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最可愛的Apple: eMac (入門Apple好選擇)


flygbr wrote:
一般桌面約70~80公分 扣掉深度43公分放上去就剩下27~37公分
還要放鍵盤 桌面還要留有一份放置A4的文件位置
桌面不夠用嚕


我是覺得如果桌子是長方形的話,

還是可以在eMac的旁邊寫東西或看書,

不一定要在eMac的前面寫東西或看書,否則不容易專心吧?呵呵...


emac讚....
但是...怎麼沒有放上我的圖呢?!(逃)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采昕* wrote:
emac讚....
但是...怎麼沒有放上我的圖呢?!(逃)



如果放了~可能做功課會不專心喔~~~~

阿hahahahha~~~~
..................
我是說....怎麼沒放上我拍的照片..........
還放我的圖勒.......
要有心裡準備.......
除了她以外.........(不過她也沒放,她放twins的...

不然基本上沒人會放我的圖
*采昕* wrote:
..................
我是說....怎麼沒放上我拍的照片..........
還放我的圖勒.......
要有心裡準備.......
除了她以外.........(不過她也沒放,她放twins的...)

不然基本上沒人會放我的圖


嗯~其實eMac的CRT本來就有點爛了~~

如果在看到你拍的那圖片~~我想可能會火上加油~~(爛上加爛)

阿hahahahhahaha~~~~

flygbr wrote:
PowerMac
一組 600MHz 或兩組 1GHz、1.15GHz 或 1.35GHz 64-bit DDR 前端匯流排,支援高達 21.6 GBps 資料傳輸速率

PowerBook
1.5GHz PowerPC G4 處理器,具備「極速引擎」(Velocity Engine)功能、處理器內建 512K SRAM 二級快取記憶體;167MHz 系統匯流排

iMac
600MHz 或 667MHz 前端匯流排

iBook
133MHz 或 142MHz 系統匯流排

Mac mini
167MHz 系統匯流排

eMac
167MHz 系統匯流排

這是蘋果網站找出來的系統匯流排速度 也就是傳輸檔案處理的速度
由上可見匯流排速度
PM〉iM〉PB=Mm=iB=eM
再由硬碟速度來看
PM〉iM〉eM〉PB=Mm=iB

速度上 PM當然最快 iM次之 eM因為硬碟加持贏過PB PB的CPU快排第四 再來的Mm記憶體與匯流排速度效能贏過iB iB殿後嚕


機器速度要快 讀取到處裡的步驟都要配合上CPU處理速度 現在電腦速度會慢 最主要就是硬碟速度太慢
要是CPU一秒可以處理100MB檔案 硬碟讀取一秒 CPU處理一秒 寫回去硬碟一秒 總共三秒
卡在硬碟速度 硬碟讀取沒辦法一秒100MB時 需要四秒
硬碟讀取四秒 CPU處理一秒 寫回去硬碟又四秒 總共9秒
一來一往 速度就相差3倍了 這也是高階陣列貴的原因
當然還有其他東西配合 匯流排頻寬與速度 記憶體頻寬與速度 各項硬體之間的整合(資料傳輸不塞車) 這樣才會快
(Photoshop最明顯了 Photoshop算圖時 底下長條顯示完成度 其實是邊算邊將資料寫回硬碟 換了硬碟陣列讀取 算 寫入通通飛快)

以目前硬體擴充 eMac是好物啊


CPU的速度不能光拿匯流排來比.....由其你拿G4和G5的匯流排來比實在是沒什意義說....這兩顆的核心設計本來就不一樣耶....

就好像拿pentium M和pentium 4的匯流排來比一樣沒意義

關於第二段....你所指的只有在處理大檔案時有效....機器的速度其實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如:架論壇需要很大的ram....跑super pi需要很快的cpu....這些都跟硬碟沒什關係說
資料處理通常是
讀取硬碟資料→資料寫入記憶體→記憶體送出資料給CPU→CPU接收資料→CPU處理資料→CPU送出完成資料給記憶體→完成資料寫入記憶體→記憶體送出完成資料給硬碟→硬碟寫入完成資料→完成資料保存硬碟

其中還有很多流程省略了 像是螢幕顯示資料處理情形 周邊支援 音效卡資料輸出輸入以及虛擬記憶體應用 等等


主機版上匯流排傳輸資料都有一定的頻寬設計
常常看見 這主機版最大傳輸資料頻寬有多大 就是主機版上匯流排來決定的
像是PM上講的 (支援高達 21.6 GBps 資料傳輸速率)就是主機版上支援的傳輸頻寬

