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nmaska wrote:機殼內部的類似鋁的垢,如何清理 我都是用布擦一擦,用噴蠟噴噴,可以防止一些氧化倒是不錯...這顆Socket 7 的 K6-2 400Mhz 竟可以拔掉風扇組,跑好久都不會熱當,摸CPU只是溫熱的而已...可以組成靜音電腦了
K6-III最快是450K6-II最快是550K6-3+和K6-3完全一樣,差別在製程,K6-3+改用0.18製程,最高時脈550MHZK6-2+則是具有128KB的L2 Cahce,最高時脈550MHZ不過基本上都可以用跑2倍頻搭配115/120外頻去跑695或是720MHZ(2倍頻代表6倍)K6系列裡面,K6-2 350MHZ以後的版本都可以跑2倍頻當作六倍頻用,所以即使是很古早的P-133電腦的主機板照樣可以跑66*6=400MHZ--我就有過台電腦是這樣跑的,效能爆增近三倍
Pink Floyd wrote:K6-III 實在是那時候最棒的CPU,L1 cache 還有256K L2 Cache,再搭配主機板上 512K-2M 變成L3 Cache.當時在公司內組一部K6-III-450跑Win2000可以跑贏Pentium-II-500 K6-3+是顆很強的CPU當時K7未出現前 K6-3+的確有跟Pentium 2一博的實力
小弟現在在老家服役的電腦是用P-166年代的主機板更新韌體後裝上K6-II 366的CPU但是因為板子最多支援到350所以就用350下去跑顯示卡是SIS6326的PCI版本OS是XP SP2AT電源燒掉 找不到備品拿了ATX的電源來改裝機殼(主機板雙支援)電源開關變成一咪咪的RESET鍵長期在外地工作偶爾回家有台電腦可以上上網玩玩骨灰級的小遊戲還蠻不錯的很久沒當好人修電腦了看了樓主的惜福精神才想起以前當好人的時候幾個同好推崇的並不是組新電腦的人而是修舊電腦或是榨乾老電腦效能的人光陰荏苒 歲月如梭現在還應該很少人會浪費時間在古董電腦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