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8年奧運的接近, 加上可以看到1080i的奧運轉播 (澳洲), 小弟決定開始研究怎麼好好的捕捉所有最佳畫面. 之所以有這個 "第一步" 是因為受到大大們的荼毒, 看HTPC開箱看到流口水, 決定也來組一台, 當作是給小弟自己跨入社會的成年禮 .

為了找出最佳的組合, 小弟花了不少時間來研究需要什麼配備 - 怎們樣的CPU, 什麼機殼, 什們等級的顯示卡等等..也耗了不少時間. 為此, 小弟先寫下了以下想用這台HTPC做到的事:

1. 可以看/錄 1080i的DVB-T 轉播
2. 可以看/錄 台灣衛星訊號 (對父母很重要)
3. 可以看所有的高清影片, 同時做以上動作 (1/2不必同時).
4. 可以玩GTR2, 用至少1440*900而不lag.

其實最後一點是因為小弟前陣子有在賣場用LCD TV玩了賽車模擬, 實在很爽, 加上我也有一個Logitech Momo Force 的電腦賽車組, 所以很想拿來用

經過一陣子的思考 (還有等待Penryn上市), 小弟終於買了以下的東西: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這上面的哩哩摳摳是
銀欣 LC16B-MR HTPC 機殼 - 感謝chiahao1026大大的文 " [分享] 打造自己的HTPC,迎接1080P的時代-Part II SilverStone SST-LC16M機殼
微星 HD2600XT 256MB PCI-E 靜音版
技嘉 P35-DS3R V2.1 主機板
海盜船 4X 1GB DDR800 記憶體
拉麵牌 CNPS 9500ALED 散熱器
海韻 430W 電源器

沒有出面的Intel E8400, 因為在拍攝時他還沒到達...
和康博E800F電視卡 (忘了拍...)
還有一棵老建興 DVD-ROM (還在等BD 燒錄器便宜點)
[註: 還有一顆 Seagate 7200.11 32MB快取 的第二代垂直讀取硬碟. 噪音方面還好, 比前2代都來的安靜).

整個組完剛好落在預算內, 澳幣$1500, 真的很划算. (約合台幣4萬4左右).
[註:小弟是跟品牌HTPC做比較]

小弟我就廢話少說, 看圖說故事吧

機殼開箱: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機殼包裝: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機殼: 初次見面, 溫柔點喔 (我再說什們啊...一定是z大開'香'文害的)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再來一張: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內部: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內部脫光光: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主機板: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散熱器: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很重要的兩顆92MM風扇 (銀欣磁浮板):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近照: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小組: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說實在的, 小弟也不是第一次組電腦了 (可以勉強算經驗足夠), 不過這次還是最困難的一次.
原因在拉麵扇和DS3R很不好相處, 扣具會與CPU周圍的零件做摩擦, 花了很多時間才找到一個風水好的位子..
再來, 就是海盜船的其中一根1GB有問題, 導致我無法開機. 在花了1個小時的嚐試後, 終於找到了罪魁禍首...
還好隔天馬上換新的.

至於作業系統, 我選擇了Vista Home Premium, 因為聽說VMC很好用...
結果跟我的D-link G520 PCI 無線網卡八字不合, 每開機必當, 差點吐血3L...

不過,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組裝完畢: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顯示卡, 電視卡, 風扇: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拉麵扇 和 顯示卡的散熱片 (白色的是紙板, 用來當DIY導風罩 - 很有效, 最高溫減低近10度!):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背影1: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背影2: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迷人的臉孔: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就是這個...HTPC的首選之一!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日前小弟有時間玩了GTR2, 用 1440*900, 特效全開, 結果很令人滿意 - 白天的賽事都有100FPS左右, 晚上加狂風暴雨的瘋狂賽事也有30~40FPS左右, 很夠用了!
目前所以風扇都跑7V (拉麵扇跑5V), 整個非常安靜 - 3步外就聽不到了.

現在就等小弟的BRAVIA 46XBR 到來, 再另發我的第二步: BRAVIA 46XBR!

註: 46XBR等同台灣46X5050.

希望這篇對想要組HTPC的人會有點幫助, 謝謝收看

============================分隔線=============================

為了因應下面大大提出的建議, 小弟把紙板導風罩改為塑膠製的, 補上2張照片

背影 (透明的更好看 ):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側面:
[分享] 迎接奧運1080i的第一步: HTPC

感謝收看
文章關鍵字
大大的裝備真是不錯呀!
ATI的UVD?技術播次世代光碟是很受推崇的(請看台灣版TOM's硬體)
不過大大要多注意散熱的問題就是了
大大你好像沒買音效卡喔?
X-Fi直接給他敗下去吧!

