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明基要放棄德國手機廠(相關消息請統一在這一篇討論)

yuski1112 wrote:
好像很多人抱著看好戲...(恕刪)

acer也算是走出品牌
大家對明基走出品牌不是不看正面
而是李董的態度
連在記者會上面那種態度都實在是不像認錯
態度非常之差
之前一下說你們不懂品牌
他最懂, 我們如果不懂品牌的消費者
他只能作出自己世界的品牌手機
我用的是benq的投影機.dvd錄放影機
只能說我是用恨鐵不成鋼的角度
再者他就算不下台,日子也是不好過
不能讓賢者來經營
我很同意 Antony and yuski1112
其實看到這件事情, 我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難過...
我不清楚大家在台灣是什麼感覺,
我自己在加拿大,
看到 Samsung and LG 兩大韓國品牌很普遍被大眾接受,
我就在想... 台灣品牌在哪裡?
大家經常拿台灣以及韓國比較,
畢竟兩者某些層面算是在同樣的領域競爭,
但是一個走向代工, 一個走向品牌,
而且, 對.... 沒錯.... 或許台灣品牌 (或許應該直接說是 BenQ)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很多地方要進步與改進,
但是, 無可置疑的是 BenQ 真的在努力....

你如果去看看 Antony 所說的 Siemens forums 看看,
你會發現其實大家是支持這項舉動的,
不像在台灣大家都批評多於支持,
大家都一副就等著看好戲的感覺,
真的很無言....
很多人都唱衰明基...

我九月底才拿到 BenQ-Siemens S88,
我才發現原來國產品牌其實也可以做的這麼好!!
這支從頭到尾都台灣BenQ設計的手機,
不虧是有得獎的設計,
當然, 就像大家說的, 軟體介面是應該需要更人性化,
尤其是英文介面(還有翻譯的部份 = =")
但是, 我想說的是"BenQ 你的努力我看到了! 我會繼續支持你們的!"
加油吧! 還有, 希望 BenQ 能稍稍注重北美市場,
多希望 BenQ-Siemens 出現在加拿大,
(雖然我很 enjoy 不會撞機的感覺 XD)
但是, 希望台灣能見度變高,
台灣品牌加油吧!
這條路不好走,
但是, 這也是一條必走的路!
總有一天會苦盡甘來的!!! ^^
Still using IE?Come on!Try Firefox! It's Faster,Safer,and Better. Get it now! http://mozilla.org
明基是一間台灣公司,所以我們看這個事件時普不是單以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有些朋友認為我們在這裹批評太多。不過我認為,這裹沒有人不支持台灣公司去發展品牌。但是,是不是只要人家是作品牌的,公司治理及穩健經營就可以不要? 我們支持走向品牌之路。但是公司治理及穩健經營的原則是最基本的。不能因為是作代工或是走品牌而有不同標準。
Cognitio, Sapientia, Hvmanitas
我贊成bobocat的說法,發展品牌難道不需要好的公司經營策略嗎?這種在歐洲市場丟盡台灣企業顏面的品牌發展策略,加上KY的傲慢態度,一開始說大話,最後變成敗軍之將還敢言勇,面對媒體和投資大眾的質疑,竟然用顢頇高傲的態度面對BenQ在經營手機品牌上的重大挫敗,有這樣大頭症的CEO,BenQ這家企業也難免會經歷驕兵必敗的歷史輪迴,以小併大除非有特殊的經營管理專長,否則就像當前民進黨政府那樣,治理國家就像小孩玩大車那樣荒謬之極!

樓上朋友說的沒錯,身為台灣人當然不會反對台灣的企業走向品牌的經營策略,但是這種短視近利的做法,沒有根本從明基在台灣為何手機品牌成效不佳的問題開始著手改善,加上還去併購被西門子總公司視為燙手山芋且虧損連連的手機部門。樓上一位朋友提到韓國的SAMSUNG和LG,他們會成功有很多因素,不是這兩家公司的CEO說我要走向品牌,隨便去併購一家國外某大企業的手機部門就可以成為世界知名手機廠牌,而是從內部改革開始,三星發展策略這本書我看過,三星手機原本在韓國都沒多少人想買,在國外更是被消費者以品質差的廉價商品看待,三星開始從品質著手,加快R&D部門的革新,以及強化手機的優良品質,在政府支持下贊助許多優秀工業設計人才到國外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馬上投入三星企業的手機研發行列,反觀明基,這個好大喜功的CEO,有如中國古代驕矜自大導致失敗的帝王那樣,將整個明基帶入虧損連連的悽慘處境,加上明基不像三星和SONY那樣擁有富可敵國的雄厚財力,自然導致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最終成為一場幻影,我沒看過三星和LG的CEO用KY Lee的方式去發展所謂的品牌,不然這兩家企業就不會有如今擠入世界百大品牌的輝煌成就!
我們是愛之深,則之切;希望台灣能夠有更多品牌,明基加油,也希望ky能反省,驕者必敗
Bueno wrote:
在政府支持下贊助許多優秀工業設計人才到國外深造獲得博士學位...恕刪)


三星就是韓國政府培植起來的...
有豐沛的財源
明西也是不需要放棄德國廠阿

這邊覺得拿三星比不是很恰當
我想請問一下 Bueno,
不好意思, 我很少在注意除了中文以及英文以外的新聞,
當你在說"這種在歐洲市場丟盡台灣企業顏面的品牌發展策略"這句話的時候,
請問你指的是哪些"市場"?

