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批蘋果電腦 Late 2009 產品線

MB除非整個設計改變..不然要變輕很難..
當初為了加強機構..一直在"加強"等於加重.
MB..當初是可以在2樓丟到一樓後..還可以開機
(當然很多地方破了..但是可以開機的)

所以~~重..
為甚麼有FullHD螢幕就一定要有BD啊?難道電腦只能拿來看電影嗎?

其實高解析度螢幕不見得一定要拿來看BD吧?解析度越高,工作區域就越大

對平面設計、或是需要查詢很多資料的人來說是很合理的,不懂為甚麼很多人認為高解析度=必須看BD

不過最讓人不爽的應該是螢幕變成16:9了,雖然他的縱向解析度比我的1200高

但是扁扁的螢幕看了就是讓人不爽啊!!

至於要不要有BD?我認為想要的人自己買台USB的來接就好了,實在不須要為了BD來增加imac的價格

macbook底下的那個螺絲...我真的不知道該說啥,用腳墊遮起來請問你要怎麼開?把腳墊撕下來嗎?

遙控的話我個人是覺得如果不要底下那兩個按鈕,那應該會漂亮很多
其實Apple綁手綁腳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iPod出來的時候,歌只能透過iTune上傳上去
不像一般市面上的mp3, usb插進去把mp3檔拉進去就ok了

放藍光,Apple應該也有做過評估
我覺得應該是讓使用者轉到iTune下載的盈利要比因為有了藍光而去買iMac的盈利要大的多
況且如果使用者真的有需要,也可以考慮使用外接的藍光機

Macbook應該是故意做比較重的XD
且故意把火線,SD卡都拿掉,LED螢幕用的等級也會比MBP差了一點
這樣才不會打到MBP的市場

這季Apple有賺錢(熱門的聖誕節season都還沒到喔...)
產品就慢慢更新吧,平板電腦也可以不用急著出
等明年再把iPod touch放個camera又可以再騙一次錢了XD
阿婆的小筆電我以為這次會出

不過新的iMac 27 是還不錯啦

如果還只有24 就遜了
chenning77711 wrote:
為甚麼有FullHD螢幕就一定要有BD啊?難道電腦只能拿來看電影嗎?


+1

現在一台 37 吋液晶電視外加一台藍光 DVD player,
價錢已經壓到新台幣兩萬出頭。
何必執著於非在小N號的電腦螢幕前觀看不可?
而且以一般人操作電腦的空間,
這樣近距離觀看效果不見得好,眼睛也容易疲勞。

Apple 的市場策略很清楚:
想看 HD?請用 iTunes Store,最好再加上 Apple TV 配搭高畫質電視。
所以在 Apple TV 被 Phase Out 以前,
想在 Mac 機上看到內建的藍光,
可能等下一款 Mac Pro 比較快。

另外對於 IEEE1394 的執著是我另外一個搞不懂的東西。
我手邊唯一一個 1394 的周邊是一個大概三年沒動過的硬碟外接盒,
前一陣子買了 NAS 之後,想看看說這個硬碟裡面我到底放什麼東東(自己都忘了),
接上去結果不會動,硬碟拔出來檢查還是 OK 的,盒子直接扔掉了。

坦白說除了外接硬碟、DV 以外,我真的不曉得還有什麼周邊是走 1394 的。
而且就算這兩種東西,USB 的也比較普遍。
沒錯 USB 吃 CPU 資源 1394 效率高 blah blah blah...
但是問題是,沒有人要你一天二十四小時把這些周邊插在電腦上啊。
為何這麼執著於非要 1394 不可?真的不懂。
我倒是覺得有可能變成選配的項目吧!
以蘋果那麼會賺錢的公司,很多東西可能都變成客製化的項目!
勇敢的人才能走到幸福的終點~
irvin wrote:
Bilog II: 蘋果真的不覺得他太厚也太重了嗎?...(恕刪)


如果兄台在美國呆過,就知道美國人真的不在乎筆記本的厚重。都有車,背的時候少;老美皮糙肉厚,身體素質不是一般的好,筆記本的重量他們並不重視。

也就是最近幾年,慢慢的輕薄型的筆記本多起來了...但和亞洲地區比起來,根本算不上主流。不少亞洲地區的輕薄機型,美國根本沒的賣~~

關於BD來說,其實目前為止還是相當不流行,美國市場上BD的電影相對來說,貴,不是一般的貴,至少DVD的兩倍以上。現在大家主要推網絡付費租片和下載,itune就不用說了,其他公司也在做,netflix更是瘋了一樣的推廣。所以,至少目前imac針對的客戶群,對BD的需求不是那麼高。需要的話,自己買一個掛上吧。
其實我真的不覺得MB小白重...市面上許多13'1~13'3的帶光碟機的機種,也差不多是這個重量啊...除了那些CULV(但效能真的差很多噯)外,小白真的是穠纖合度啦~就是I/O真的少了點...

至於背後的八顆螺絲,真的還蠻不apple的感覺:p但小白還是很美就是了
美食、旅遊、設計與生活,可能還有點敗家:http://www.konois.idv.tw/myblog/
小弟也不看好iMAC上搭載BD
一來蘋果已有APPLE TV 專攻以後的HD網路電視
二來隨身碟跟攜帶硬碟的價格便宜,用BD來備份儲存資料成本稍嫌貴
(要環保啊~BD也是會燒出壞片的 )
BD燒錄機空機一台也要8-9千,裝在MAC上肯定又墊高成本1萬以上
可能明年BD更普及之後會開放選購項目吧
感覺這波的產品CP值蠻高的
為了無線鍵盤跟魔術鼠、極簡一體成型、LED背光IPS螢幕這些領先群倫的設計
就可以衝了吧~
提到傳輸線,讓我想到 Intel 最近的 Light Peak Technology…應該很對蘋果的胃口,可以精簡接頭數量,又能通吃各種數據傳輸。
心若守正,何福不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