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機發表!你錢太多嗎?

修爾基 wrote:
硬碟也是筆電的2.5吋.....(恕刪)

這部份我記得不是。iMac還是用3.5吋的硬碟。讓我查一下我的iMac看看...。
我的iMac 24吋(2006年末代白壓克力版)是3.5吋SATA硬碟:


硬碟技術文件:
http://www.seagate.com/support/disc/manuals/sata/100390001c.pdf

鋁殼版iMac改2.5吋硬碟嗎?
硬碟我也是不太確定

不過規格還是不夠有力 >"<
修爾基 wrote:
不過規格還是不夠有力 >"<...(恕刪)

這一點我倒是同意。要更好的效能.....只有花更多錢買Mac Pro....,但能花那麼多錢買Mac Pro的多半是把它當生財工具,一般家用實在沒那麼多預算。
iMac效能倒是還好, engatget有做比較,
Psystar這台和iMac 2.4差不多, 但是差別就在擴充能力吧.

目前好像除了mac pro有擴充能力,
其他Apple電腦產品, 除了一般加ram 加外接硬碟外,
都沒太多擴充的空間.

iMac 做成像筆電, 目的應該就像筆電一樣,
不要浪費腦筋去想要換顯卡甚麼的,
想要更好的性能, 就乖乖掏錢直接換機.
讓使用者不用動太多腦筋,
不正也是Apple的作風.




找到圖片了...果然是 3.5 吋的

Mac Pro 跟 iMac 中間這塊市場我是覺得太大了

我是覺得要一體成型的 iMac OK 嘛
但是至少出個低階的 Mac 不 Pro 的桌機

要擴充?
買 Mac Pro
不夠錢?
買 iMac
也太二分化了吧...

CPU 用低階一點的或是擴充性低一點也沒關係
但至少讓客戶可以增加硬碟插擴充卡之類的
一台平價 "類 PC" 的 Mac 是我期待的...

出 MacBook Air 來補 MacBook Pro 跟 MacBook 的缺
還不如想辦法補桌機的空缺
simon chiang wrote:
讓使用者不用動太多腦筋,
不正也是Apple的作風. (恕刪)


那只是美化的講法 是另外一種手段罷了 偏偏很多人愛買這種帳 還會跟著護航

實際上 它綁住你 讓你不得不買它的升級方案

讓你那麼好擴充更動 那它賺什麼

大家自己升級 等降價 再來買新品 蘋果獲利受影響股價大跌


大家沒查覺到 傳統PC已經出現成長趨緩的現像

CPU 四核後 65nm升級45nm不代表一定更快 65nm小超一下就跟上了

vga 兩大廠懶的出新品省庫存成本(研發我想是有在研發只是沒必要那麼早把牛肉端上來) 直接拿去年的晶片換個名子重新包裝

ram 很慘 供給大於需求 價格崩盤

硬體雖然變便宜了 但蘋果始終穩賺 就是因為軟體綁住幫了大忙

它幫你升級的硬體都是當時價格最高最貴的時候 下一代又是一個更新 但一樣貴的開始

消費者覺得挖靠好屌8核mac pro耶!

不錯不錯為我工作加分這錢花的值得

(好怪的想法~ 好像被賺的心甘情願 都沒想過有必要多花那麼多嗎? 那裡有不對勁?)



支持正版OSX是一定要的 但不能太自由的選擇自己要的硬體對消費者是不公平的

(它大量採購反而可以壓低價錢比消費者實際自己去買還便宜很多 它就是賺這種價差)

歪先生=真好玩=Arena speedo???
simon chiang wrote:
iMac 做成像筆電, 目的應該就像筆電一樣,
不要浪費腦筋去想要換顯卡甚麼的,
想要更好的性能, 就乖乖掏錢直接換機.
讓使用者不用動太多腦筋,
不正也是Apple的作風. ..(恕刪)

我覺得這就不是站在使用者的立場來檢視Mac產品定位了。
預算不足但需要一點效能與擴充能力的,還是只能買到高階的iMac(如iMac 24吋),而沒辦法買到過去曾有的Mini Tower級(我有一台還運作地很好的PowerMac G3,就是標準的Mini tower,擴充性不錯)。買iMac只是不得已罷了,使用者並不想聽蘋果的規劃,乖乖地把它當筆電用。
在老地方冰果室看到的新聞─轉貼一下,克隆機─

在今年七月繼 Psystar 之後推出 Mac 相容機而名震一時的 Open Tech 日前於網站中公告欲以五萬美元的價格出售該公司的一切資產,這包括了品牌、商業機密與網站,而且還能接受買方以 PayPal 付款,這一切的一切都極不尋常,引發各界注目。

http://www.iopentech.tk/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