CS968
鑿子 M1(魔米M1)

或者也可以考慮:
---------------------------
樂視 盒子
小米 盒子

樂視、小米 是含看影片 VIP 帳號,可以線上看電視頻道、電影、連續劇,看到飽。


如果不急買,再過 2~3個月,會有 RK3288 處理器的機種上市。

RK3288 就硬解無敵了,任何影片丟進去,必定可以硬解。包括 H265-4K 解析,H264-10bit。


這種電視盒,裡面當然沒有硬碟,不過可以外接 2.5" USB3 隨身硬碟(電視盒只有 USB2 的孔)。

3.5" 的 硬碟 USB 外接盒也行啦。不過 2.5" 較省電和方便,插一條線就可以用了。

USB 孔不夠接,買台多孔 USB HUB 即可。

電腦的 USB 週邊配備,大部分 Android 都可以直接使用,並且是隨插即用。,比如:USB DAC(外接高級音效),鍵盤滑鼠、麥克風、攝像頭、USB 隨身碟/硬碟(支援 NTFS).....等等。


至於軟體的話,Google Play 上 60萬 APP 任意安裝。

比方說,安卓下的 BT 軟體:
uTorrent - Google Play

樓主若有 Andorid 手機平板什麼的,可以裝來用看看。

如果 OK,直接買 Android 電視盒當 BT 機就好了。

看片也強,裝 MX Player 播放器。

其餘 手機、平板 能幹麻的,這個 電視盒 都可以。同樣都是 Android 系統的。

電視盒唯一辦不到的是螢幕轉豎屏。所以不適合:看漫畫、雜誌、電子書。


耗電的話 約 2~10W。

最大肯定不會超過 10W,因為變壓器 5V 2A 的。
妳是要專門下載用?
那硬碟大小看妳自己
選監控跌
POWER別太爛
剩下的爛就沒關係能用就好

fedora wrote:
BT 機,Android 電視盒...(恕刪)


這個選擇好像還挺不錯的哦...
187cm
我只會建議你,多裝個硬碟抽取盒,省得你一直換硬碟,要拆螺絲,如果是下迷片,光每天的新片,一個月2tb到4tb都不夠你裝,呵呵 如果不是下迷片,就不要理我的建議了 哈!
組BT 機 以小型化以及 省電為考量
BT 下載不需要很強的 CPU 運算

如 11樓推薦
內建CPU 的mini-itx 主機板是不錯的選擇
音浪太強~ 不晃會被撞到地上 !

圓仔㊣ wrote:
RAM最好4GB以上 兩顆硬碟
一顆硬碟或SSD跑主系統WIN SERVER 2012 R2 可試用半年
另一顆硬碟再用VMPLAYER跑XPENOLOGY 處理檔案下載及分享

應該就這麼組了,感激

本來想說 RAM 2G,看來非得提升至 4G 了
(或說我現在這台電腦 32G 我卻斤斤計較那 2G 哈哈)

SSD 是個不錯的選擇,預算提高些容納他應挺划算的

多謝建議了

fedora wrote:
BT 機,同時可以看影片
其實還有一種選擇:Android 電視盒

也是種選擇

但還是習慣電腦介面

手機介面一直用不慣,包括真正的手機…

我手機也只純粹拿來撥接電話、傳訊息、看小說

就連手機上網,也只是外出應急,但始終是不適應

主要還是在於下載,看片軟解硬解那些倒是其次

無論如何還是多謝推薦了

巴啦巴啦碰! wrote:
選監控跌

嗯嗯!更穩更安心

用壞沒關係 wrote:
多裝個硬碟抽取盒

可以打算,多謝

用壞沒關係 wrote:
如果不是下迷片

總難免啊哈哈

faxio wrote:
組BT 機 以小型化以及 省電為考量
BT 下載不需要很強的 CPU 運算
如 11樓推薦
內建CPU 的mini-itx 主機板是不錯的選擇

若可以更大幅度的省錢(硬體)