假設
G4每秒能處理100MB資料
G5每秒能處理200MB檔案
匯流排傳輸頻寬要是只能給予50MB/sec不管哪顆CPU最高速也只能處理50MB/sec的資料
要是有150MB/sec傳輸量 G4最大也只能處理100MB/sec要分兩次處理 G5就能處理到150MB/sec的資料
匯流排的功能 就像水管 水管越大 傳輸越多
以上是譬喻


越大越快的匯流排 當然傳輸資料越多
就看硬碟能多快 記憶體能多大 UPC能處理 主機版上各個零件配合有多快傳輸資料多少了

所以我才會列出那樣子的比較 實際上 那些機器我多少都有用過一陣子 也確實是那樣子的感覺


關於你講的 架論壇需要很大的記憶體 是將資料暫時存放在記憶體中
第一次開機使用 還是要將硬碟資料讀入記憶體中 然後將常用指令網頁編輯等 重複讀取性很高的資料 放在記憶體分送出去 若是使用到記憶體未載入的資料 還是需要回硬碟讀取 還是要看硬碟速度的
每台大型伺服器主機都幾十棵CPU幾十G記憶體幾百TB SCSI硬碟陣列不是裝好看的嗎?
既然記憶體快跟多就好 幹嘛又裝SCSI硬碟陣列
伺服器之所以需要記憶體多 是因為很多重複性讀取的資料並不需要回存硬碟 只需要送出 這些資料先讀取在記憶體中就不用硬碟在去做讀取這些資料的動作 而讓硬碟可以去做其他動作 像是你回文 伺服器將你回的文章寫入硬碟保存

去看看幾篇將記憶體當成硬碟用的討論 你就知道記憶體跟硬碟之間速度相差多少了

最終結果 還是需要將資料記錄回硬碟
現今的CPU跟記憶體 只要沒電 是不會幫你保留資料的 硬碟是電腦中最慢的配件 而讀取跟保存資料都在硬碟
to flygbr....
沒錯....我同意你的觀點....但你所說的只有在處理器能夠再硬碟(或ram)下一次送資料給他之前把工作做完才有效.....像是跑super pi就幾乎跟硬碟或ram沒關西....
試想....不同的cpu執行相同的運算就算其匯流排一樣最後所花的時間也不一定一樣
所以匯流排並不能拿做比較電腦的速度的基準
除非兩台電腦除了匯流排的速度之外其他架構都一樣

關於你的第二段.....我有點不了解你想說什麼....
尤其你說...."既然記憶體快跟多就好 幹嘛又裝SCSI硬碟陣列"
那不正意味著ram越多就越少需要用到硬碟而論壇的速度就會越快嗎

zerx wrote:
to flygbr....
沒錯....我同意你的觀點....但你所說的只有在處理器能夠再硬碟(或ram)下一次送資料給他之前把工作做完才有效.....像是跑super pi就幾乎跟硬碟或ram沒關西....
試想....不同的cpu執行相同的運算就算其匯流排一樣最後所花的時間也不一定一樣
所以匯流排並不能拿做比較電腦的速度的基準
除非兩台電腦除了匯流排的速度之外其他架構都一樣

關於你的第二段.....我有點不了解你想說什麼....
尤其你說...."既然記憶體快跟多就好 幹嘛又裝SCSI硬碟陣列"
那不正意味著ram越多就越少需要用到硬碟而論壇的速度就會越快嗎



其實都好~~只希望本文不要變成筆戰文就好~~~
想請問 super pi 是什麼?軟體?程式?資料?


匯流排不代表CPU就能保證快速處理的完資料 還需各項元件配合才行
而我實際使用過以上幾樣機器 做相同動作或是類似動作所得的結果 也如我所比較相似

或許最終結果並不一定需要回存硬碟
也有很多動作需求CPU超高的處理 處理完全之後只是在硬碟中的文字檔案表格中打勾或是打叉 並不需要高速的硬碟
就像用試算表算帳 最終只存入計算結果哪幾個數字 完全不需要硬碟速度
(連線的資料庫算帳就不一樣了 一秒鐘幾千或幾萬筆帳單要算 記憶體中處理完成 結果回存硬碟 還是要通通快)
螢幕保護程式也是要用到CPU運算 結果輸出給顯示卡 不會記錄在硬碟

大多數的軟體資料處理仍是 硬碟→記憶體→CPU→記憶體→硬碟的方式 匯流排頻寬只是一種依據
有如adsl網路 越大的憑寬 上傳下載也越快 所需花費也越高

討論太多電腦怎樣處理檔案的方式 只會浪費時間 還不如拿電腦來過自己的數位生活
主題的 eMac 請多放點討論在她身上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