另外,支援HTPC的螢幕(LCD)好少呀!而且價格又好貴,不知道CHIMEI幾時才會出DVI介面的螢幕阿?
看來又有的等了
澳洲的1080I可以直接用電視卡錄製?真好,個人覺得沒必要買音效卡(我覺得很雞肋),直接敗一台好一點的AMP就猛到抓不住了,鄰居會抗議了...
建議導風罩不要用一般紙板的材質,除非是耐熱紙板,不然還是找個耐熱塑膠來會比較好...
之前待伺服器研發公司,都是用耐熱的材質當導風罩~~
anthrax7719 wrote:
大大你好像沒買音效卡喔?
X-Fi直接給他敗下去吧!


呵呵, 本來小弟我也有考慮過, 但是因為我準備音效全部都用數位輸出 (背版光纖 -> 擴大機, 加上 2600XT的內建音效由HDMI -> 電視), 所以X-Fi就感覺有點浪費了

anthrax7719 wrote:
支援HTPC的螢幕(LCD)好少呀


您指的是電腦LCD螢幕, 還是LCD TV螢幕呢?
電腦LCD螢幕應該沒有問題, 只要有HDCP, 就可以撥HD影片.
LCD TV螢幕的話, 沒DVI也沒關係啊 - 用一條 DVI轉HDMI線就搞定了. 不過聽說有些螢幕沒有支援HDMI點對點..這小弟我就不知道了.


地下街挑火影 wrote:
澳洲的1080I可以直接用電視卡錄製?真好,個人覺得沒必要買音效卡(我覺得很雞肋),直接敗一台好一點的AMP就猛到抓不住了,鄰居會抗議了...

沒錯, 這裡的1080i 是DVB-T, 由屋頂的天線接收, 所以直接用電視卡就可以錄了. 至於您提到AMP的部份, 小弟就是準備這麼做 - 在我的第2步內我會有示範

sjl6153 wrote:
建議導風罩不要用一般紙板的材質,除非是耐熱紙板,不然還是找個耐熱塑膠來會比較好...

感謝大大提醒 - 雖然小弟找了一些相關資訊說紙板的接觸燃點高達400度, 不過如果有火花的話...
所以昨天找了片塑膠 (其實是RAM的包裝 ) 來重做導風罩, 效果也很不錯.
EM1加強摸索中!
真是羨慕阿,雖然家人都在國外,但是沒一個會錄製節目的,沒錯啦,綜擴+上去絕對優的
其實單錄節目也不用很大費周章的組HTPC, 只要買台PVR就可以了 (不過還是不便宜).
小弟只是還想做很多其他的東西, 所以HTPC是最適合的 - 尤其是自己組的話, CP值高, 用料實在

上面補2張改用塑膠製的導風罩的照片.

明天電視就會來了 (不過大概沒有開箱照, 因為小弟在上班).
可以的話, 我會PO上 HTPC+46XBR+Denon 擴大機+西德喇叭的照片
至於第二步的發表, 就要看看什麼時間有空了.
EM1加強摸索中!
恭喜版大加入htpc一族

hdmi的cable線真的會好很多
他也比較能支援到各樣的解析度
我原本幫我媽的htpc用傳統15pin vga cable
後來我買了一條hdmi的cable
整個畫面更清楚
對比也比較強(所有設定未改)
本來還有點字不清楚...現在都好了
而且從800*600 一直到1920*1080都支援
只是.....用太高字太小老媽看不見
只好用1024*768....-_____-|||

我沒有另外接音效卡
我是用asus p5e-vm hdmi
主板上就有hdmi...這是我當初選這的理由(可是很貴...-____-)
就不用轉接頭了
聲音也一次搞定

(電視是sharp lcd 52吋)
老機A3G...衝衝衝 超級古董機
昨天電視到來, 實在是很震撼 - 比老電視大太多了!!

今天終於把HTPC連上電視 (其實昨天就連上了, 不過有點小問題), 而且跟家人看藍光的300壯士, 1080P有夠讚

希望明天或後天有時間寫我的第2步 - 46XBR.

在此之前, 來張預告照:
EM1加強摸索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