很明顯的, 德國人也許會討厭甚至拒買 BenQ,
但是, 從我看到的新聞,
不管是美國, 英國, 還有一些歐洲國家的新聞,(德國除外)
大多是認同 BenQ 這次的決定,
大家也對未來 BenQ 的發展持樂觀態度.
請問你指的是哪些市場?

而且, 如果你有"真的"去看過 Antony 提供的論壇,
理面有人有整理相關新聞,
還有大家也討論 BenQ-Siemens 的未來,
你就會發現,
大多是支持, 而且大家很可以諒解 KY Lee 這次的行動.
很多人質疑, "真的是太扯了, 要關掉 BenQ Mobile 德國廠,
居然沒有跟 Siemens 報告..."
我想說的是, BenQ 現在要關的是 BenQ 自己名下的廠,
法律上已經跟 Siemens 沒有任何關係,
(除了 Siemens 還欠 BenQ 不少錢外)
難道自己關掉自己家裡整修還要跟別人報告?
(當然, 我是覺得禮貌上還是需要講一聲)
而且, 我想要指出一個事實,
BenQ 從接手開始,
也只保證他們飯碗可以保到今年中,
BenQ 也做到了!

當然, 那只是一個小論壇,
不足以代表整個歐洲市場,
但是, 我高興的是...
或許 BenQ-Siemens 沒有吸引更多新客戶,
但是, BenQ 在原有 Siemens 愛用者的部份,
卻是成功的抓住這些老客人,
雖然 Siemens 原有精神或許即將在不遠的未來完全失去,
我想質疑的是, Siemens 手機有多少"精神"是值得留下來的?
在此先不理產地迷思....

還有, IMHO 韓國的狀況不能跟台灣比,
那兩個廠是政府栽培以及花大把錢在廣告上的結果,
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成功了!
但是, 如果你讀過 No Logo by Naomi Klein,
你就會知道, 事實上廠商不是賣產品,
消費者不會因為產品好而支持,
品牌本身佔很大一部份的原因....
再好的產品少了知名品牌的 Logo 在產品外,
我相信很多人還是不會買....

先這樣, 無意冒犯.
只是提供一點意見.

P.S. 需要附帶一提, 我同意 KY Lee 本人的言行不是很恰當的.
Still using IE?Come on!Try Firefox! It's Faster,Safer,and Better. Get it now! http://mozilla.org
1. BENQ做了這決定後, 至少在股價上我看到的是人家漲,它繼續跌,是誰樂觀了
2. 傳明基荷蘭控股公司面臨無力清償 2006/10/07 17:29 中央社
搞到一堆公司這樣, 樂觀在哪裡?
3. 明基2006年第三季明基手機全球市佔率約為3%,
較Siemens品牌於合併前之5%市佔率明顯下滑(合併前兩者相加近7-10%?)。
明基到底抓住什麼老客人了?
而在西歐, BENQ-SIEMENS現在還有7%市佔率, 比全球3%還高,
失去德國甚至歐洲市場後, 後果會怎樣?
sony也是花了多長的時間才整合的…
根據之前的型號外觀來看…
T系列都比較像是易利信之前所設計的,就算後來也是小修改而己
z系列跟S系列就比較像sony自己的設計的
直到最近分成K系列跟W系列後才是完全SE化

所以我覺得benq也是要花很長時間來整合的,至於下滑,從西門子還沒脫手就開始下滑了,當然接手後還是一直下滑到一個程度才會停,就跟棒球比賽一樣,先發投手,所留下來的殘壘,中繼或後援失分,那殘壘還是算在先發頭上,當然如果實力夠強是能不失分啦!(benq沒那麼強的金錢實力止血)。

不過benq算是想快點完全整合,所以把型號先混在一起,不注意還不知到底是誰設計的,反正都是有德國if設計獎加持的,也不會讓人覺得差距很大,倒是合併後手機出那麼少,能多賣多少隻,是有限的,可是無言的是台灣製的BS沒了,德製的也沒的話,就
關掉德國也至少恢復一下台灣製的手機留在台灣咩…

P.S再度關切一下,明基怎麼不宣布EF81、E71、S91的後續發表計劃!(是要出還是不出,總要說一聲嘛),我要EF81啦!!
恩,各位提到的明碁的策略都是屬於行銷和技術等的層面.

我想從財務方面來看.

這兩年,明碁至少砸了兩,三億歐元以上在行銷(皇馬+2004歐洲盃),

第一,口袋沒那麼深,花這麼多錢是打腫臉充胖仔

第二,業績並沒有相對應的提升,沒有花在刀口上

第三,行銷策略錯了還硬撐,燒錢無底洞

健全穩定的財務,絕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現在明碁有一千多億的負債,而且大多是短期流動的,這是非常非常危險的狀況,搞到這樣,KY絕對是100%要負責的.財務垮了,也只有等著被清盤和被收購的份.還是老話,沒那個屁股,別做那個馬桶!





P.S 不是打這要做台灣品牌就可以扛著民族主義的招牌,閃躲對小股東的責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