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專輯的製作 是整張的概念
原先的用意可能是這張CD是一個"完整的作品" 有它的主題 例如一篇神話 或者全部就是hardrock
希望在欣賞時是完整而連貫 感受整張播放下來的鋪陳
可以感受到接哪裡或哪首特別有印象 有被深深印在腦海裡的旋律
一種濕了的感覺......(流淚啦)

MP3 用試聽的30秒讓聽眾判別是否喜歡這首歌
直覺想到的就是 對創作本身就是一種限制
聽眾喜歡作品有新意有水準 但是又要它便宜甚至還用30秒的試聽來衡量......
這樣的規格如果成為主流 感覺上會變成一種奇怪的聆聽習慣......想賣的好就做頭30秒吸引人的歌?
也有可能外國人比較沒耐性 30秒不爽就不聽了 所以才這樣做 (大概不是吧 哈)

版主如果要用分割的想法去算值多少錢 很多事物會變得一文不值 即使它是一個實體
汽車平平都金屬做的,為什麼有隻動物的比較貴?電影只看精采大結局?球賽只有球星拿球才看?小說只翻最後一章?
也許稍為了解一下唱片是怎麼做出來的 可以得到一點評斷事物價值的新觀念
羊毛出在羊身上 不論是什麼產業 如果努力的東西沒有回饋 勢必也很難繼續下去了.

不過也如板主提到,國內有讓人想買的價值的CD...好像滿少的,
音樂市場是顧客決定什麼音樂生存 直接的反應方式就是銷售

也許台灣主流的胃口被養壞了吧 每次發就發那些...每次都失戀阿,又離開你了阿,MV又要去淋雨潑水阿阿大叫幾聲,不然就是超愛你,整個一路愛到很噁心...

一點淺見.....

小倫倫 wrote:
印象中以前apple...(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