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下來,雖非體無完膚,但也飽受滄桑.

縫縫補補,仍是盡職不含糊.
我給它的評等是滿意的.(耐操且不失真)
即使iPhone 6s仍是3.5mm的插座,但更新ios後這副耳機也可支援.
直到筆電的耳機越用越不滿意萌生汰換時,才想再買一副3.5mm的耳機.
首選當然是iPhone的EarPods.
網路上看了一輪,之前不是也有許多iPhone的故事嗎?尤其是華強北.
所以小心翼翼的過濾了一些行銷文字與話術.
買了一副3.5mm for iPhone 6s的EarPods.不是最低價,但也非最高價.
也就高高興興的用了下來.
有一天,在手機上用耳機聽了同一段音樂…
咦?是不同版本嗎?
不對呀!都是我上傳的同一支影片呀!
拿筆電跟手機交叉比對一下...
終於讓我質疑這副3.5mm的耳機了.
只一副耳機,不用大陣仗上官網買,找實體授權經銷商就好.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這話真是圭臬.
各位,你能區分出來嗎?

每家都說經過Apple認證.但我就是認不出來!
都來到蘋果店了,索性各買一副.

中間那充電線是i7缺電半途買的.
大賣場也有賣,但使用經驗不佳.
問谷大哥,要他指點迷津找一家可靠不踩雷的.
櫃台美眉非常漂亮,美人一枚.
她說一條1,080,買兩條優惠價1,080.
我是車上臨時要用,家裡仍有好幾條…單買一條呢?
單買一條就是1,080. Said beauty.
掐指一算,再怎麼傻也不要1,080單買一條啊~啊啊啊~.
16個月後,也就是我去買3.5mm耳機時,才知官方訂價一條是590.
鄉下地方的原廠線真被大賣場打得鼻青眼腫了嗎?
或是店裡庫存壓力太大? (多買的那條變成我全新未拆封的庫存惹)哈哈哈…
不怪美眉,現在應該已當媽媽了吧!
來聊聊認證
認證
誰來認?認誰的證?How to 認?
坦白說,光就我網路上買的3.5mm認證耳機,外觀上我用眼睛完全無法區分是否原廠.
但,終究仍是被區分出來.而且是用耳朵聽出來的.(i7的耳機當基準)
聊聊How to 認.
先就我iPhone 4s主相機的維修經歷 9樓
ios版本不同,遭遇也有差.
再來是拿iPhone7的Lightning耳機插到6s充電孔,影像照看,音樂照聽.Siri也會跟你聊.

不蓋你,有影喔!
https://rumble.com/v1gj519-22-0819iphone-siri.html
按道理講,3.5mm插座跟Lightning插座是牛頭跟馬嘴.
依生物徵象,除了外觀不同,內臟也不會是一樣的.
但是,生物科技厲害就厲害在這裡.
牛頭除了有牛角,也包含牛嘴!
馬嘴,牛嘴,都是嘴.而且都是吃草的!
所以,
等因奉此,之乎則也….
3.5mm跟Lightning便都能讓6s聽音樂講電話,甚至跟Siri聊天打屁.
很神奇是不是?
大致上應歸功於chip跟program吧!
數位化的東西跟機械物理的差別,大概是主動跟被動的區分吧!
機械結構被組裝起來(被動),因為零件不會自己跑到定位去.
然後由(主動)的程式(老大)發號施令叫小嘍囉工作.
看過Robot Cop(機器戰警)吧!
要強悍到匪徒聞風喪膽或暖到帶小朋友過馬路.都跟program相關.
所以呢…
上述的遭遇也就別糾結,看開看淡就是.
上了船,就聽船長的!意見別太多.否則會丟下海餵鯊魚!
不知船長名字的,肯定是沒買票的人.
繼續聊耳機.
手機開箱評測依常規都會去跑分.
耳機也來跑跑看!
不是兔兔也非喵喵.
而是你的Ears!
左右耳要戴對,程式音量70~80%.耳機音量60~70%即可.
抓幾支影片湊個Demo,這樣在跑分時方便些.
Here we go
https://rumble.com/v1gi47z-22-0819earpods-exam.html
0:00~0:32是我察覺不對的始作俑者.事發在0:18.
先說整體感受
原廠的效率高於網路的.所以相同條件下網路的較乾澀,彷彿有層布隔著.
原廠的則較雄渾飽滿,圓潤與溫暖.
0:33~0:57低頻勝出
0:58~1:32空間與通透勝出
1:33~3:22主奏與伴奏諧調.左邊撥弦與右邊中.大提琴各司其職,紅花綠葉相得益彰.
網路版的則讓人感到嘈雜,相互搶鏡.
3:23~4:24中規中矩,討好耳朵的Mixer.舒服.
4:25~6:07各聲部與音量拿捏精準,讓人血脈賁張意猶未盡,一再Replay.
感官是主觀的,但若有評比對象,那趣味性就出來了.
常在電影中看到德軍軍官即使在最前線,仍不忘帶著留聲機.
而且還會打開聆聽!
當時就想…你是來打仗的?還是來聽音樂的?
在工區宿舍也曾聽聞某棟宿舍傳來清亮的小號音樂.好聽!
好奇!
循著聲音走去,才發現是由義大利工人的房間傳出.(工人喔!不是工程師.)
中階的立體音響(一般音響店那種套裝的)
看了他的唱片套,也到唱片行買了一張.一直聽到搬家遺失仍是非常喜愛!
音樂.
已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戰爭或離鄉在海外打工,都不會割捨掉這部分.
現代的影音技術與裝置決不是千禧年之前的年代可想像.
好的裝置可豐富你的生活,雖不必淪為器材控.
但也別忽略了自己追求精彩生活的選擇權.
你終究會用到原廠的.
何苦在陸上周旋,在海上瞎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