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Apple只有一年保固, 價格卻比這些公司同樣規格品貴了至少30%, 再買AppleCare後, 貴了更多. 一般第一次入手的人, 其實要是不注意, 就不知道該買AppleCare. 而Apple所有機器的設計, 幾乎都沒辦法讓你有機會自己買料件來換.
如果Apple現在的價格含3年保固, 那就太棒了.
而且廠商推出商務或行動工作站等品質好過消費機甚多的機種,也是鎖定公司行號、政府機關、研究機構、...等需要高品質機器的客群,當這些客戶在相同價格產品中,選擇性能、...等其他特色,而不願意購置超長耐用年限的機種,這些品質超高超耐用的機種沒有市場支持,廠商自然不再推出。
舉例來說,假設推出耐用10年,且保固10年,但要價50萬的MBP 15" ,會有多少消費者購買?些購買數量扣除廠商推出此機型的成本,有足夠獲利空間嗎? 缺乏獲利,廠商有辦法維持營運,繼續投入資源開發新產品嗎?
又比方說,IBM 個人電腦事業部門早期(ThinkPad 600 停產前,之後不算)專門推出高品質 & 非常耐用的PC ,如果市場對這些產品有強勁需求,為何IBM PCD 會因為獲利不足而在晚期逐步推出品質和價格折衷的PC ?為何最後IBM 要將個人電腦事業部門轉手給Lenovo 經營? 接手的Lenovo 為何大幅刪減ThinkPad 高階機陣容,將X 及T 系列銷量最大的機種平價化,只保留數款高階門面機種後,為何事業轉虧為盈?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說明廠商推出的機器,品質只能達到"消費者願意負擔"的水準,畢竟不受青睞的產品無法在市場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