那機體小型化及省電我倒是不那麼在意

畢竟主機往桌腳一塞(線夠長就行)當作沒看見就好

省出來的電費若只是一些些而已

裝 3.5" 硬碟比 2.5" 省出來的應更多

還是多謝了,感激
此文章已有文章違規回報, 若您仍要進行回報, 請完成以下欄位。
其實 ITX (17cmX17cm)尺寸的的主機板,可以裝在一般 ATX/M-ATX 的機殼上的,不一定非要用 ITX 的機殼不可。

ITX、M-ATX、ATX,都是標準尺寸。機殼內部的螺絲孔,都有對應。



↑ 像這樣,ITX 板子,裝在 ATX 大機殼,沒問題的。螺絲孔位有對應的。

大的(機殼)可以裝小的(主機板)。小的,無法裝大的。

只要高興有何不可,大機殼便宜啊。裝起來空蕩蕩,反而對流散熱好。


**************************************************


兩張單供參考:

Intel 的:



說明:
----------------
J1900 四核(TDP 10W),省電型合板
4GB RAM

系統碟:64GB SSD(主機板只有 SATA2 槽)
資料碟:一顆 3TB 硬碟

主機板用華擎的,因為:
1) 網路孔有防雷擊、防突波
2) J系列合板,只有這片是用桌上型 DDR3 記憶體,其它的都要用筆電記憶體。




選這咖機殼,除了還不錯看,內建電源,省的另外花錢買電源。


*****************************************************

AMD 的:



說明:
-----------------------------
AM1平台,Sempron 3850 四核(TDP 25W)
4GB RAM

系統碟:64GB SSD (原生 SATA3 槽)
資料碟:2顆 2TB 硬碟,組 SOFT RAID-0,共 4TB

為何這片主機板?
因為AM1只有這片有4個 SATA3



↑ 如上圖,單買一顆 4TB 硬碟 NT$ 4,990
其實價錢和買 2顆 2TB 的差不多。
2650元 * 2 = NT$ 5,300

所以不如買 2TB 的兩顆,來組 SOFT RAID-0,總容量也是 4TB,讀寫效能更好!

註:多一顆硬碟是多耗電沒錯。但看前面的討論,樓主貌似不是很注重省電,反而更關心效能。所以這樣配。



SOFT RAID(軟體 RAID),Windows 內建的功能

把空白硬碟轉動態磁碟,兩顆組成 RAID-0 (等量磁區)即可

操作上只要 20秒就可以完成,沒有難度

RAID0 的好處是不掉速。硬碟有所謂的:外圈、內圈。外圈塞滿,用到內圈的時候,速度掉得很嚴重。而 RAID0 比較不掉速,能一直保持在 190MB/s 左右。

尤其 BT 那種大量分散式寫入的,RAID0 會有幫助。因為 RAID0 本身就是多顆硬碟分散讀寫的,同時下載和看片,I/O 效能較不卡住。

註:
不過有個問題就是:這個機殼只有 1大1小空間(1個 5.25",1個 3.5")。其中一顆硬碟可以用轉接架,放在 5.25" 的位置。SSD 就隨便找個位置塞,膠帶黏著就好。

或者可以改別的機殼。

****************************************

CPU 性能比較:

J系列


G系列


AM1 平台



這種低階的 CPU,其實性能都差不了多少。上網、看片、下載機 夠用。

性能與 G系列 的 G1820 差不多。但是 TDP 低的多了,較為省電。

G系列以前有 C/P 值,但今年這個月冒出 J系列 和 AM1 平台後,G系列就沒有什麼特色了。比較貴,且耗電還更大。

除非是先買 G系列來擋一擋,以後要升級 i5、i7 的人,才考慮 1150 腳位。


註:
可能有些網友對 pass mark 分數很感冒

但任何比較都必須量化(有分數),才能比較。

因為總不能用口頭描述的,比如:這顆比那顆快一點,用嘴巴說的。這樣太籠統模糊,且有沒科學依據。

所以有分數,管它是什麼分數,總之是一個量化標準,多少有參考價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