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電腦零件利潤太低了....?

筆記型電腦才200,會不會太蝦阿,如果說sony這類不二價的我還可能有一點相信

如果說Acer這些..才賺200,這不倒也奇怪,老闆給你看的應該不是原價的成本吧,是業務成本吧!

如果都直接給你這新進員工看原本的成本了,我看老板也不用作生意了
ppoopoobatw wrote:
利潤本來就很低
你老闆會有廠商提供的銷售獎金
那個才是利潤所在吧


這句話才是精瓍...
我本身也是在電腦公司工作,不過我公司並不在電腦商場做門市
當然也是有在賣電腦、幫客人組裝,所以也會有進零件什麼的

以我公司的狀況
印表機的耗材,像是碳粉匣利潤大概抓200~250
當然如果是副廠的利潤就再高一點點
墨水匣的話,利潤都不超過100
然後,像CPU這種零組件的利潤也只在幾百而已,不多
週邊的話利潤會高一點點,不過也要看東西的種類、等級
有只賺幾十塊的,也有賺1千多的

整體來說,我們公司會賣的略比電腦賣場的貴一點
(因為我們公司沒囤貨,進價隨時會變動,而且進貨量不算大,進價就比門市高了)
一整台電腦組起來,利潤大概頂多也才1千多
如果是買品牌電腦或筆電,利潤一樣頂多也是抓個1千多

光是做銷售,利潤真的不算高
以前我公司原本也是做門市,除了利潤一樣不高外,還多了囤貨壓力
所以現在算是有點轉型吧,一樣是做電腦,但是不進貨囤積
(就算進也只進幾個而已,客戶很常會叫的,像是碳粉匣、硬碟、POWER)
現在應該算是轉型成賣維修服務跟網路整合吧!
比起賣電腦,賣維修、整合真的比較好賺,少則1.2千,多則1.2萬都有
太好笑啦
這樣乾脆賣炸雞排算了
賣一塊至少有20元可賺吧?

家政課做過...也只有肉貴而已

做生意的
哪個人會說自己利潤超高的
每個人都嘛說
"利潤很低啊, 快撐不住啦..."
是不是?

樓主身為消費者的時間比較多吧
舉凡電力, 第四台, 瓦斯, 自來水, 電話費 的費用
你不會希望 "再低一點" 嗎??


有待過的人才知道好不好賺...

看到很多人說很好賺...

真的想的很天真

還內帳外帳勒....

消費者那麼會比價~

你還內外帳~等倒店了在內外帳吧...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 BOM cost?
就是原始的電子材料成本...

我想一台筆電仁寶廣達都只有保五保六 (5~6%利潤)...
做通路的聯強, 做品牌的 Dell , HP 利潤應該都比這個好些...
所以台灣才想要品牌通路一把抓, 這樣利潤才多...

那你相信到真正消費者手裡跟廣達仁寶出貨的價錢會有多少價差呢?
那中間的價差只有兩百嗎? 還是有七千呢?
所以那要看你怎麼看.... 或者看你怎麼買.
所以越找到上游... 你的剝削就會越少...
就這麼簡單...

-----. 簽名.簽名.簽名.簽名.簽名.-------
生產線上的產物, 本該就會如此; 成本回收, 即使市場淘汰, 也都是難逃低毛利的命運~
這是很不爭的事實~

老弟弄餐飲業, 他們老師在經營管理課上說 : "賣吃的, 利潤沒有6成就該檢討了"

有時候, 最火紅的產業, 相對人事、管銷成本大, 利潤自然是低到趴地;
換個角度想, 回歸人類必需的產業型態, 比較能活得開心, 也更有人的味道 !

PS. 瞧! 每個夜市攤販多開心啊! 每天都能屬鈔票, 做多久, 就領了多少, 更不會有PM在成天追進度... 哈


阿智1517 wrote:
我在台北NOVA工作...(恕刪)
一堆人都不算成本的...
老闆除了要請人..還要擺機器在桌上, 還有每天的店開銷, 連送買家的(其實算偷偷以低廉價格賣你的) 也有成本

就像我即使跟親戚買電腦 我也會問你進價多少, 我+1000跟你買 免得你虧錢.

不要光看纜版的進價...這樣沒有店可以生存的...
月殞 wrote:
我本身也是在電腦公司...(恕刪)

看來耗材零組件將近有10%的利潤了,如果是在賣場,跟樓主的公司相比

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