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補充一下.....如何精確的壓縮資料? 通常是把 "出現次數最多" 的東西用最少的空間表達.假設一篇文章有100個 "你"10個 "我"1個 "他"那個假設要拿 0, 1, 2 分別代表 "你我他"......就會拿 2 來代表"他".因為, 2 這個數字所佔用的 bit 數較多, 用2進位它是 10, 要2個bit而0 或 1 可以只用 1 個 bit 來呈現. .....0 / 1, 拿來表達最多次的 "你" 和 "我"0/1 --> 1 bit2/3 --> 2 bit4/5/6/7 --> 3 bit所以如果文章中, 不同的文字越多(越亂), 那麼就要使用佔3-bit空間的 4/5/6/7 來表達了...所以越亂的時候, 壓縮效果越差.而以前工數交的傅立葉轉換, 可以算出 "頻率", 也就是出現的 "次數"....算出頻率後, 就可以決定, 用最少的空間來呈現出這些資料....所以相信前面人說的那個程式, 因該就是有解晰過資料, 利用某種裙帶關係找出可以歸納的 "頻率".然後對此做壓縮, 就能得到最高的壓縮比.
mcaman wrote:也是4G多~但是一片CD光碟就燒出來拉~ 那只是去修改fat表,如果你會修改fat表,隨便檔案要改多大都可以有興趣的話,記得古早以前網路上有個網站在專講硬碟檔案結構的現在好像關站了,個人覺得是經典,如果用google去找"滅絶師太之再戰江湖",裡面有100招江湖絶學,想當年還把整個網站抓下來全部printer出來"練功"另外壓縮又分二種,一種是無損壓縮,和有損壓縮,對資料來說當然須要無損壓縮,壓縮比的大小取決於資料的複雜性及空白的多少,當然還有壓縮軟體的演算法,一般的文字檔壓縮比都很大那什麼時候會用到有損壓縮?一般是影像,有些高解析的影像,在人眼能力範圍內,稍微減低解析度並不容易查覺,或是利用色盤將相近的顏色用一種顏色去取代,在相鄰的點上如果都是相同的顏色,也可利用演算法去做壓縮也可減少檔案的大小,最常見的就是jpg檔,只要經過幾次轉換,就殘不忍賭了所以重要的相片最好不要用jpg儲存我們常聽到幾bit的圖檔,就是一個點要用幾個bit來保存,像gif就是8bit的圖檔,所以能顯現256種顏色,gif當初在定義時,設計了可保留一個透通色,可讓該顏色變為透明,我們在網路上看到有些圖片動畫就是利用透通色讓人不會覺得是一塊方塊的圖形貼在上面,因為把背景色弄成透明了,這是我理解的,有錯誤的請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