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高毛利的原始目的:使電腦成為高價產品?!

疯哥 wrote:
Mac的高附加值其实既不是软体也不是硬体,而是“感觉”...(恕刪)

這句是疯哥難得讓我想稱讚的話,這種感覺讓喜愛Apple產品的人感到貼心

不過後面雙B和TOYOTA的比喻就有點差了
會嘲笑雙B車的車主大概只有兩種
一種是看破物質的人,但是這種人我想應該是開國產車而非TOYOTA
另一種就是酸葡萄心態的人了

另外MS市場策略營造出超值感?
我覺得真正的有超值感的應該是Linux
MS應該是「普遍」感
我覺得真的讓MS和windows成為龍頭的,應該歸功於office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瘋哥

請不要又『偷換概念』喔

===============

『感覺』是摸不著的東東,相對也是難以具體『陳述』,當然也『難以辯駁』的東東

你這樣偷換概念,有嘴泡的嫌疑,因為無法辯駁。

大多人會用的爽,是因為軟體與硬體高度整合、人性化ui、美觀的工業設計、穩定的系統、鮮少病毒的環境等等
因而使滿意度上升,進而營造出『爽』這個感覺(至少我是這樣)
這沒有啥嘴泡不嘴泡,至少大多自認『優質』的品牌都是這樣努力
如房屋、保險、電子產品、便利連鎖店

某些人用的爽,是因為品牌的營造、時尚的外觀,在社會上『製造』出商品的認同度
進而營造出『高級』、『時尚』的感覺
這沒有啥對與不對,至少大多數的『時尚』品牌都是這樣搞
如服裝、精品、跑車、紅酒、模特兒

部份人用的爽,純粹是人云亦云,跟他認同不認同沒有關聯
可能今天在這個公司,就跟著用某手機
改天跳槽了,就又跟著那家公司的風氣換手機
這也沒有啥對不對
如蘭花、蛋塔、口罩、政黨政見發表會

===============

瘋哥一直認為mac的高附加價值是『感覺』、『爽度』
我想,您在mac的使用經驗,應該不是前面那幾種
這也沒有啥對不對,就好比另外那個大樓的樓主
他就是這樣帶賽,mac的低品質,對他而言,就是事實

只是,以這類『偷換概念』的方式在蘋果版指責蘋果xxxxx
這應當不是公允的作法

=============

樓上的
windows對我而言,真正營造出『普遍感』的
是『盜版』、『中毒』以及『當機』

舉例而言
一、求學時期
「xxx,聽說視窗又出新版了,你那邊有沒有,借我copy一下。」
「不用啦,去nova買,一片一百五,作啥copy?」

二、好人時期
「xxx,我最近電腦又變慢了,怎會這樣啦?」
「吼,你一定常常上那種aa網站吼?」

三、工作時期
「硍!昨天報告打到一半,竟然給我出現藍螢幕!又要重新打了啦!」

以上話題,常常可以引起同儕的共鳴喔!
小影。 wrote:
大家都知道,Appl...(恕刪)


如果對Apple的原物料要求有瞭解的
大概也能接受他門東西賣的貴的理由了
一樣是塑膠外殼
他們對原料, 成型件的要求...根本就是苛!! 也無怪乎東西可以賣的貴了
開發需要錢,

養人材需要錢,

發股利需要錢,

發這種文章就像來說一杯豆漿成本只要2~3元,

賣一杯15元簡直是暴利。

把其他各種成本通通忽視。

Mac一點也不貴,

也不是啥名牌的東西。

以前的386,486也是動輒4、5萬,看來您沒買過。

Microsoft Office 2007專業中文版Px購物上面賣17490,

Photoshop CS4中文版(Win/Mac)賣價32200

那用這些軟體的也是貴族?

我開發用的Delphi一套7~10萬,

OSX上還附XCode開發工具,比起Delphi來很便宜吧。

躺著賺?

我只能說..Apple辛苦搞設計研發還要被您嫌太多。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小影。 wrote:
大家都知道,Appl...(恕刪)


如果您真的去看 Apple 的 financial reports,
您一定會發現 Mac 機器的獲利不怎麼樣,尤其
是最近這幾年 Apple 的主要獲利來源其實是
iTunes Store 跟 App Store。硬體銷售尚且
含有 Apple Store,維修/退換貨的隱形營運
成本在,您是從那個地方得到 Apple 硬體銷
售有高毛利這樣的論點?跟華爾街分析師的看
法有極大的差異喔,華爾街分析師甚至曾極端
的建議 Apple 不要再銷售低獲利的硬體,將
硬體的製造,銷售等外放給其他廠商,Apple
坐擁授權金,並專心在設計與軟硬體系統整合
就好。
我個人和 Apple 接觸的經驗與感想。

(1) 他們的工程師都是『性能狂』,追求產品的『最新』、『最好』、『最炫』,自認『帶領潮流』
就因為這樣,所以,他們的產品價格是不可能便宜的,因為成本降不下來。

(2) 他們都是很自傲的人,認為他們最優秀,別人都應該聽他們的
(想想看,Apple給一個博士畢業的人起薪 18 萬美金,他絕對會覺得自己最優秀)

(3) 『消費者的聲音最重要』,他們會為了網路上論壇中的一篇抱怨文忙得人仰馬翻

(4) 有『商業利益』考量的人才會從工程師變管理階層
原來還有其他人也發現,有人大辣辣的打著Mac愛好者的名義但文章內容儘是破壞Mac user形象的行為。這種反串的行為真是令人齒冷。

市佔率當然是檢驗消費者對產品喜好的最好指標,怎可因為Apple在PC的市佔率低就說出"取得便利性影響市佔率" 所以市佔率失準這種荒謬的結論?
其一,如果取得的成本對消費者的重要性高於產品本身的附加價值,那今天最多人使用的OS 應該是Linux這種取得成本幾乎是零的產品。
其二,Apple的Ipod可是後來居上擊敗各家強敵奪下全球mp3播放器市佔率第一。這個例子告訴大家,市場不是毛坑,先佔先贏。唯有推出消費者能接受的產品,才能提高市佔率。
其三,vista不能取代98這種說法還第一次聽到,影該是XP的筆誤吧? 事實上這例子該好回應第二點。消費者永遠會使用對自己最有利的產品,而不是繼續使用自己習慣的產品。所以XP取代98,而vista確無法取代XP 。

Apple在改用Intel硬體架構,支援MS,這些較"開放"的設計後,市佔率確實開始提升。代表Apple是深切了解市場需求也回應市場需求的公司。就和其他公司一樣,目的是賺錢,不必美化或為Apple的某些行為開脫。
Apple賣的比較貴....這麼說吧

想當初,我的電腦啟蒙算是Apple,最早開始接觸的電腦就是Apple IIe。

中間的故事就不在贅述,Apple會衰落有幾個因素,一是Apple在軟硬體部份非常的封閉幾乎都是自己在做。

特別是硬體,你找不到其他廠牌的相容Apple機型,可是同時期的IBM PC則有很多相容機型可以選擇。

Apple這麼做的好處是維持良好的相容性相對的穩定,壞處就是成本高,選擇性少,現在已經算是有改善,也比起麥金塔時期已經多一些周邊的選擇(何時才會有相容Apple的電腦出現)。

記得有年電腦展,看到麥金塔,天啊,硬碟外接可以熱插拔,鍵盤拔走再插回去還可以用!!!!!

1394這時候發展的已經相當成熟,而PC配合微軟作業系統的即插即用的USB卻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而PC卻可以任意搭配組合,但是有很多的Driver以各個周邊相容的問題要解決,不過卻便宜很多。

其二則是Intel最後不但大量撒出公板,更結合微軟縱橫市場數十年.....

微軟很聰明,早在MS DOS時期就是睜一隻眼避一隻眼的歡迎大家拷貝力拼PC DOS...等到習慣成自然之後....直到現在...嘿嘿嘿....

Apple會貴除了市場縮小,產能無法放大,還有就是系統過於封閉,沒有太多相容的硬體可以選擇,如此加疊當然越來越慘,越來越貴。

Apple再一次的成功,個人覺得人性化的使用設計佔了很大的因素。

我對人性化的定義是 : 不用看說明書不用教也會用。

我第一次丟一台iPOD給我3C智障的老婆,不用三分鐘,不用看說明書就上手。

第一次把MacBOOK又丟給3C智障的老婆,等我洗好澡出來,已經把無線網路的設定作好,快樂的上網。

科技來自於人性,人性來自於我那個3C智障老婆用都沒問題.....

我現在對Apple不太爽的只有一點,Apple的系統一但有問題就是一個死,PC微軟系統有問題則是半殘,還可以用,但是用的很痛苦。

有時候有問題我寧可選擇半殘...起碼還可以擋一下繼續用,撐不下去再想辦法。
一、
關於盡量不提供低價產品的策略,玩得最兇的可能是IBM ,
透過「合理化」限制低階產品的規格,防止其影響高階產品的獲利,是IBM 的傳統。
他們也竭盡全力防堵相容機的出現,例如最近幾年,PSI 這間公司開發可運作IBM UNIX 大型主機軟體環境的「相容機」,結果被IBM 提告,後來的發展是IBM 收購PSI,並立刻終結相關產品的發展。

二、
enjoy2 說的沒錯,經濟學上不存在所謂的超額利潤,因為競爭永遠存在,
即使是廠商獨門,封閉自有架構的產品,一樣找得出替代方案。
UNIX 大型主機太貴?可以改用其他硬體產品,如以Linux 為基礎的系統
PowerPC 太貴?可以跳槽到IBM PC
Intel Mac+OSX 太貴?可以改用PC+Unix-like os 、PC+Win、... 等
萬寶龍鋼筆太貴?可以改買百利金、... 等
...

於對消費者來說,某種產品的價值,如果高於其定價,消費者就願意付出代價購買。為何不選擇替代產品?顯然是因為消費者以為沒有那個價值。

Microsoft 的產品人人喊貴,但還是花錢買下去,為何?
就因為對多數消費者而言,Microsoft 提供的軟體套餐,是便宜的解決方案。所以選擇Microsoft 的產品,捨棄替代產品。

同理,現存和潛在的Apple 使用者認定Intel Mac、Ipod、... 這些產品的價值,值得那樣的價格,所以不少人樂於使用Apple 的產品。替代產品,或者被消費者認定沒那個價值,或者消費者認為Apple 產品比較划算,所以沒獲得青睞。

價格理論告訴我們,當你付出某些代價買下某個東西,肯定是因為你認為那樣東西的價值比價格高。既然如此,你並沒有平白損失金錢,何來「高價」、「暴利」之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